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小调查】有意想另外再开一个网站,有没有来捧场的? -- 铁手

共:💬40 🌺230 新: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共: 57 / 6

    有点兴趣
    40/3
    无所谓
    0/0
    没兴趣
    17/3
    已结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全力支持

铁手兄这个项目,我想了两天,觉得是个极为独特的好项目(因为它不追求流量,追求阅读质量,走精品路线),我支持。

我是这么理解的,请大家都来参详参详。

我们姑且把这个新网站称为“图书馆”。

图书馆里不许喧哗。每个研究员有自己的一个研究室,在里面潜心研究,访客在走廊里隔着大玻璃看着,可以送花送宝,不能发言。大家出了图书馆,站在人声鼎沸的街头(回到西西河),就可以七嘴八舌了。

我对图书馆,只有两个要求,就是:一,这个网站,要留存得久,几十年计。二,研究室不必多,要有门槛,宁缺勿滥。

(一)

案例一,原作者仍在河里的,比如“桥上”兄,嘉木

假设,桥上兄说,我参加。铁手一查“桥上”在西西河里的资历,当博导肯定够了。就开个研究室(就是一个版,“桥上”为版主)

桥上兄想了想,不用把自己所有主题帖都移过去,专注于“说文解字”吧。

于是两个月后,桥上兄《金风玉露》系列,整整齐齐码在研究室里,如果将来要出纸质书,直接从这里拷过去给出版社的编辑就可以了。就算不出书,留在这个“藏经阁”里,总有后来识货人,进来拜读。几十年后,哈佛比较文化的博士生要写毕业论文了,我们欢迎他们来这里引用。想跟桥上兄交流的,直接给版主留言,不用显示出来。

嘉木说,我也编,但没时间,我自己委托给河友B。那铁手也给一个研究室,并列两个版主。

(二)

案例二,原作者已经离开西西河(失联),留下的文字任网站管理者自行处理的。比如“西瓜子”兄(这里我假设西瓜子4年前离开后没有再回来,同时他也没有抽取西西河的文章去出书)

铁手挑一些值得编文集的作者,张榜。于是有河友A说:我对“西瓜子”的文章熟,瓜迷,我揭榜编“西瓜集”。铁手一查,注册时间/发言水平,合格,于是也开个研究室给他。

这是”第三方编集”,有几个规矩:

一,每篇注明“作者:西瓜子;文书:A;编集时间:X年X月x日”,这里“文书”是编集者的职称,他不是编辑,不是校对,所以我们新创一个工种。

二,所有主题帖,都必须编入。因为你无法征求原著者的意见,所以必须照单全录,不能凭自己的喜恶摒弃,也不能删改任何文章里的某段文字。

三,文书可以在文章后跟一个“补白”,解释文章背景,其中的一些“行话”和简称,“补白”和文中注释,用其他颜色文字显示。

这里一个特例,就是“忙总文集”。忙总文集已经编成了,只要请当初做了这个工作的河友(或者前河友)费心copy一次就可以了。

(三)

原作者已经离开西西河,但仍然联系得到的。比如陈经。

要么征得原作者的同意,征招“文书”代作者处理在河内的文字,要么政委回来几个月,自己整理出来。

(四)

原来写在西西河的文字已经删除的。这个特例,就是葡萄。

我相信葡萄自己是留有文稿的,虽然他基本上每篇长文都贴出几天就删。如果有精力,我恳请葡萄翻看一下文稿,哪些稍改动后可以再公诸于世的,拿出来。如果你精力不够,不能自己编文集,就把可以重见天日的文稿,一古脑贴出来,河里组织“文书”替你编。

(五)

主题帖不一定很多,但四处发言很活跃的,比如” 陈王奋起挥黄钺”。

这个情况,我建议陈王兄还是不惮劳苦,自己动手编文集,比别人去费神取舍,更保证品牌品质。

(六)

说说我自己了。

不瞒大家,自从上次服务器宕了一次后,我把自己在西西河的文章(主题帖),筛出来,复制到一个USB上。这个工作业余搞,花了好几个月,只搞了大部分。一个字,累;两个字,想吐。因为要筛出来,而且我还有很多贴图,和文字要分开摘录下来。

如果铁手把这个“图书馆”建起来,我肯定立刻报名,开个单间,把这些旧文字排列整齐,放进去。我已经重读了一遍(当然是草草浏览),深知这里面很多都是滥竽充数,胡说八道。但第一,毕竟是自己的心血;第二,因为涉及当年时事的文字确实多,留给后人,作为对基层文化人观点的“田野调查”的一个对象,或许对后人有些微作用。第三,我早期的制图水平惨不忍睹,现在或许可以配一些精致一点的图,对得起大家;但是文字上尽量不动,忠实于当年。第四,我还真留了不少坑,比如我很想把《库松演义》写完,把《谲深似海》翻译完。如果图书馆能留存得比较久,这或许是一个重新起步的动力吧。

想到就这么多,大家看哪里不对的。

通宝推:东学西读岛主,花棍舞,独草,起于青萍之末,三笑,脑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