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陈寅恪考 -- 陈王奋起

共:💬370 🌺4796 🌵9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谢99兄详复,其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一段

我也很同意。此前也曾与燕人等河友就”中国古代社会是否有驱使奴隶进行农业生产“之制度,进行过讨论。

清代考据学发达,我也对之没有太多了解,仅略知:据说清代文字狱压力下,清代学者因此埋首古籍,考据一些书文的来历、真伪。大致没有(田野)考古、没有“以今解古”,也没有对比其它国家的古籍史书。尊古(其实是宋明理学之儒),以读书多,考据细为高,缺乏“批判性思维”。

陈大师的隋唐制度略论一文,我仅翻看了一下财政部分,看得也不甚仔细,不过印象也是“没有(田野)考古、没有“以今解古”,也没有对比其它国家的古籍史书,等等。”因此迷惑陈大师研究历史与清代考据学有何差别?

99兄的详复,仍未解我惑。就“史识”而言,要搞清楚陈大师的文章之前,对隋唐制度的“史识”是什么?才能说明陈大师对新的“史识”的“贡献”。举例来说:甲骨文、殷墟田野发掘确证了商王朝的存在,推翻了之前西人不承认中国有过那个王朝的“史识”,因此即便四堂有两堂算是清遗,仍不掩其对中国文化认识的贡献。

民国前半期,对于隋唐,似乎国外已有一些超出清代考据学的史料范畴:如敦煌文献,在美、法都有搜集;如日本奈良保存的隋唐古物。这些似都未见于陈大师的研究。

十几国外语,当然不是简单的“颂词”,而是意味此大师有能力看国外的文献,而隋唐略论并未看出有此种能力、以及上段所提的外国史料,因此愈加迷惑于其研究与清代考据,是同一种。

未列四大导师,却也是清华著名教授的冯友兰先生,其著作《中国哲学史》,我可以看出有从西方留学学得的“批判性思维”。更令我瞩目的,是冯先生亲自参与北京郊区的“土改”,以此经历修正、丰富了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制度、思想的“史识”,“以今解古”,这也是不见于陈大师的历史研究的。

因此,如果陈大师自己,以及今天极赞极推崇陈大师的,明说陈大师“继承并发扬”了清代考据学,或者“考据学300年来一人”,自是没二话可说。但是要说学贯中西的陈大师对中国隋唐历史研究作出了“大师级”贡献,或者说陈大师关于隋唐史的研究证明了陈大师的水平是“300年来一人”,是不是无视人智商情商滴干活?笑。

通宝推:cccee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