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简单看法 -- 林风清逸
你讲了两点,住房和食品丰富。
到底哪些是 “本来的” 需求,哪些是外力刻意引导的,不切实际的,要分开,不能混为一谈。
现在的广告,吹独栋别墅,传世豪宅,乃至北京的四合院都成了新宠,这些显然并非 “需求” 。需求不能无限扩大,至少跟全世界发达国家比,要相当,对吧。
92 年我在农村的老宅,你说的 “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夫妻、孩子、老人各有各的卧室”,都能做到,也通了电,但是上下水不齐全。上海的人家,水电煤没有问题,人均居住面积小,知青返城的后遗症还没解决。
但是发达国家也这样,当时的美国电视剧,住大房子的人家,那都是鸟不生蛋的郊区,放眼过去一片自然风光。如果是大城市呢? 香港的 “狗笼” 闻名遐迩。
现在确实比二十年前(快三十年了)强得多,但我认为不是质的区别,49 年之后三十年,才是质的区别。
吃的方面,我认为 “丰富” 已经解决了,92 年我在上海混过大概十个不同单位的食堂,都有十五个左右的菜。新开的街边小饭馆,菜单也有不少页,能做几十个菜。我认为这属于够丰富了。到了 95 年,内陆县城也有了这种小饭馆,也是几十个菜,可以了。
作为对比,这两年我访问了从德国、东欧到俄罗斯的好几个国家,吃的不如 92 年的中国。绝大部分接待单位,自家食堂能做 2 种菜色(一个通心粉,一个土豆泥,配鱼或者肉饼),就很好了。如果叫外卖,就是披萨饼。
我的观点:到了 92 年,或者 94 年,至少在中国的沿海城市上海,生活水平已经没有什么 “急需” 改善的地步了,内陆地区一般再过几年,也能追上来。邓说的 “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是死路一条”,已经不适用了。照着这个路子走下去,应该是充满希望的。
偏偏这个时候,朱来了个大刀阔斧,不惜拆国家的地基国企,为了什么? 我的看法是,之前的改革挥霍太多,后遗症太大,难以为继。如果是这样,就不能只讲邓的成绩,不讲代价,尤其对国家长期的伤害,他看中的朱,在政治上变本加厉地加深伤害,而不是减缓。邓也要负责任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然后,东北大下岗,汇率大滑坡,这是标准的超前消费。 3 海纳 字0 2018-05-10 22:19:56
🙂教育、医疗、住房不能算是 “新的需求” 吧 潜望镜 字1187 2018-05-10 05:10:42
🙂那就换个更准确的说法 5 常识主义者 字1500 2018-05-10 22:14:27
🙂你用 “需求” 的时候,要小心
🙂观点要建立在现实上 常识主义者 字1198 2018-05-13 23:20:34
🙂你的数据,跟我的经验完全吻合 1 潜望镜 字1174 2018-05-14 01:03:05
🙂你把我弄得无语了 1 常识主义者 字719 2018-05-14 04:51:58
🙂英雄人物的历史地位相当一部分是由后来人的作为来决定的。 2 也要崛起 字454 2018-05-09 20: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