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直有一种感觉,286施政惯用锯箭法 -- 海无涯

共:💬443 🌺4501 🌵1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大小三线建设”,和文革后”军工”改制的一些记忆。

关于“大小三线建设”,和文革后”军工”改制的一些记忆。

看到河里讨论这些问题,正好我自己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我的一些中小学同学的父母辈,就是中国工业基干厂的领导,或者是高校的骨干。因此知道一下当时的背景和情况。

后来自己参加工作后,也在局里接触过类似的项目。

特别是转入教学后,曾经接受部里的委派,去过云贵川的一些地方,为“三线”的工程师们的转型,军用转民用搞培训班。

现在的中青年,对中国建国以来面对的险恶困境,是没有足够的想像力的。

因此,对当时中央采取的举措(从经济和政治上,绝不能用今天的理念来评判)的理解必须放在历史背景下来客观地分析。

那时候,最好的设备和技术人员都是先给军工口的。东北和上海都为此而伤筋动骨,加上“大出血”的。

三线的厂址的选择才是第一位的,隐藏和安防才是命根子,都在深山里,道路,动力等等都是后头才再会考虑配上去的,成本等经济考量等更是其次了,和今天的系统设计规划,完全不是一回事情。

这个决策的”三线”,是中国的生命线。没有它,就没有中国的今天。

而毛主席在离开前,让中美结冻后,世界的布局就被彻底改变。邓小平接受的则是一个新的国际环境了。

”三线”军工这一下子就面临首当其冲了。因为它们原来就不是从经济上和全国的平衡来安排的,因此也必须完全地重新规划和安置。

因为这是关系到无数人力和无数设施的变动,混乱和損耗当然是巨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我看到过,那些原是”地无三尺平”的小乡镇,一下子就接受到了包括衣食住行的全套大厂房。我也看到过,许多全套的全进口的专用机床,都一下子失去了用武之地。

其实,在返城知青之外,还有返城军工呢。

就在我很久以后,一次回国时被朋友邀去一个开发区的样板公司看现场,他们用德国的专利在生产,而所有的员工就是从江西小三线整厂挖来的全套人马。

建议河友们去看看“国家记忆”电视片里的”三线”部分,那才是第一手的活教材呢。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