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南国烽火四十年:制台见洋人 -- 楚庄王

共:💬119 🌺828 🌵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路风引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国家技术力(包括技术力体系)的发展与继承对工业化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大部分的改开经济学家都关注经济的发展,GDP的增长,路风和愚蠢小猪则是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技术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两位学者,这两位对技术力的战略重要性的认知远超过那些数钱的经济学家。

不过,受前后三十年对立的主流影响,愚蠢小猪也将前后30年截然割裂对立,这使得他对中国的发展的预测出了问题,即使如此,我也认为他的观点更有价值,愚蠢小猪是第一个将大国的技术力比GDP更重要、以及其与提升国民生活水平的矛盾关系揭示的如此深刻的学者。

路风则注意到了后三十年对前三十年的技术力遗产(包括技术力发展平台和独立自主的工业精神)的继承和抛弃,他剖析了几个典型行业,提出了观点:对前30年技术力遗产(由于距前30年已经比较久远了,主要是只体系和精神,路风称之为工业基因)继承比较好的,往往现在发展比较好,比如核电,高铁,京东方,而继承不好的,则产业发展止步不前,长期受制于人,比如众所周知的大飞机。概括路风的观点是,有自主发展和演进的技术体系和平台至关重要,他认为改开后有的前三十年积累的技术体系和平台被抛弃了,其实俺觉得他讲的主要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前半部分。不过俺认为,引进学习,两条腿走路才是最好的。

比较中、美电子工业,中关村与硅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都是由国家投资(国防驱动)推动了早期半导体、计算机的发展,美国的这个过程持续了十几二十年,然后在其成熟到可以以不高的成本转为商用时,私人资本才开始进入接手推向商用民用市场,引爆七八十年代的硅谷热,九十年代的信息革命。中国前期的情况也差不多,在国防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的电子工业也孕育了自己独立的半导体、计算机技术和体系,但在改开初期进口产品和引进技术狂热的冲击下,加上国防需求和国家投资的消失,以及真正需要改革的自身体制的问题未得到改革,这些体系的自主发展基本上都被放弃了(也许大型计算机例外)。但也有一项70年代早期国家大型投资的成果得以继承,那就是748汉字信息处理工程,以及70年代初期体制内对汉字信息处理的研究,八十年代中关村几大头面公司,几乎都是靠汉字系统起家,因为这个国外没有。可以说,748工程及其衍生效应和进口半导体计算机贸易造就了中关村。除此之外,在联想柳大佬的示范带头下,中关村沉迷于贸易,在将70年代国家投资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红利套现以后,再无对未来的技术投资,最多只在应用层面做些短期的小投入,所以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关村乏善可陈,风头终被重视技术投资的以华为首的深圳企业界抢过。但即使是有远见有战略如华为,作为企业,他们的投资也限于应用系统层面。而缺乏国家战略投资的半导体产业,从八十年代起就奄奄一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于是直到贸易战,在一片厉害了我的国的陶醉中,国人蓦然发现半导体居然是被美国捏在手里的命门。

通宝推:阴霾信仰,审度,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