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我所知道的老兵故事3 -- holmers
今天我认认真真的说,保证不信口开河。
高爷其实不是我老家那个村儿的。从我们那儿往北二十里有个村子叫牛庄,高爷就是此间人氏。这牛庄名字听着牛,那人就更牛了。那年头兵荒马乱,几乎人人都习武防身。别的村儿是临时抱佛脚,世道乱了才开练;牛庄人则是从建村儿那天起就常抓不懈,真正的“武运长久”;别村儿的场院上摆的是镰刀锄头叉子铁锹;牛庄则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别村儿的人干完活儿就拿个小马扎子坐在村口唠闲嗑;牛庄人则是刀光剑影闪转腾挪;别的村儿的人都是低眉顺眼,不招谁也不惹谁;牛庄人出门都是小衣襟短打扮儿,(我说的是男的!)大冬天也有那愣头青光着膀子儿站在北风口里找痛快。手里要有家伙那是练剑呢,手里要没家伙那是运气呢。。。自己练得儿啦不算完,还倍儿团结。哪个外来人要敢惹就大伙儿一起上。这样的传统坚持两百年,这名声就有点儿受累了。村里也确实出过几个专收买路财的主儿。高爷倒是一生清白,上有爹妈,下有兄弟;没惹过事儿,也从没受过欺负。日子过得跟别地儿的人一样清苦,但还算痛快,哑巴亏没吃过,窝囊气没受过。(这可能就是我爷爷一直在战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了)。
这样的小日子漫长而耐久,甭管谁来,捻子,长毛儿,袁大帅,蒋光头,共产党,对牛庄人一点作用都没有。他们都快修炼成精了,可谁成想37年来了日本人,跟前边儿所说的那些位不是一个路数。东西拿走,房子烧喽,人嘛,老的杀,少的抓,一天到晚的逼着你给修路,也好他下回来逮你的时候方便些。这些故事传到牛庄人耳朵里把他们给气的,扬言要给小鬼子点儿厉害看看。那日本人可不是蒋委员长,他们手里的枪就是为了打仗用的。37年秋天纠集五百人进行大扫荡,于路之上好事儿没干一点,坏事一点不落,好几个村子遭了殃。那时候国军早没影儿了,八路还不成气候,一直在战们也被爹妈逼着躲在炕洞里。日本兵所向无敌,杀奔牛庄。
牛庄人早得到消息。村儿里的长辈聚在一起一商量,决定壮士可杀不可辱,东洋人要来就跟他血战到底。说干就干,当下召集青壮年,老幼妇孺全送走。“玩儿命的事儿跟娘们儿无关!”(那个“战争让女人走开”也不知道是谁写的,牛庄人正满世界打听要跟他要稿费呢。)谁要害怕了就说“那你跟那帮娘们儿一起走吧”,谁有那个脸呀。就这样聚齐两百人,土炮三架,鸟枪汉阳造若干,外加大刀长矛,反正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逮着什么抡什么吧。这帮七尺男儿,光着膀子在村口搭起防御工事,架起土炮,埋好地雷,严阵以待,全然不顾他们面对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把拿皇饷吃皇粮的国军吓得连滚带爬的日本师团!他们大多不识字,没听过大道理,就知道人家打上门儿来了你就得坚决顶回去。高爷和他弟弟就在其中,手里各自握着一把汉阳造步枪。那年月民间颇有些散乱弹药武器。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他们年近七十却又死活不退的老爹。老头子说他要亲眼看看子孙里哪个是孬种,软蛋!
日本人完全没料到会遭到这群农民的埋伏,大模大样走到村口,直到踩响了地雷才如梦方醒,赶紧四散开来组织进攻。高爷们在前边儿弹箭齐发,打的痛快;老头子在后面摆上一张方桌,上面放着十七大碗高梁酒,声嘶力竭的大喊“是英雄是好汉,鬼子阵上试试看,打死一个东洋兵,爷爷这里酒一碗!”高爷的弟弟先放倒一个,跑回老爸面前磕个头,端起大碗一饮而尽;然后别人也来一碗,后来高爷也一碗,他们邻居的三叔的四兄弟也来一碗。。。鬼子不断倒下,然而他们的火力也越来越弱,日本人的枪弹越来越强,到后面还上了掷弹筒,炮弹不断在高爷们身边爆炸。一个又一个鬼子命丧黄泉,但高爷们也接连血洒家园。他的弟弟被弹片打中咽喉,一声没吭就撒手而去。老爸也被扔进来的手榴弹炸的血肉模糊,沉重的身体倒在桌前,陪伴他的是十七只空空的粗瓷大碗!高爷们鲜血满身,从中午坚持到傍晚,太阳昏黄,碧血染地。最后终于支撑不住,领头的几个人不住的嘶喊着“死的活的一起撤,我们对的起祖宗!”高爷抱起老爸的尸首往北面的盐碱地撤退,任凭身后的家园火光
冲天。。。
在盐碱滩上他们跟早就守在那里的亲人会合,高爷跪在老妈面前痛苦失声。这位目不识丁的小脚老太太就说了一句话,“你是国仇家恨在一身,从今儿起轮不到你尽孝了,你得出去尽忠。报不了仇你别回来!”高爷磕个头,转身去投军了。
这段故事先从我老爸那儿听来,后来又在县志上读过,原文是“牛庄与日寇激战半日,毖敌21人,己丧三十,弹尽不支而走;全村房屋四百余间,无一幸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我所知道的老兵故事3 26 holmers 字1892 2005-06-24 03: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