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糊扯 -- 胡里糊涂

共:💬308 🌺2603 🌵8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糊扯
家园 胡思乱想

最近,我又在胡思乱想人类历史。

话说近些年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人类的迁徙,演化有很多新认识。有一点我以前一直没想明白,就是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东南亚向中国扩散的时候,兵分两路,一路从越南北部开始沿海岸向东,向北一直到达辽西一带;一路从缅北出发,一路沿高原东侧,直到甘青。为什么没有向贵州湖南方向走?中途为什么没有停留在四川?以前只是以为这就是随机的,但是现在有了新想法。

远古,整个中国大陆的腾冲爱辉线以东,基本都是森林,大家要是走过原始森林就知道了,没有砍刀开路,几乎寸步难行,所以19世纪欧洲人在巴布亚岛的原始森林里一天只能走几百米,发现的那些土著部落,有的相距不过几公里,但是几万年里就是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存在。所以没有金属工具的原始人在原始森林里行进是非常苦难的,而海岸没有树,很好走。高山草甸也没有树,也是很好通过。所以走这两条路,不是简单随机,而是在各个方向的探索中,找到的最合适的两条路,也由此到达了森林的尽头,辽西和甘青这两个平坦广阔温和(在当时)的草原地带,可以定居发展文明了。

中华文明早期,沿黄河,渭河开垦,也是避免进入森林,只在近河的地带,直到商人掌握了冶金术,有了青铜刀锯,可以方便地伐木了,就逐步向内地拓展,商人进入了中原东部。

西周还是温暖时代,中国人都穿宽袍大袖,大家日子也还好过,是中国的封建时代。到了西周末期,气候开始变冷,农耕收成下降,中华实力下降,而胡人则要到农业区抢劫,结果最后就有了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春秋时期有个气候回暖时代,大家都你好我好,到了气候又转冷,春秋无义战又严峻了。战国是个寒冷期,于是各国争斗加剧。

长江沿线早期除了森林,还有沼泽,根本不利于人生存,因此南方楚吴越三国都得盘踞在汉水流域和太湖周围的长江口,钱塘江口。到了战国,气候变冷,江淮江南沼泽干涸,开始开发,楚国势力开始以此为基地,而湖北一带还是云梦泽,虽然现在楚指两湖,其实楚国长期的核心区是江苏安徽的江淮间地区。无论如何,这个时代南方的楚国开始大发展,成为强国。

直到后来,汉唐的兴盛,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的大混乱,以及宋明两朝的亡天下,都和气候的冷暖有很大关系。

所以,很多东西不是现在的人定胜天(人战胜天),而是原意的人定胜天(人心安定,顺势而为,适应自然的变化)。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自然的奴隶。

再说中国人口的几次大变化,先是春秋战国到秦汉,到隋唐的基本和平期,长期人口在三四千万,最多五六千万,当时北方吃小米,有点麦,南方种水稻,这基本就是当时中国农业生产的水平所能维持的人口水平。而宋朝是中国地域最小,但是人口极多的时代,和平时代大概一亿人,比前面上了个台阶,为什么?因为唐中后期引入了高产的占城稻,而且北方经过战乱,大量人口南下,带来先进生产方法,开始开发两湖,两广。也由于占城稻,安南都护府人口大增,有实力独立自主,从此越南成功分裂。

中国第二次人口上台阶要到满清中期,明末从吕宋引入的高产的番薯,马铃薯,玉米等在全国普及,结果有了四万万同胞。关于这个新高产作物的引入,还有个局部的小故事。浙江南部的温州地区,很多地方是福建话地区,而且都是在山区。为什么如此?就是这些作物都是福建人引入中国的,他们最先掌握其种植方法,于是福建人来到浙南山区,对浙南土著有竞争优势,逐渐成为浙南的多数。

看有些军坛,老是说什么阿拉伯弯刀,日本刀,西洋盔甲多牛多牛,中国的盔甲,兵器就是渣。其实不奇怪,这也是对环境的适应。那些地区,长期的战争规模极小,基本就是中国南方宗族械斗的规模,因此可以精工细作,打造兵器铠甲。中国早早就是动员平民参战,虽然史书有水分,但是动员几万人作战根本不是事,哪里有功夫造这么多兵器铠甲啊,也装备不起,随便拿个长矛,穿个皮甲棉甲纸甲就行了。

欧洲的马车算是一绝,但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没那种四轮马车。为什么?那种四轮马车最大的优点就是载重量大,但是首先得有欧洲那种巨大的拉车的马。中国的马基本都是蒙古马的后代,全是矮小耐劳的马,哪里拉得动那种车?其他地区都没有那种马,因此那种车只能欧洲有。

最后,汉人男人有5个超级祖先。汉人这么多,看历史好像融合了很多次,怎么血统那么纯?原来这个是悲惨的事。因为汉人生产力一直发达,农业剩余多,因此阶级分化很厉害,阶级压迫也沉重,大量的下层人都绝后了,象清中期安徽桐城四成男人都是光棍。所以现在人的家谱追到某名人,一点不奇怪。一直是吊丝的话,早被淘汰了。

通宝推:回归,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