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86-天使怒涛 -- 本嘉明

共:💬87 🌺519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186-3

“B站”机要室。

本嘉明拿着激光笔,站在大屏幕前:“夺岛之战的难点,在于我方占明显优势的国力兵力,无法尽情展开,就像波斯军在温泉关无法把雄厚兵力铺开。假如我方能够多展开一倍的程度,从而把对面台军防线的面条抻长,抻到摇摇欲断,那就有把握了;如果能舒展到3倍的程度,台军还没打就已经输了。

“所以我们建议的方案,是把作战正面立体化,抻开了,建立‘高雄走廊’,即在台湾南端的高雄国际机场,或者东南端的屏东县内,陆军先登陆,建立桥头堡,从而把台湾空中防线撕开破口,事先在空中编队待命的‘高雄特快’机群,源源不断从破口灌入,顺南北纵贯山脉线,北上飞到台北盆地和桃园台地上空,从背后俯击台军北部集团,完成作战的飞机,从大屯火山东麓,选台军防空薄弱地带出海,飞回大陆,整补/修理后再次从高雄进入,形成逆时针的大环流,换飞行员不换飞机,昼夜不停。台北盆地以及上空,任何有价值的军事/政治目标,寸草不留。

点看全图

“这个烈度远远要猛于德军‘海狮计划’的空中闪击战役,要达成的作战目标是:一,迫使台军在西岸次要地域的驻军,处于被钉死的境地,敌分兵而我不分。我军以哨戒战场小飞机,绕飞敌吞兵点,虎视眈眈压制敌军,由于飞机的机动能力远超敌地面部队,敌陆/海军就是想要机动,也跑不出三步就挨打。假如敌空军要蠢动,比如台南的经国号机群,一旦他们增援台北,台南就可能被解放军空降部队在小飞机协同下占领,我军实际上是麦克阿瑟‘蛙跳战术’的翻版。二,迫使台湾空军仅存的主力,东岸志航基地的机群,主动放弃坚固壁垒,出洞拦截‘高雄特快’,而我军歼-20,FC-31以及歼-11系空优战机,以小飞机为诱饵,早已占据有利战位,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可以轻松猎杀升级后的F-16A/B。第三,德军‘海狮计划’的失败,主要在于攻击机群对出发机场要求高,飞到英伦群岛时已经油料不足,留空作战时间短,而且攻击频率低,使得居于人数劣势的英国飞行员的体能不至于崩溃。假如我们利用小飞机的数量优势(实际是利用大陆的国力优势),能做到不间断地空中打击,哪怕单机的火力强度不大,但现代弹药的命中率很高,一波刚走下波又来,那也能使得敌军不能吃不能睡,补给瘫痪,身边四处火光,传单不断飘落,军民士气很快就会枯竭。第四,大数量小飞机持续不断骚扰,也能疲惫/摧毁敌方大量高价值目标,比如阿帕奇直升机,地面的各种机动/固定兵力,爱国者导弹阵地,变电所,雷达站,政府大楼等等。在这种‘空中李向阳’遍地开花的打法面前,区区少量阿帕奇无法夺回战场主动权。把台北守军这个大柿子捏软后,登陆部队就轻松多了。第五,大批小飞机控制了‘高雄走廊’本身,也能使得大批比小飞机更慢更小,但是数量也更多的‘羽人级空中轻骑兵’,能从台中,彰化等县的岸线,小队超低空渗入,沿台湾西岸平原的东部边缘,也就是群山的西坡,绕开台军防御火力点,北进台北。台军的防御,着眼于控制仅有的南北国道,但我们进来的不是地面滚动开进的重装部队,而是‘羽人’,不受地貌限制,可以洞穿到台军防线背后,绕道飞进台北,要么空中作战,要么落地作战。

点看全图

“这个战法中,关键是大量的小飞机和‘羽人装备’。接下来我们就具体谈几个项目。”

(一)

“高雄特快”,是多款不同种类的小飞机构成的一个组合兵团,共同的特点是:

1,尺寸小,成本低,带弹少。既便于大量量产,也方便日后改装为无人机。

2,对起飞跑道/外场维护要求低。因为数量巨大,集群起飞前还不允许占用宝贵的军用机场资源,所以必须依靠野外洞库/临时停放点,起飞时尽量用公路跑道和弹射器。

3,一次加油后,作战航程足以从大陆起飞点起飞,从南到北绕飞台湾,再飞回大陆降落。

4,涡桨发动机动力的螺旋桨飞机,最大平飞速度在500公里/小时以上,以便尽可能躲避毒刺导弹。

天下武功,唯隐身不破。打头阵的第一款,就是“陆侦-20”。

小飞机要求成本低,然后又要你隐身,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折衷的办法就是借鉴F-117,因为F-117首先靠外形(不规则几何形状散射雷达波)而隐身,然后才是昂贵的涂料为辅。但这个外形,导致F-117的飞行品质恶劣,实际上是B-117(轰炸机),编制为F(战斗机)只是为了吸引最优秀的飞行员来飞。

点看全图

“陆侦-20”就是缩小版的F-117。缩小的结果,就是飞行员只能趴着飞。其动力是两台带后燃室的WS-16(国产化的马达西奇公司AI-222-25F),每台不加力推力2.5吨,加力推力4.2吨。隐身飞行时不能外挂,机腹前后串列两个弹舱,各能吊挂3枚霹雳-8近距空-空导弹。PL-8是世界上最重的近距弹,每枚130公斤。机头的小口径火控雷达能导引空空导弹的攻击。

(二)

紧跟在“陆侦-20”后面的,是“新歼-12”。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老歼-12”(叶帅亲口封的“空中李向阳”)是其总设计师陆孝彭先生的心头肉,他在晚年,孜孜不倦还想把“老歼-12”改版,换装法国M一88—2涡扇发动机,重新复活,直到2000年去世还没有完成数据计算。

“老歼-12”的设计思路,不符合中国空军的需求,或者可以说不会符合任何一国空军的“主力担当”的需求,所以外贸也没有出路。这个思路,是“以功能换(飞行)性能”,由于当时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太弱,自研的游击队式格斗战斗机要想达到较高的飞行性能,只能把飞机设计得很轻,从而牺牲了关键功能(载弹量,航程,航电等等)。这样设计出来的飞机,上天能飞,落地能藏,小巧(雷达信号弱),便宜,但是不能担当大任,不能当作主力机型。

而“高雄特快”需要的机型,恰恰是多损失几架也不心疼的“夏利大路货”,由于“老歼-12”的研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经验,直接在“老歼-12”的基础上升级大改,是比较稳妥的。

“新歼-12”的动力,跟“陆侦-20”和教练-10一样,都是WS-16(教练-10的WS-16不带加力),这样后勤方便,成本也低。但是“新歼-12”的这两台带加力的发动机,跟英国早期的“雷电”战斗机一样,是上下排列。发动机上下排列,使得飞机机身的横截面比较瘦高,没将军肚,能有效减少迎头风阻,但发动机散热比较困难,所以“雷电”虽然被证明是一架好飞机,英国佬后来却没有再延续这一奇葩设计。“新歼-12”要在极为有限的成本下,尽可能提高性能,就大胆采用了这个设计。

“新歼-12”的外挂点很少,每边机翼各有2个,机腹中线一个。机翼可以挂一枚增程的PL-12和一枚PL-8;机腹挂点比较硬,可以挂一个800升副油箱,或者一枚500公斤炸弹,或者一枚600多公斤的鱼-2鱼雷。由于雷达口径小(近视),PL-12它自己打不了,只能通过数据链,按更先进的带队战斗机的指示,A射B导。但是从推重比来说,这个浪子燕青只要打开加力,推重比轻松破1,超巡不是梦,“新歼-12”统一战争结束后还能赖在空军和陆航,其主要的功能,是配属给四代机大队,供飞行员们平时练手,既保持技术水平又节省歼-20的飞行小时数。所以对抗演习中在雷达上看见有“新歼-12”的时候,雷达兵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面积,因为弄不好它正在陪着歼-20当电灯泡,佯攻。

由于“新歼-12经适版”的航电功能真心简陋,顾头不顾腚,偶尔要对地攻击,投个激光炸弹的话,还得临时挂一个光电导引头,反正飞得慢也不怕吹走。在超音速歼击机上能看见这个团团,不能不说B站的杠精们脑回路清奇。

通宝推:epimetheus,陈王奋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