西西河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4:彼,径

“彼”和“径”的部首是“彳”(chì),因为像两个单人旁“亻”摞在一起,“彳”这个部首常被称为双人旁。和单人旁一样,一般这摞在一起的两个人都站在形声字左半边。但虽然像两个人站在一起,但其实“彳”和两个人没啥关系,作为部首的“彳”也另有管辖范围。

照《王力古汉语字典》的说法,“彳部的字多与行路有关。例如:往 復 徂 征 循 從 徒(步行) 徙 徯 徐(安行) 微(隐行) 径(步道) 徘徊 彷徨”。因此,“彳”是三个和行走有关的常用部首之一,另外两个和行走有关的常用部首是“走”和“辵”(辶)。

以“彳”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有十三个,包括,

对于“行”——行走的形容:有“征”(正行也。“征”之异体字“徵”,召也)、“徒”(步行也)、“徐”(安行也)、“循”(行顺也),以及“徘徊”(回旋往返貌)、“徊”(回、迴);

还有和行走相关的:“径”(步道也)、“彻”(“徹”,通也——育乃鬲之讹,攵乃又之讹。因此,占“徹”大半个右半边的“[育攵]”,应该是“撤”的原形,加上“彳”就变成了“徹”,见下图)、“律”(均布)、“待”(竢也)、“很”(违也)、“彼”(往有所加也)、“御”(使马也。“御”右部之“卸”乃舍车解马也,“御”或为“卸”之孳乳字)。

这行走一类意思自然会有一些其他部首也能从各自的角度覆盖到,于是这些部首和“彳”就有了些采用同一声符的异体字:

首先是“辶”这个同样与行走有关的常用部首,有“徑”和“逕”、“徊”和“迴”等;

再就是“亻”,行走必然和人有关,何况“亻”和“彳”长得还很像,于是有“征”和“佂”、“彼”和“佊”、“徑”和“俓”、“徊”和“佪”、“很”和“佷”、“徐”和“俆”、“徘”和“俳”等;

还有“言”之“很”与“詪”、“犭”之“很”与“狠”,等等。

前面提过,“彳”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和行走有关的常用部首,“走”和“辵”(辶),这两个部首的图形中都包含人脚“止”的图形,是用人脚来代表行走的意思。但“彳”这个部首虽然也和行走有关,他的字形中却没有用来代表行走的“止”,而是直接用了“行”字的左半边,而他的含义也是从“行”字来的。

“行”字,最初的意思并不是行走,而是道路,其图形就是画了个十字路口。可能有时候古人偷懒,就以一半代表全体,在用“行”这个道路图形组字时,会采用“彳”或“亍”(chù)这两个互为反文的半边道路来代表整个的“行”。大路朝天,半边也足以各走各的,所以“彳”和“亍”都可代表道路并引申为行走。不过到后来,“行”和“亍”都被归并到了“彳”这里。

题外的话,好像曾经有一种简化字方案,其中把“街”字简化为“亍”,我觉得形神皆备,是个绝妙的方案。

下面图中我贴出了“彳”(左上角)、“亍”(“彳”右侧)、“行”(“彳”下方)以及包含“行”、“彳”、“亍”图形的“辵”(辶,“亍”下方)、“德”(“辵”下方)、“𢓊”(左下角)、“逆”(“𢓊”右侧)、“㢟”(“逆”右侧)和“徹”(“㢟”右侧)那些字的图形,您可对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44

然后说“彼”。

“彼”,《说文》说“往有所加也”,所以以“彳”为部首,又从“往”引申为代表他处的代词。但这类抽象的代词往往占用别的音近符号,“彼”也不例外,《汉语大字典》指出:“金文、甲骨文假皮为彼。”,就是说这个“彼”曾差点把“皮”占过来,用“皮”来代表的“彼”意思。可“皮”太常用,“彼”没占住,只好另制形声字“彼”来代表这个代词。上图中我也贴出了“彼”字(“亍”右侧)、“皮”字(“彼”下方)以及徐中舒先生注释认为与“皮”字有关的“鼓”字(右下角)的图形,徐先生注释见图中。

“彼”这个字,尤其在古代也算是非常常用的,《诗》三百,就用了将近三百个“彼”,其中《曹风•下泉》六十四字里竟有九个“彼”,而且众多古籍也都用到这个“彼”,例如: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周易古经今注》 高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卷四》 ( p 310 ) 《周易•小过第六十二》),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96)《王风•黍离》),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70)《秦风•黄鸟》),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60)《小雅•鸿雁之什•白驹》),

彼竭我盈,故克之。(《庄十年传》(p 0183)(03100103))(030),

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襄二十一年传》(p 1061)(09210505))(104),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译注》(p 023)李零(030500)《谋攻第三》),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彼一時,此一時也。(《孟子•公孫丑下》)。

“彼”《说文》又说是“从彳,皮聲”,因此“皮”是“彼”的声符。“皮”这个声符能发八个音:bei、bi、bo、gui、hui、pei、pi、po、wei,其中主要的是bo,其次是po,再其次是pi。

再说“径”——“徑”。

“徑”,《说文》说“步道也”,徐鍇解释说“道不容車,故曰步道”,朱骏声进一步解释说“异于车行大路”。

因此,这“徑”就是小路的意思,例如《礼记•月令第六》“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龠,固封疆,备边竟,完要塞,谨关梁,塞徯径”,《周礼•地官司徒第二》“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几”,《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但“徑”又引申为抄小路,例如《僖二十五年传》“昔赵衰以壶飱从,径,馁而弗食”((p 0436)(05250601))(044),《礼记•祭义第二四》“壹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殆”;

于是这“徑”又引申为直接,例如《礼记•檀弓下第四》“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吴越春秋》“五战,径至于郢”,《越绝书》“我得见于春申君,径得见于王矣”;

另外“徑”还引申为直径,例如《礼记•投壶第四十》:“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还有“径一周三”;

后世诗人也很喜欢用这个“徑”字,如: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王勃【赠李十四四首】),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李白【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将进酒】),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喜崔明府相过)】),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徑”《说文》还说是“从彳,巠聲”,因此“徑”——“径”的声符是“巠”。“巠”这个声符能发六个音:geng、jin、jing、keng、qing、xing,其中主要的就是jing,其次是qing。j和q这两个声母很容易互易,在常用形声字中就不乏例证,好比“隹”之“焦”和“樵”,“戋”之“贱”和“钱”,“斤”之“近”和“芹”,“尧”之“浇”和“翘”,“其”之“基”和“期”,等等。

“巠”,郭沫若老先生《金文丛考》指出:“余意盖经之初字也。观其字形……均象织机之纵线形。从糸作之经,字之稍后起者也。”。因此“巠”与“徑”之小路的意思并不相干,“徑”字是单纯的形声字。上图中我贴出了“徑”字(右上角)和“巠”字(“徑”下方)的图形,下图则是一种原始织布机及介绍文字的图片,您可覆验之。织机图片出自《古老的织布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下面是16个以“皮”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皮”这个声符能够发的9种不同声音:

皮pí坡pō披pī彼bǐ波bō菠bō婆pó玻bō破pò疲pí

被bèi颇pō跛bǒ簸bǒ-bò为wéi-wèi伪wěi

bei、bi、bo、gui、hui、pei、pi、po、wei。

下面是“巠”和7个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巠”这个声符能够发的6种不同声音:

巠jīng-xíng

劲jìn-jìng茎jīng径jìng经jīng轻qīng氢qīng颈gěng-jǐng

geng、jin、jing、keng、qing、xing。

下面是13个以“彳”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皮”和“𢀖”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3个常用字:

彻征彼径待徊律很徒徐徘御循

皮为氢

通宝推:mezh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