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朗姆可乐聊历史 -- 骨头龙
在人类文明初现的时候,中华文明并不是最早的一个,也并不是最发达的一个。为什么?因为人家命好,开局有沙漠,直接爆了大金了。
最早开始的三个文明有一个共通点,全部是在北纬线30°附近的“东北信风带”,全部是在沙漠地带,全部有河流通过:西亚的苏美尔人有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古埃及有尼罗河,南亚大陆的巴基斯坦地区的达罗毗荼人有印度河。
人类早期文明是从渔猎转为农耕的关键点,谁先开发出农耕技术,谁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创建更辉煌的文明。大约1万到8000年前,从一粒小麦到二粒小麦到普通小麦相继在西亚被驯化出来,人类第一种栽培粮食作物诞生了。
小麦是适应于地中海气候的植物,需要足够的水,特别是春天必须需要充足的水分。所以,早期适合种植小麦的地区是灌溉比较容易的河岸地带。
但是那时的早期人类基本没有治水抗洪的能力,所以既要有水,水还不能太多,沙漠中的河流流域就变成了特别适合先民们发展农业的地区。特别是像尼罗河流域这样的泛洪平原,河水有规律地泛滥带来的淤泥把肥料问题也解决了。小麦在两河流域被培育出来之后,迅速传播到了临近的尼罗河和印度河流域,三个人类早期原生文明开始迅猛发展,“灌溉”“制陶”“谷仓”“冶铜”“筑城”等科技树迅速被点亮。
中国的早期文明就没有这种好运气,他们的活动范围之内并没有沙漠泛洪平原这种地形。而孕育了中国北方文明的黄河性格暴烈,动不动就发洪水,出了三门峡之后一言不合便破口改道,在北起天津南到淮河的范围内如同一条黄龙般反复肆虐。对于早期文明来说,这等程度的洪水是毁灭性的,所以中国北方的文明最开始选择了住在山坡上,而不是住在河边。
中国人管山南水北叫做“阳”,“阳”就是适合筑城的好地方。有河水方便灌溉,住在山坡上可免于洪水的威胁,山南日照充足也利于种植农作物。另外从军事防御上来说,城前有河可以迟滞敌人的进攻,背后有山便于保护城市的侧后不被威胁。等到后期文明发展了,山南适合种植这点已经不再重要,山北水南也可以给城市提供同样的防御加成,所以城市名称中有“阴”“阳”的往往都是这种类型的筑城地点。
开局在丘陵,开始粮食少未免发展慢,但是咱们锤子多啊。如果说西亚一带的河流像慈母,中国的黄河就像严母,从长远看,哪个更好还挺难说。
西方文明的优越开局环境,让他们的早期发展非常迅猛,但是也带来一些隐患,就是说这些文明的生产方式严格依赖于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所以这些早期文明对外扩张的欲望都不强。此外,一旦他们所处的特定地理环境恶化,往往导致整个文明的衰败甚至消失。
而中国早期文明的生产模式对环境要求就比较宽松 – 有山有河就行,实在没有山了,我们还可以筑城么。所以中国的文明很快就冲出了早期的发源地,向周边更广阔的领土扩张,就发生了我们上回说到的争夺中原的涿鹿之战。
同时,中华文明的母亲河的暴虐习性,也让培养出了这个文明不一样的性格。在远古时期,东方和西方文明不约而同都出现了大洪水的传说,反映了远古人类对于洪水这一自然灾害的敬畏。西方文明选择了造个大船逃出去,然后苦苦捱到灾害结束。而中华文明选择了反抗,发洪水?我堵住他。堵不住?负责人砍了脑袋,换个人,换个方法,继续治。
就这样中华文明很快点亮了“治水”这个技能,这个技能又帮助中华文明能够适应更加多种多样的不同地理环境。
打个比方,早期的西方文明就像极度特化的恐龙,在特定的环境中威猛无比,但是离开这个环境就不行。中华文明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从茫茫沙漠到热带雨林,到处都能适应,就算天灾灭亡了部分种族,总有其他的种族熬了过去,繁衍生息,重新占据这片大陆。而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一直能度过各种天灾人祸,存活下来。
活下去,就有希望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应该是中原部落最后一次联合反击 1 三力思 字150 2018-11-01 06:54:15
🙂黄帝行 “围魏救赵” 之计,这个不大可能 11 潜望镜 字294 2018-10-31 11:35:56
🙂Attack Wei, Save Zhao 巴博萨船长 字0 2018-10-31 22:47:08
🙂【原创】山南水北
🙂反驳伪史论的人说尼罗河没有什么淤泥 1 陈王奋起 字90 2022-12-09 00:46:56
🙂黄土的作用需要重新认识 44 wild007 字1109 2018-11-02 00:18:42
🙂据分析金字塔内部其实就是土堆 9 逍遥蜀客 字671 2018-11-04 23:52:32
🙂金字塔肯定是铁器时代的产物 11 wild007 字508 2018-11-07 18: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