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共:💬140 🌺106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9:盼,瞎

“目”这个字,意思是眼睛,古人要表示这个意思,就直接画个眼睛。常用字还有个“贝”——“貝”,后面繁体字的样子看上去似乎也包含“目”,但实际上“貝”只是隶变之后才变成这样。其实,“目”和“貝”两字图形的差别很明显,下面图中就能看到:“目”在左上角,“貝”在“目”右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9

画了眼睛的字还有好多,好比“眉”,要表现眉毛,就不能不画上眼睛;好比“面”,要表现脸,就突出表现了眼睛;好比“首”,要表现脑袋,突出表现的也是眼睛;好比“䀠[瞿-隹]”,也就是“瞿”,图形是炯炯有神的两只眼睛;好比“臣”,是一只竖起来的眼睛;好比“民”和“直”,都是一只眼睛上加了点东西;还有眼睛前面挡了“干”的“盾”,一只手搭在眼睛上面的“看”,眼睛上顶了帽子的“冒”,再有一只手要来蒙住这帽子下那只眼睛的“曼”;再就是一些突出表现了眼睛的人形,例如“頁”、“見”、“盲”、“眣”(dié),以及包含这种人形的“朢”、“望”、“監”、“臨”、“視”;接着是好多人顶着一只眼睛的“衆”(众),一只眼睛泪如雨下的“眔”(dà);然后是突出表现了眼睛的一些动物,有“馬”,有“鹿”,有“麑”,有“廌”(zhì),除了四条腿的,又有个大眼睛的虫子:“蜀”;另外,还有个树梢上长出两只眼睛的奇字:“[目末目]”,两个“目”在“末”字的两横之间,打不出来。

以上这些字的图形都在上图中。“眉”在“目”下面,“面”在“眉”下面,“臣”在“面”下面,“民”在“臣”下面,“直”在左下角,在“民”下面;然后“䀠[瞿-隹]”在“貝”下面,“首”和“頁”在“䀠[瞿-隹]”下面,“首”在左,“頁”在右,这两字下面是“盾”,“盾”下面是“看”,“看”下面是“馬”;再然后,“望”在“貝”右面,“監”在“望”下面,“臨”在“監”下面;又有“朢”在右上角,“朢”下面是“視”,“視”下面是“衆”,“衆”下面是“眔”,“眔”下面是“鹿”,“鹿”下面是“廌”,“廌”下面,右下角是那个“[目末目]”组合的怪字;怪字再往左是“蜀”,“蜀”往上是“麑”,“麑”往上是“冒”,“冒”往上是“眣”,“眣”往上是“盲”;“眣”和“盲”左侧还有“見”,“見”下方是“曼”。

现在“目”写成了竖着的眼睛,其实在图形里“目”是横着的眼睛,所以“目”也许该写成像“四”那个样子,也好和图形表现“竖目”的“臣”字区分,这也是隶变的结果吧,于是“臣”那个眼睛只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关于“目”这个部首,《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目部主要包括两类字。一类与视觉器官有关,如:盲、眇、眚、眼、眶、眹、眸、睛、瞳;一类与视觉有关,如:盯、相、眄、看、眠、眷、睇、睹、瞥、瞻、瞩。有少数字与目义无关,如:𥅡[目而]、睾。”。

以“目”为部首的常用形声字除了“目”还有二十六个,其中“眼”和“睛”以及“眶”、“瞳”是眼睛本身;“瞎”、“盲”是眼睛的状态;“盯”、“盼”、“眨”、“睁”、“眯”、“睹”、“瞄”、“瞭”、“瞧”、“瞬”、“瞪”、“瞻”、“眷”是眼睛的动作;“睡”和“眠”,以及“盹”,是和眼睛有关的人的状态;“督”、“睦”、“瞒”、“睬”是和眼睛有关的人的动作。这些字当中,有三个字的部首“目”是在下方的,“盲”、“眷”和“督”,但大多还是在左侧,例如“瞎”和“盼”。

“盼”这个字,最早是形容眼睛黑白分明,王筠说,“盼,目白黑分也”;因此“盼”大概不是单纯的形声字,而是“分”的孳乳字。

《论语•八佾第三》中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卫风•硕人》中又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82));上面提到了两首诗,里面的“盼”都说的是眼睛黑白分明。

后来,“盼”引申到眼睛转动:宋玉《神女賦》中有“目若微盼,精彩相接”。

接着,“盼”又引申到眼睛的“看”:李白【走笔赠独孤驸马】中有“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温庭筠【昆明池水战词】中有“赤帝龙孙鳞甲怒,临流一盼生阴风”;不过这两处的眼睛真神奇,“看”了以后不但能生光辉,还能生阴风。

然后,“盼”再引申到盼望: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中有“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这已经和我们现在常见的用法差不多了。

《说文》里头还说过“盼,……从目,分声”,所以“分”又是“盼”的声符。“分”这个字,原来其实是“八”,《说文》说是“八,……象分别相背之形”;林义光《文源》中说“八、分双声对转,实本同字”;高鸿缙《中国字例》中说“八之本义为分,……后世借用为数目八九之八,久而不返,乃加刀为意符作分”。

“盼”、“分”、“八”三字的图形都在下面图中,“盼”在左上角,“八”在左下角,往右是两组“分”的图形,下面是加了刀的,上面是没补刀的。

“分”作为声符,可发八个音:ban、ben、bin、fen、pan、pen、pin、xin,但主要是fen,其次是ban、bin、pen,没有ba,也不知道原来“八”读什么音。发fen这个音的常见声符还有个“贲”,能发ben、bi、fen、pen四个音,应该和“分”是一路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9-1

再说“瞎”,“瞎”这个字最初是个单纯的形声字,声符是“害”,《玉篇•目部》说是“一目合也”,与后世目盲之义大不相同,那时的“瞎”应该是下面图中的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怀疑这个“瞎”和后来眨眼的“眨”是一个字,这个“眨”有个异体字“䀹”,而“䀹”的声符“夾”发的音和“瞎”的声符“害”还有“害”的基本声符“丯”发的音颇有相似之处,说不定在某个时期“瞎”和“䀹”这两个字是同音字。

到后来,“瞎”代表的意思有了根本的变化,《释名•释疾病》“瞎”毕沅疏证指出,“晋以后始谓眇目者为瞎”,“眇目”这个意义的“瞎”似乎该是“害”的孳乳字。如此说来这恐怕就是另一个“瞎”了。

《晋书》苻生载纪,还有《魏书苻健传附苻生传》,都记录了东晋【苻生时长安谣二首】,里面有一句“瞎儿不知法,仰不见天星”,注释说“瞎儿”指的是“(苻)生缺一目”(《诗纪》四十四),那这个“瞎”就不再是“一目合”而是一目盲了。《世说新语•排调》中又有著名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里头“瞎马”的“瞎”也该是现在目盲的意思,这回人和马是四目盲。

“瞎”的声符是“害”,而“害”《说文》说是“丯声”,那么“害”是复合声符,是从“丯”这个基本声符产生的复合声符。

“丯”音jiè,《说文》认为“象艸(草)生之散乱也”;段玉裁注:“凡言艸芥,皆丯之假借也。芥行而丯废矣。”。“瞎”、“害”、“丯”、“芥”四字的图形都在上上图中,“瞎”在“盼”右边,“害”在右上角,下面是“丯”,再下面左下角是“芥”。

“丯”这个声符能发十七个音:chi、ge、hai、hua、huo、jia、jie、nie、qi、qia、qie、xi、xia、xian、xie、ya、zhi,其中主要的是jie、xia、xie。“丯”这个基本声符产生了两个常见的复合声符,“害”和“㓞[丰刀]”,“害”一系发的音有ge、hai、hua、huo、jie、xia,“㓞[丰刀]”一系发的音有chi、jia、jie、nie、qi、qia、qie、xi、xian、xie、ya、zhi,二者只在“丯”发的音jie上重合。

下面是“丯”为声符、读音有代表性的两个常用字(自上而下)“害”和“契”之读音变迁,据王力《汉语语音史》推拟。图中可见这两字的读音一开始相当接近,宋以后才分道扬镳: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

另外有常见声符“夹”、“解”、“介”,可发的音发分别有ce、ga、jia、qie、shan、xia、xie、yi和jie、xie和ga、gai、jia、jie,都和“丯”这个声符有些类似。

我见过有移录《说文解字》“害”词条的网页,其中提到“害”为“丰声”,下面是《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12版)“害”词条所在页以及“丰”词条和“丯”词条的书影,对比可见,“害”字可为“丯声”而未必为“丰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

————————————————————

下面是15个以“分”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1个原来以“分”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分”这个声符能够发的8种不同的声音:

分fēn-fèn份bīn(彬)fèn扮bàn芬fēn吩fēn纷fēn贫pín氛fēn忿fèn盼pàn

盆pén颁bān粉fěn班bān斑bān

釁xìn(衅)

ban、ben、bin、fen、pan、pen、pin、xin。

下面是“丯”和7个以之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4个原来以“丯”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丯”这个声符能够发的17种不同声音:

丯jiè

害hài割gē楔xiē辖xiá瞎xiā豁huō-huò契qì-xiè

喫chī(吃)潔jié(洁)㮮jié(桔)憲xiàn(宪)

chi、ge、hai、hua、huo、jia、jie、nie、qi、qia,

qie、xi、xia、xian、xie、ya、zhi。

下面是27个以“目”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分”和“丯”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8个常用字:

目盯盲盼盹眨眠眶睁眯眼督睛睹睦瞄睡睬瞒瞎

瞭瞧瞬瞳瞪瞻眷

分氛盆班斑害豁契

通宝推:mezhan,江南愿,青颍路,澹泊敬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