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扶贫免费教育医疗讲讲消费与积累的大道理 -- 陈经

共:💬470 🌺580 🌵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鲜花,杂谈两句,为陈经申辩一下

看了陈经先生这么多帖子,受益良多。今天这个帖子,大多数人似乎不同意,我觉得有必要申辩一下,虽然陈先生多半不需要。

首先,楼下的各位可能搬砖拍错了地方,没有看明白陈先生的意思。

这个帖子应该是陈述性的,它是陈述一个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和后果。这里不涉及道德判断。作者当然不可能没有倾向性,但分析仍然是力求客观的。我觉得写得挺好。

看这种文章我觉得应该按照这样的逻辑路线去研究:

1、 (现象部分)忽视教育,重视基本建设的事实是否存在?

2、 (联系)两者之间是否有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是不是构成因果链条?如果构成,那就是因果关系。

3、 (分析)产生这种因果关系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忽视教育而重视基建?对官员心理活动和利益驱动的分析是否合理真实?

4、 (推论)这个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陈先生的判断多了一些,论证少了一点,有点不过瘾。可这又不是在做论文,俺作为读者已经很满足了。

我们所谓的事实,绝大部分只是现象。而所谓法律事实,则是由严格的证据链条来支撑的。它不一定符合直觉,也不一定符合道德,但是却是真正发生的事。有很多事情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黑暗,也许有些冷酷,可没什么办法。这尤其不是揭开黑幕的人的错。不幸的是,揭开黑幕的人多数要代人受过,受到指责,陈经先生也不例外。呵呵。

根据本人在机关工作的经验,陈经先生对官员动机甚至潜意识的分析一点都没错。

另外荡开来说几句教育。

认为中国发展必须搞好教育,这没错。但是这句话里经常隐含一个前提的论证。那就是我们的人才只能自己培养。这就忽略了教育国际化的现实。窃以为教育也在全球化,海外教育对中国的发展极其重要。将来的人才来源,应该有三个:完全自己本土培养的人才;出国学习又归国的人才;外国来华工作的人才。

现在不是五十年代,人才的结构性革命正在静悄悄地发生。人才来源的国际化将对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有两个道理经常说过头。

一个是扶贫性助学。这是大道理,可是经常被说过头,这么大一个帽子,没有人敢反驳。其实扶贫助学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我觉得有二:合格的师资不足;学生家庭生活困难,也没法保证后续教育。而没有完整的教育链条,没有适当的环境,教育的成果固定不住。我就教过农村的小学生,过了几年再去,又变成文盲。放弃他们不道德,教育他们又没能力,怎么办?我也不知道。

另一个是出国学习。本版上有一篇《三年十八亿》的帖子,主旨是教育经费花在北大清华,学生都跑到国外去了,变成给人家当预科学校,培养外国建设者。这个也是大道理。其实我私下觉得这是教育领域的闭关锁国思维。这个不想展开说,因为自己也想不明白,只是觉得没什么不好。人追逐自己的梦想没什么不好,也不必为国界和国籍这种东西困扰;价值上看,国家上面还有学术,能为人类进步贡献才智,不是也很不错?我们为人类贡献几个杰出人才,不也挺自豪?是不是有点民族虚无主义?可也不是全无道理吧。

我想啊,现在我们这些第三流的人才在建设国家;第二流的人才正在回国的路上;第一流的人才还在西西河里学本事,也就快收拾行囊了吧,至少在当候鸟。再过几年,我们会收拾干净家,等待外出学艺的兄弟回来共同建设。

哎呀,乱七八糟说了这许多,还是停下来。既希望不伤害河友的道德观,也希望更多地看到陈经先生的大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