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谈】盘古的斧子哪儿来的? -- 烤面包的胖大叔

共:💬37 🌺16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闲谈】盘古的斧子哪儿来的?(续)

据说,解决问题通常有两个方法。

或者解决问题,或者解决指出问题的人。

故事里的问题处理方式也差不多。

或者解决故事里的问题,或者解决有问题的故事。

通过细读文本,试图解决故事里的问题,看来是做不到了,这地实在太难洗了。

那么,我们只能解决有问题的故事。

神话故事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自然有其源流。先查查盘古故事最早的版本。

关于“开创天地”的故事,或者说是观念,在先秦已经出现,比如说屈原的“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就包含了创世的观念。庄子提到“倏”和“忽”为“混沌”开七窍的寓言,“倏”和“忽”都是时间概念,这里隐含有时间改变宇宙的寓意。

真正比较完整的创世说法,就得到汉朝的《淮南子》了。不过这里分混沌的是二神,而非盘古。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盘古开天地”呢,是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徐整在《三五历记》,这本书已经亡逸,相关的记载呢,是保存在欧阳询的《艺文类聚》里。这里关于盘古的故事,原文是这样: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这段古文很简单,我就不解释了。但是读完这段文字,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了。斧子呢?原来没有斧子啊。

到这里,可以做个小结,盘古神话的早期传播并没有斧子一说。看来古人还是懂得编故事要编圆的。

顺便插一句,饶宗颐先生有篇《盘古图考》的论文,根据这篇文章的说法盘古的故事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

再考察徐整之后盘古故事的流变,基本上也没斧子啥事。

到底是谁往盘古手里塞了把斧子呢?

这个呢,就很难明确的考证了,目前来看,最早出现盘古用斧子开天辟地的说法呢,是明代的一本小说《开辟演义》。这本小说的作者叫周游,最早的印本呢,是崇祯年间。

在这本小说中呢,盘古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天地化生”变成“佛陀弟子”。故事大概是这样:

话说呢,世尊大放光明,照见四方世界,“惟有南瞻部洲天地洪荒”,在观世音菩萨的恳请下,世尊呢,就派弟子毗多崩娑那前往南瞻部洲开辟鸿蒙。既然是被委派去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手里有把斧子就不奇怪了。毗多崩娑那在完成开天辟地的工作之后呢,写了几句话,第一句就是“吾乃盘古氏,开天辟地基”。

故事说到这里,盘古手里的斧子就有了一个合理的交待。

这里呢,值得玩味的东西很多,可以引出很多值得讨论的问题。考虑到是闲谈,理论性的阐述就不展开了。

今年夏天的时候,带孩子去了趟扬州,逛了不少盐商的园子,这些园子里多有一个“丛书楼”,盐商用来保存自己刻书的地方。马曰琯、马曰璐的小玲珑山馆是无意中逛进去的,大部分房间已经被改为客房,只有后花园保有原貌,当然是不是原貌我也不清楚。园中浓荫匝地,绿水环绕,悄无人迹,实难想见当年扬州第一刻书地的风貌,二马刻书的雕版现藏在扬州博物馆,非常精美,富而好文,对文化有“温情的自觉”,可以称得上是儒家的理想人物的一种。

当然,这是历史的一面,历史另一面就是二马的卧室里同时写满了大字“念佛”“迅速”,毕竟超脱和救赎也是需要的。

周游的《开辟演义》之后,盘古故事的流变自然体现了大小传统中观念的融合,碰撞,排斥。这个过程体现在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鄂西民间长诗《黑暗传》中,我能看到的11个抄本,关于盘古的故事各有微妙的区别,有的直接转引《开辟演义》的说法,有的则引自更古老的传说,有的呢又和其它民族的故事暗合。

现在要把观念的历史完全说清,就不是一篇闲谈能完成的了,只能说,在各种观念的冲刷激荡之后,盘古手里多了把斧子。

通宝推:疯雨后,随风而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