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光阴的故事 ----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 -- yizhu

共:💬143 🌺84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五】东方之珠

【写给罗大佑的情书之五】东方之珠 ---- 写给一个城市的情书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罗大佑】东方之珠

写文时查资料,才发现有3首不同的《东方之珠》。乘机欣赏了一下以前从未听过的那两支《东方之珠》,发现还是喜欢罗大佑作词作曲并演唱的这首,相信也是流传最广的。

《东方之珠》就像是罗大佑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其中有思念,有爱恋,有担忧,有祝福。一开始是慢慢地由远及近,“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越是接近,越是忐忑情怯,所以才发问“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然后靠到近前,深情凝望并感叹东方之珠的美丽,“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诉说自己的爱慕和誓约,“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最后是拥抱入怀,回首往昔,彼此依偎,互相取暖,共同向前,“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这几句被反复吟唱,是对东方之珠的深深爱恋,切切关心,以及无限的祝福。

有说《东方之珠》是香港版的《亚细亚的孤儿》,我是不同意的。《亚细亚的孤儿》是悲情压抑的,那种切肤之痛,不身在其中是很难体会的;而《东方之珠》则是温情浪漫的,有关心,有祝福,却是外人的角度,受众就多了。香港人接受并喜欢这份善意,非香港人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好感。《亚细亚的孤儿》的接受度可比《东方之珠》窄得多,你能想象罗大佑去CCTV唱《亚细亚的孤儿》吗?可是《东方之珠》不仅香港人唱,大陆人也唱,在中央电视台唱,在回归仪式上唱,在纪念晚会上唱。有歌如此,罗大佑绝对可以自傲。

每次听《东方之珠》,都忍不住在心里赞叹:罗大佑真是有才啊!才子的情书里随便写几句,就让人意乱情迷,芳心暗许;就像美女一个无心的回眸,就叫人魂不守舍,辗转反侧。而我们普通人,心里再如何汹涌澎湃,却爱你在心口难开。(为什么想起了阿Q对吴妈说,“我要和你困觉”?)

如果不是歌中指明“香江”,其实《东方之珠》也可以唱给上海。香港和上海,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因为被划为通商口岸,而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国家的沦陷,而成就了两座城市。真是世事难料啊!

有时候想,我们热爱的这片土地,从世界屋脊到东海之端,从林海雪原到碧海蓝天,又何尝不是东方之珠呢?五千年的海风啊,吹着我们不变的黄色的脸和黑色的发。

曾经,大陆人是仰望香港的。香港的繁华,好像望尘莫及。香港的电影,电视剧,歌曲都曾在大陆风靡一时。我没有追剧的习惯(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可是我看过很多香港电影。在多伦多的时候,有家多元文化电视台,每周六晚上放两部电影,我颇补了一些功课。香港的电影讲究娱乐至死,表演夸张虚浮,看多了都是一个味。那些黑帮片,警匪片,赌片,恐怖片,无厘头搞笑,我都不喜欢。印象深刻的都是剧情片,周润发的《等待黎明》,《秋天的童话》,刘德华的《投奔怒海》,还有讲母女关系的《飞越黄昏》。记得《笼民》,下层人民的生活,拥挤,吵闹,没有衣衫鬓影,都市浮华。还有一部《港督最后一个保镖》,是政治搞笑片,有个女政客叫“中方安心”,嗲嗲地叫民主党首领“猪明哥”,笑坏我了。我看过的最后一部港片,大概是《无间道》?

曾经,香港人看大陆人就像是乡下的穷亲戚,叫“表哥”,还管去香港讨生活的大陆女子叫“北姑”。曾经,香港的货车司机就可以在深圳买房子,包二奶。常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有多少香港人在大陆讨生活?香港的旅游业,零售业,是不是全指望着大陆客?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繁荣与衰落,正如每一个王朝都有崛起与覆灭。

潮起潮落,沧海桑田。

(To be continued)

(罗大佑 东方之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qlkIPyPV0)

通宝推:青颍路,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