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金风玉露一相逢,便去向、人间无数 -- 桥上
有好几个汉字符号隶变后都写成“月”,“腸”、“胆”两字的部首也是如此。其实,它们的部首是骨肉的“肉”,上面图里左上角就是“肉”的图形,它右边才是“月”字的图形,再往右是“腸”和“胆”的图形。
以真正日月之“月”为部首的常用字有“朦”和“胧”,虽然“朦”、“胧”两字中“月”在左边,可还有不少以日月之“月”为部首的字,例如“胡”、“朗”、“期”等,“月”是在右边的,不过,当初“朗”的篆体字形其部首“月”却是在左边的。又有个“望”,是后来才加上“月”这个部首的,在图形中有时候“月”在右边,但隶变后“月”被挤到了右上角,原来那个向天仰望的小人,也变成了“亡”和“王”。“朦”、“胧”、“朗”、还有 “望”、都在上图中右下部分。
看一看上图中日月之“月”与骨肉之“肉”的图形,您会发现,二者都包含几种不太一样的图形,而且其中有些图形长得很像,这长得像的大概还是写起来最顺手的字体,于是作为部首的“月”和“肉”隶变之后混而为一,也就难免了。
上图左下角还有“多”字的图形,如徐中舒先生所注,“多象两块肉形”,并非“从二夕”,可其中的“肉形”看上去和“月形”差不太多,难怪会被隶变成“夕”。而“夕”就是“月”,图形就在“月”字图形下面,可以说和“月”的图形没啥区别。《说文》说“夕”是“从月半见”,就是“半个月亮爬上来”。可要是“多”的图形里也是月亮,连着爬出来两个月亮,那就有点吓人了。
还有“腾(騰)”,“腾(騰)”的图形在上图右上角靠里,您会发现,“腾(騰)”字中“月”的图形与“腸”和“胆”中“月”——“肉”的图形,还有“朦”、“胧”、“朗”、“望”中“月”的图形,都不一样,而“腾(騰)”这里的“月”其实是“舟”,是画了条小船。并且,“月”——“舟”在“腾(騰)”这里并非部首,而是“朕”这个复合声符的一部分,类似的还有“勝(胜)”、“滕”等,真正的部首是“马(馬)”、“力”、“水”……。
又如“朋”这个字,隶变之后现在的字形由两个“月”构成,但图形其实是两串贝壳,在上图右上角。还有“青”,《说文》云“从生丹”,意为“青”这个字是由“生”和“丹”组合而成,则下面隶变之后写作“月”的其实是“丹”,“丹”和“青”的图形在上图中右下角,您可比较。
“月(肉)”这个部首也不全在左侧,“膏”、“臀”、“臂”这三个常用字,“月(肉)”就在下方;还有个“月(肉)”这个部首在下方的常用字“腐”,其中的“肉”没有隶变为“月”,而保持了原有形态,仍写作“肉”,但在“腐”字篆体字形中的“月(肉)”,其实与“膏”、“臀”、“臂”那三个字中也没什么分别;以上几字的图形也在上图中、在“腸”、“胆”图形往下。
关于“月(肉)”这个部首,《王力古汉语字典》总结:“肉部的字,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至三为本体,四、五为社会对肉的使用。(一)人与动物的肢体、器官等。……(二)幼体、后代以及动物的生育。……(三)肌体肥瘦、病变和特殊的气味。……(四)有关肉食方面的。……(五)有关祭祀方面的。……”。
以“月(肉)”为部首的常用字,大都是身体的一部分:好比肚和肠,好比肝和胆,好比臂和膀,好比肌和肤,好比脂和肪,好比胚和胎;也有些是人体的状态:好比肿和胀,好比腥和臊,好比胖、脆;以上当然不仅指人的身体,于是有些以“月(肉)”为部首的字又和肉食有关:好比腌和腊,好比膳。等等。
“腸”和“胆”两个字,都是身体器官的名称。“肠”字见于《诗经》:“自有肺肠,俾民卒狂。”(《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439)《大雅•荡之什•桑柔》);“胆”字则有成语,肝胆相照;都是和其他器官并提。
“腸”和“胆”两个字的声符是“旦”和“昜”这两个字,这两个声符虽不是形声字,但图形中都包含“日”——太阳的形象,图形中有太阳形象的非形声字还有不少,例如“莫”,《说文》“莫”云:“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又例如“明”,这是太阳月亮都在其中,其中的月亮还大都是古典的月亮,和“肉”区别明显。见上图。
“腸”的声符“昜”这个字就是最初太阳、阴阳的“陽(阳)”字,从图形看像是阳乌——太阳鸟。下面是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金箔饰,周边一圈是四只阳乌——太阳鸟,图片出自《发现中国凤》:
在简化字中,“昜”这个声符的样子会变来变去:除了昜这个样子的,最多的是变成在扬、场、汤、杨、肠、畅这些字中的样子,以及由此产生的复合声符“汤”中的样子(荡、烫),还会变成在伤(傷)字和觞字中的样子,再就是变成在“阳”字中的样子了。
关于“胆”的声符“旦”这个字,《说文》上说:“(旦)朙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而于省吾先生《殷栔骈枝》云:“栔文旦当系从日,丁声。丁、旦,双声并端母。”,但“丁”这个声符所发的音有da、deng、ding、ting、zheng,与“旦”作为声符可发的六个音chan、da、dan、shan、tan、zhan不是一路,而且观察上上图中“日”和“丁”的图形,“日”的图形可无疑问,但我感觉“丁”的图形则未必,“旦”之图形中“日”以外的那部分图形或可为云霞或光线折射造成的幻日。而且“旦”很可能出现甚早,据说在公元前两千年以前的大汶口文化陶尊上,就有刻画符号表现的是“旦”,因此“旦”不需要造形声字来表现。
下面是大汶口文化陶尊刻画符号,左上角标“甲”的那个符号据认为就是“旦”,图片出自《大汶口文化陶尊符号试解_张文》:
“旦”这个声符、包括由此产生的复合声符“亶”、可发6个音:chan、da、dan、shan、tan、zhan。有个发dan这个音的声符“单”就还能发chan、shan、tan、zhan这些音;又有个能发dan这个音的声符“詹”,也能发chan、shan、tan、zhan这些音,而且“胆”这个字,繁体字写作“膽”(见上上上图),就是以“詹”为声符的。
无论是“旦”还是“昜”,其读音的韵母部分变化是很小的,下面是我根据王力《汉语语音史》估计的“荡”、“阳”和“旦”字之读音变迁(三排自上而下依次是“荡”、“阳”和“旦”),从中可以看出,这三个字的主要韵母元音前期都是[ɑ],后期则变成了[a],二者其实相差无几:
————————————————————
下面是10个以“昜”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昜”这个声符能够发的6种不同的声音:
昜
扬yáng场cháng-chǎng汤tāng杨yáng肠cháng畅chàng荡dàng烫tàng伤shāng阳yáng
chang、chi、dang、shang、tang、yang。
下面是9个以“旦”为声符的常用字以及2个原来以“旦”为声符的常用字,再下面是“旦”这个声符能够发的6种不同的声音:
旦dàn但dàn担dān-dǎn-dàn坦tǎn胆dǎn袒tǎn擅shàn檀tán颤chàn-zhàn
壇tán(坛)氈zhān(毡)
chan、da、dan、shan、tan、zhan。
下面是65个以“肉”为部首的常用字,以及以“昜”和“旦”为声符且不含50个常用部首的2个常用字:
肉肌肋肝肚肛肘肠肾肤肺肢肿胀股肮肪背胚胆
胞胖胎胯胰脆脂胸胳脏脐胶脑脓脚脖脯脸脱腊
腌脾腋腔腕腻腰腥腮腹腺腿膜膊膀膏膝膘膛膨
膳臊臀臂
腐
畅旦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