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名老兵的小半截回忆 一 参军 -- 林三

共:💬17 🌺27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一名老兵的小半截回忆 一 参军

参军

一九六八年三月十六日,我们上了在县城县委党校的汽车。至禹城上火车一路南下至徐州又西行、经郑州、信阳,于三月十八日凌晨到武汉市“二七”车站下车,算是完成了从家乡到部队驻地的旅程。

我们这批兵是在三月十二日由地方武装部、“革委会”及接兵部队“三结合”确定入伍的。当日由班里的尹告诉我被批准了,才算放下心来。由于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我这个一直在校当学生干部的学生被校方的当权派改造成“红卫兵”头头,领导全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破四旧、立四新”又第一次受县委选派、带着全校师生近千名师生的“重托”六六年十月一日参加国庆晚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正因为如此,从平时的一中学生干部,转变为红卫兵,虽然名称变了,但思想体系没有变,对党从内心里热爱、对党的干部从内心里尊敬,由此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保皇派”了。

当时的“保皇派”是由于文化革命后、学生分为两派而产生的。先是保学校的领导,当时是一中党支部,以杜校长为首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继而保“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工作组”,到一九六七年“红色政权”成立,又保“县革命委员会”,尽管在当时的情况。思想上也一度彷徨、迷惘,但也称得上一中“保皇派”之铁杆了。

文化大革命发展到一九六七年,上半年在县是“红色政权”“县革命委员会”掌权,但自夏天开始,山东省王效禹支持山大主义兵反逆流。与林彪、江青反“二月逆流”相呼应,一中兵团与山大主义兵相联系,掀起了反革命委员会的风潮,形势急转直下。造反派逐渐占了上风,继而掌握了的大权,到六七年下半年基本上已经成为“造反派的天下”。

自学校的师生分为两派开始,我在学校里、班里已成为少数派。当时我所在的班级——一中高六级二班已成为一中(继而全县)两大派头头的所在班级。以我为首的“东方红”派,以郝为首的“毛泽东思想造反兵团”派。

到一九六八年三月份,兵团派已实际掌握了的一切大权。全国形势自六六年开始,六七年未有征兵,六八年据中央军委、中央文革之命开始征兵,我们是第一批。当时,文革不知何时了,升学无望,作为已冷凳寒窗十几年的青年学生,出路在何方?前途在哪里?正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去当兵,无不成为每个同学梦寐以求的去处。

由于我的现实表现(历史表现及家庭出身是没问题了)能否参军,据讲在“征兵领导小组”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方面我自文化大革命始就“站错队,执行了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没有条件参加解放军,以接兵部队和我们班的几个同学(其中有尹)认为我出身好,祖宗八辈都是老贫农,家庭成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根红苗正,够条件。最后在接兵的教导员郭培藻、张樟松(营长)的据理力争下,我总算定了下来。听到当兵的消息,我总算放下了这颗忐忑不安的心。

和我同时确定的还有我班的华同学。

当时我们全班38名同学,男生21名,女生17名,参军的11名,而到第二炮兵的仅我们二人。

通宝推:驿寄梅花,camper,楚庄王,老老狐狸,夜如何其,文化体制,桥上,mezhan,非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