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情 -- 给我打钱87405

共:💬38 🌺92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国情
家园 “多数人”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

北京还有早市的时候,有一次我去买菜,遇到一个菜贩子向我问价。

很多人都是如此,他们的参考物是周围的多数人,而这些人的参考物则是历史。

在大城市里长大的人,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纨绔子弟。

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已到头了。这是一个很坏的看法。

小地方长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进取心,因为只要有一定的渠道,他们就会建立起不好、好、更好这些概念。

我以前也不知道关心这些问题,是我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时,遇到了一个问题:价格是怎么形成的?

西方学者认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影响”,在市场中会形成自发性秩序。

我不知道是我理解得不对,还是一些学者在胡言乱语,总之我很奇怪为什么这样的理论还能大行其道。

在自发性秩序之前,还有一个存在:环境。环境的形成和历史有关,也和多数人有关。而后者恰好是我近年来最为关心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时常用“排队”问题来讲解自发性秩序的形成。

比如一家超市,有两个收银台,人们总是会去选择看起来人数少的那一支,这样一来,两支队伍的人数总是差不多。

人们做出这种选择,并不需要有现场管理员。

所以,这叫自发性秩序。

至少可以说,这个例子是不妥的。因为排队本身是一种“元认知”、“元秩序”,它在超市出现之前早就存在了。人类社会历经沧海桑田,形成了一些可继承性的认知,排队就是其中之一。排队的意思就是说,以时间为排序指南,空间上队伍只是对时间的一种表达方式。

人们所谓的会“自发”排起队伍,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对一,一个收银员在同一时间只能接待一名顾客。

所以,当下课铃响起时,学生并不会排队离开教室,走廊、卫生间、操场可以在同一时间“接待”很多人。

踩踏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接待”的另一面:人们之所以愿意支付等待的时间,是因为等得起,而如果是为了活命,那么就会不顾一切。

大城市里长大的人多为纨绔子弟,遵循是的一种“元认知”。

而我的问题是:这是不是必然的?

是不是大城市如果不能解决“原住民”问题,那么就必然会走向衰败?

我的意思是说,人类社会一直用“阶梯”来营造环境,催人向上。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最好的、最高的总是无法及时换血,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必然的历史循环。

如果我们不用“向上”这个概念,而用“转换”呢?

这就是我对电子云结构特别感兴趣的原因。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如今是物理统治的世界,总是很容易想到一些物理常识。转换,在物理来看,是一个很基础的概念。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都无法很好的储存电力,或者说不是想象中那种高科技。储存电力的方法非常原始,将水抽到高处即可。电能转换成了势能。

我是说,我认为西方经济学家的看法有一半对了。

有了“元认知”、“元秩序”之后,就不需要有形的手来控制市场了。

在我来看,“元认知”、“元秩序”类似于原子核,而市场,则是电子。电子表面上看在做无规则运动,其实是有序的,前者是从微观出发,后者基于宏观层面。

我这里说的市场,是广义上的市场。好比我们搞教育,重点应该放在“原子核”,而不应该盯着电子。

在国家意识形态继续存在的历史阶段,政府就是该国的原子核,百姓就是电子。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可以当成一种“原子、分子”,国家与国家之间发生联系,形成影响,有的变成了正离子,一部分百姓跑到另一个国家里去了。有的变成了负离子,一个国家吸引了很多人加入。

这样的结构,在理论上是可以解决“多数人”问题的,因为这样的结构中,“多数人”是多变的。但在传统的金字塔结构中,“多数人”的变化极慢。

就拿我们自已的体验来说,如果“我”不变,那么“我”周围的“多数人”将几十年没有大变化。那么“我”成长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失去动力。

这就是为什么现实中的我,不愿意总在一个地方(并非只指空间)呆着不动的原因。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让我失去活力,我自已能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

但是传统的结构决定了,一个能始终保持活力的“我”,是微观事件。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所有的时代,都会终结,因为会在腐朽中死去。

我所探讨的是,要宏观层面创造 出一个不朽的时代。靠什么呢?靠电子云结构。

如果这个理论站得住脚,我们人类能节省出来的,或许能支撑人类活上好几千年。

马克思的贡献就在于,他告诉最底层的、已经放弃的百姓,只要不怕死,新陈代谢是可以重启的。这是一种人工操作的思维。但恐怕这不是最好的思路。

像这样的话,只能管一次用。重启之后,又是老样子,下次还会有人信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的教育思路必然就会大变:我们要培养的目标,是一个有“核”的人,这个人,仅从职业角度来看,可以胜任很多工作,随学随用。他自然就活了。

我个人猜测,这需要有AI的配合。我们人类或许将传统中许多“本不应该”由人来学的知识交付给AI。这样,每一个个体才能从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

自已有“核”,再加上AI这个助手,人才能轻装上阵。

负担轻了,人才能保持长时间的活力。

简而言之,历史告诉我们,阶梯式、金字塔式社会结构,尽管可以营造出一定的活力,但终究会画上一个句号,重启的代价极其高昂。真正的革命,是要对这个结构进行革命。

但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反而会阻止这种变革,因为真正想要变革的,其实来自于金字塔的顶层。

这是因为处于金字塔顶层的人,在这种结构中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已、同伴尤其是子女走向堕落。

而对于社会底层的人而言,他们的需求往往相对要低,他们只需要一个自已能够得着的上升通道就可以满足。

为什么中国历史中的那些政治改革家,往往来自高层却往往又会失败?这就是根本所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