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稻学是什么 -- 泉畔人家

共:💬153 🌺1659 🌵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未解决三角债问题

我国的三角债问题,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自1985年开始,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账户上“应收而未收款”与“应付而未付款”项目的数额大幅上升。据统计,到了1988年,全国“三角债”约有320亿元,至1990年初已猛增至1000多亿元,1990年底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增速超乎人们的想象。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1989年全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6909.2亿元,全国财政收入2664.9亿元。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三角债”问题无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缓解巨大的商品供需矛盾,曾试行把同一商品分成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在计划内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在计划外则按市场价格出售。这就是“价格双轨”。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影中产生的。这种寻租活动获得了巨额垄断租金,并催生出中国第一批“权贵资本”。今天,当人们讲到“资本”的原罪时,总也离不开“价格双轨”。

我国价格双轨制是在1979年价格改革以来逐步发生与发展的。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对超过基数生产的原油,允许按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983年批准对石油、煤炭超产部分实行加价出售;1984年批准工业生产资料的超产部分可在加价20%以内出售;1985年取消了原订不高于20%的规定,超产部分允许按市场价格出售;1988年对主要工业生产资料规定了最高限价;1989年对橡胶、炭黑等工业生产资料的双轨价格“并轨”,即把两种价格并为一种价格,有的商品并入国家定价,有的商品并入市场调节价。

20世纪90年代向市场经济转轨以来,价格双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尽管“价格双轨制”不再具有合法性,但却“名亡实存”。改头换面地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显示,广东省同工不同酬现象相当严重,一些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往往按职工、合同制工、临时工等“身份”来分配,而不是按岗位、技能、业绩等个人素质和对企业的贡献分配。“同样是司机,有的企业年薪高达10万元,有的却只有两三万元。”(《中国青年报》)很明显,在人们身边,这种劳动力价格的双轨制普遍存在,甚至已成为社会矛盾新的集结点。除劳动力,土地、资本、国有企业产权等生产要素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双轨”。以土地为例,在中国,经营性用地实行的是“招拍挂”,而非经营性工业建设用地则采取“协议出让”的方式。在非经营性的工业用地中,土地的供给和需求是一种纯粹的行政行为,并不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这不但成了腐败的乐土,也造就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据报道,许多开发区工业用地,常常被转手用作经营性用地,为此,国家每年损失多达数万亿元,也就一夜之间,制造了大批亿万富翁。

1990年,中国经济整顿的核心问题是清理三角债。到1991―1992年,“三角债”的规模曾发展到占银行信贷总额三分之一的地步,如同传染病一样困扰着中国经济。债务问题盘根错节、涉及地方政府、银行以及企业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1990年4月2日,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日前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清理“三角债”的工作,决定成立以邹家华为组长的国务院清理“三角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这项工作。这标志着清理“三角债”的工作进入国家工作层面。国家领导人先后赶赴三角债重灾区东三省地区,通过试点以注入资金为主启动全国范围内消欠三角债战役。

从1990年开始,经过3年多的时间,到1993年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已基本完成。这项工作虽然大大缓解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有效遏制了三角债迅猛蔓延的态势,改善了国有、集体和乡镇企业的效益,防止其造成经济混乱演化为全面衰退,避免了出现停产、半停产和职工下岗等现象。但是,它仅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措施,产生三角债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很快又陷入一轮更加严重的三角债危机之中。1994年宏观调控后,我国严重的三角债危机再次重新兴起,很快蔓延到全国,到1996年,三角债达到8000千亿元,次年又迅猛增长到上万亿元。

当时主流经济界将三角债问题归因于公有制企业效率低,成本高,生产的产品不符合市场要求,越生产,亏本越多,债务就越大,还指责国企领导人搞腐败,在主流媒体上大肆宣传,形成不可阻挡的舆论热潮。“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某位领导的“经典名言”。于是,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败,砸三铁运动,谁也不敢挡其缨。很快全国就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大部分国企和集体企业都被卖给了私人,只因很多人反对,才不得不减缓了私有化步伐,但仍然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私有化。到2005年全国国有和集体所有工业企业下降到仅占工业企业总数的12.9%,到2018年更是降低到仅占1.87%,昔日国有和集体企业一统数十年的局面,已被一扫而空,今天我国企业成了私企的一统天下。

大规模彻底的私有化,并没有解决我国的三角债问题,反而愈演愈烈,只是主流媒体很少再报道了。例如,2019年,全国企事业单位的银行贷款就高达164.2万亿,是当年国民总收入99.1万亿元的1.64倍。为了对付企业巨额债务带来的危机,多年来,我国经常性出台政策,扶持资本家。其中压低工人工资,降低资本家的生产成本,就是主要措施之一,为此,主流经济界提出了低工资劳动力比较优势理论,让地方政府可以肆无忌惮地支持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甚至出现了奴隶工人。众所周知,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最重要结论,就是论证自由市场经济,资本家必然压低工人工资,导致购买力低于产能,生产过剩,从而出现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低工资比较优势理论,不是设法提高工人工资,减少生产过剩;而是支持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加快生产过剩。由于长期执行压低工人工资政策,我国劳动者收入占总产出比例一直在下降,现已低至41%,不到美国一半,全世界最低。而国内解决生产过剩的方式就是低价出口,甚至不惜出让大量经济主权,让西方资本家拿走大量产出,形成了我国负责生产,美国和西方负责消费的经济模式。美国和西方早已产业空心化,不需要再生产工业消费品了。新冠危机在全球蔓延后,西方因新冠肆虐,经济停摆,我国出口型经济遭遇重创,政府很快就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减税费; 增信贷;降工资等削减成本;缓交税费公积金与贷款等。此外,对出口企业,还增加出口退税、增加低利率信贷,延长还本付息等。采用行政措施,干预市场,推动出口,从不解决根本问题。

西方拿走了大部分产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央行长期以来主要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1],增发的人民币都用来购买西方货币,主要是美元,交给美国和西方,而换来的西方货币则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只能最终用于国内回收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由于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的货币越来越多,实际等于从未使用,主要购买西方国债,利率接近0,等于也免费借给西方。在这种货币发行模式下,增发的基础货币首先交给西方资本家,而国内资本家必须生产产品出口,才能换取到增发的货币,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更荒谬的是,如果西方不增加进口,我们就不能增加贸易顺差,也就换不来西方货币,央行就不敢增发货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出口受阻,无法获得外汇增发足够市场需要的基础货币,其结果是,国内市场资金十分短缺,三角债横行。主流经济界却同时加大市场化,将住房、教育、养老等都推入市场,更加加剧了货币短缺。他们不是反思错误的货币发行模式带来的货币,而是归罪于国有企业,将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都私有化。更加荒谬的是,主流经济界为了增加外汇,解决货币短缺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从美国和西方金融市场借高利率贷款,转而购买西方低利率国债,借给美国和西方政府,如今早已超过1万亿美元,每年奉送的利息都高达上千亿元。

与美国和西方完全相反,自1995年以来,央行从未给自己的政府提供资金,不仅将增发的人民币20多万亿都免费交给美国和西方,而且将全国人民生产物资出口,以及为西方资本家建设工厂等资产,换来的西方货币,也都免费借给美国和西方,加上美国和西方获得基础货币购买资产,以资产等做抵押,从我国金融体系中贷款常常几倍于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衍生货币。最近十多年来,美国和西方从我国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早已高达上百万亿元,等于将国内经济资源大都交给西方资本家控制,西方使用它们获得的利润和财富更是天文数字。

2013年01月0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健康研究组对外发布《国家健康报告》[2]第1号中披露,美国从全球攫取的红利达73960.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96.8%,是攫取红利最多的国家;中国损失的财富高达36634亿美元,占全球财富损失的47.9%,是全球财富损失最多的国家。报告指出,中国人均损失财富达2739.7美元,相当于中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倍;2011年中国损失的霸权红利,相当于中国军费开支的33倍、科技投入的44倍、教育投入的16倍和医疗卫生投入的37倍。若按劳动时间计算,中国劳动者有60%左右的工作时间是在无偿为国际垄断资本服务,创造“剩余价值”。

通宝推:rentg,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