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稻学是什么 -- 泉畔人家

共:💬153 🌺1659 🌵4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算来,我也是当年东北下岗工人一员。

只是年龄较小,没有更深刻的体会家庭重担。反倒是觉得放假很开心,可以肆无忌惮的和狐朋狗友到处跑着玩。

吴晓波的这篇文章我没有看到原作。但是仅凭我对那个年代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会,多多少少会觉得他的描述是不是有点不太真实。

其一,这种女人卖身,男人默许的事情,在三个省的下岗重灾区里面,要说没有我也是不太相信的。但个别的例子,在这里却成了十几个男人在外面抽烟的场景,我怎么也不太能想象。人,再难也是要点面子的吧,骑车接送,证明离家不会太远。东北城市的生活圈都不会太大,不像南方当年人口流动性大。这种口风,即使女人不在乎,男人能受得了?老人能受得了?孩子能受得了?

其二,即使有点姿色,有资本在酒池肉林里面赚钱的有夫之妇,老实说,社会上夹着手机包的大款或者小业主早就像苍蝇一样围着买吃买穿,金屋藏娇最后生儿育女的事情,其实在哪里都不算新闻。剩下姿色平平,也不年轻的女人,老实说,欢场里也没有啥机会,那本就是年轻女孩扎堆的地方,骑自行车的老爷们,人家压根看不上,更轮不到他们接送。如果是暗娼,而且颇有规模的,那更不会成气候,因为你们怎么打发大盖帽们呢?夜总会老板有很多办法,坐自行车去卖的,有这个本事么?反倒是同时期的深圳,巷子里傍晚五点以后到凌晨的,操着南腔北调的买卖,倒是让我这个单纯的孩子开了眼界好吧。所以说东北这种看似很悲情的描述,我觉得道听途说的可能性比较大。

其三,90年代之后,大批下岗的人,其实本地做餐饮和夜市的比较多,或者就去个体老板那里打工。我这个四线的市区人口百万左右的工业小城都能解决温饱,不太敢想象铁西区这种东北最大的城市行政区里面会有这么夸张。总之,在我看得到的人际圈子和听到的范围内,老公接老婆去扎堆卖身的事情,闻所未闻,包括全家自杀的,更是没有。

同学就在火葬场上班,各种死法的都比我更有见识。酒桌上他和我聊了不少,甚至问我敢不敢去看看人烧起来的样子。让我最深刻的倒是另一件事:市里发令私人承包的小公交线路忽然又强制收回,且补偿条件非常苛刻。一个人倾家荡产,借钱投入最后血本无归的情况下,在交通高峰期点燃车里的汽油,最后死伤很多人,成了震惊全市的大事。好在那时候舆情控制比现在有效,最后说是轮子干的完事。其实市民都知道怎么回事。火葬场的冰箱里躺着很多无辜的人,据说光保管费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但市里面没有拿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家属也不同意入殓,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处理了。这个城市的班子,这些年来,倒是抓了不少大鱼。要是说个别自杀的,肯定有。话说,这和贫富也不是正相关吧。南方的,有钱的,自杀的也不少,阅历、压力没准比下岗的更大好吧,这是社会心理学范畴,超我的纲了。

当年,但凡有点技术的,或者自己或者组团弄个营生,或者有人引带就去南方了。譬如在深圳的出租车行业里,当年我们老家的人就非常多。钳工车工更是南方小老板求之不得的好把式。那时候工程师的人口红利还不比现在,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成熟技工好用上手,而这也只是东北产业工人的长项。或者像我这样年纪小的,带着玩的心态直接就南下讨生活了。

现在人到中年,开始体会到当年那些师傅们的沉重和无奈。偶尔回去一趟东北,多少也能感受到温水煮青蛙那种滋味。小城也在变,但是光鲜的主街背后,那些老旧小区里面,已经开始步入5-60的人,他们现在的难,应该比过去的更沉重——是一种看不到任何希望和转变,年龄又让自己无可奈何。因为那时候大规模下岗的时候,很多人家还有积蓄,也会领到一些补偿,也没有后来的房地产商压榨,所以,难是肯定会难,但没到天一下就塌了的地步。

通宝推:呦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