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热血龙魂作品链接 -- 朴石

共:💬16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阿钻的心得

拳术是矛盾之学,立体之学,艺术之学、渐修顿悟之学。而文字语言,特别是追求精确的科学化的语言,往往具有片面性,所以老前辈特别不愿意为后学一次性的、明白的剖析拳理――即使是讲,也是采用打比方,唱歌诀的渐进式、启发式教法,而且一定要结合着练习者自身的进度,点到点子上――就是怕说得太多了,使学者误入歧途,堕入“文字障”、“知见障”。

比如,说练的时候可以错,用的时候不能错。又说,练的时候不能错,用的时候不管对错。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前者说的,是指练习伊始,身体还没明白,所以不可能对,只能慢慢向对的方向努力,这个阶段可以容忍错,到了将来比武的时候,就不能出这时候的低级错误了。

后者是说,练的时候一定要规规矩矩,一丝不苟,要有效率,要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打下内外坚实的基础,到了比武的时候,只管如何取胜,就没时间考虑自己身上是对是错了,打上就为对,输了就是错。打完之后再分析具体原因。

现在的书出的很多,作者本着对读者负责之心,唯恐说得不全不深不透,可读者往往不能领会,上来就翻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断章取义, 实是自误也,怪不得别人。

一下子把拳理看过来,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其实身上什么都不对,但心里已经有了偏执的见解,再听别人的建议,总觉得了无新意,没什么帮助,甚至还不如自己的理解深刻,到了如此地步,很难有所进步了,身体不搞坏就是万幸。

我自己的思考,武术的基本作用不外乎两点,养生、技击。

一般年轻人总觉得养生是老人家们才追求的目标,把精力集中在技击上,其实大谬。武术的根本核心是养生,不论西方的肌肉训练法,还是我国传统的筋骨练法,长功夫不是在练的时候,而是在事后的养。练是利用人体的应激性,刺激肌体,不断突破极限,练完之后的恢复和适应才是真正的长。西方体育理论称为超量恢复,具体理论大家看看《运动生理学》就行。中国传统功夫之所以能产生如此神奇的功效,关键不是它有什么特别的强力训练,而在于它独特的内养功夫,如果这个词听起来觉得太绵,可以称之为内壮功夫。

养生者,研究锻炼的对象就是道家所说的身心,说白了,一个是生理,一个是心理。所以练武术第一是要改善生理条件,外强筋骨,内实五脏,腾筋养膜,健康体魄。内家功夫做得好,筋舒,皮健,气顺,血和,劲足,自己感觉浑身力量浑厚沉实,又轻灵矫健,看没有经过武术训练的人,如同纸糊草扎的一般,这不是靠意念想出来的,而是自己身上有“东西”之后切实的感觉,王芗斋先生总结的“四如”境界最为形象“整体如铸、体如灌铅、腰脊板似牛,毛发森然如戟”。不如此就是还没摸到内家的大门。

有了健康的身体,然后就是在心理上培养出一种勇者无惧的气概和“铁肩担道义”的侠义精神。第一,心态要端正,尊师重道,礼让同门,广交朋友,如此才有学习和提高的基础。第二,修炼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挑战,既要忍受站桩、单操的枯燥、抻筋拔骨的苦痛,又要不断冲击自己的生理极限,特别是进入实战阶段,要不断克服恐惧、懒惰、懦弱、自负或自卑等心理弱点,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三是对智慧的开发,中国武术讲究悟性,没有参禅的劲头,是明白不了个中奥妙的,这对人的心智、耐性都是极大的考验。

两者相辅相成,练功的路子对了,自然身体健康,精神饱满,气质中和,让人感到一种浩然正气、勃勃生气,为人处事谦和得体,不卑不亢。反之,要么一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打手形象,要么病怏怏的,身体亏的比不练武的人还利害。

技击,可分为三个层次,训练、切磋、实搏。训练包括自己盘架子、推手、喂手、拆手、摸手等,属于模拟实搏;

切磋是散手,为的是提高各自的技艺,印证所学,有一定之规,不向对方要害下手,出手留有余地,且随时准备罢手;

实搏则属于生死之搏,要以自己最拿手的技术(毒手),打击敌人的要害。实搏采用的技术简洁、威力十足、以必杀或致残为目的。实搏时不仅拼技术、拼体力,更是拼智慧、拼应变,很多看似阴险毒辣的技巧,在实搏中都会出现。总之,只有生死胜负,没有道义可言。

切磋和实搏的性质有天地之别,但在实际中却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切磋很可能演变成实搏,所以古语云“武不善动”。

一般的“爱动手的”往往只是习惯于切磋。真正打惯了实搏的人,反而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动手,精神激荡,杀机一起,很难控制,加之有名誉、门派等因素参杂在其中,谁也不能保证对方不突出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有实搏经验的老师们都说过“实搏只能从实搏中去体会,没法教、也没法训练”,“如果你们不想拿武术当职业,就没必要研究这个”,据他们讲,过去都是师傅师兄在背后保着,找地痞流氓寻衅,拿他们练,“拿人练最出东西,过去的江湖人的工夫多半都是毁人练出来的”。

一般来说,切磋时用踢打技比较多,双方多保持一定距离,便于控制力度、速度,也可以观察对方的技艺,多多少少带有拆招的色彩。

而实搏第一要点是近身、发力,多使用指、爪和反关节技开门,以致残对方肢体为目的――比如形意门的鹰捉,讲究五指抓出去,得带着肉回来,“出手得惹祸”;再以膝、肘、头等技术对要害发动总攻击,以致死为目的,力度、频率极高,即所谓“疯劲”。

再比如蛇形或太极拳的斜飞,在切磋的时候,可以用肩撞,身靠等法把对方发出去,证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贴身发力比对手要高;但如果是实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阴,戳眼,刺喉等用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我感觉,在当今社会,作为业余爱好者,做到时常切磋,知道自己练的是什么,遇事有自保之功就可以了。实搏的东西最好不要尝试,它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刺激太强,伤害也大,擅长实搏的老前辈们罕有长寿者,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初学的朋友听了也许觉得不过瘾,但是大家想想,如果有人教你杀人,你会不会学得这么起劲呢?其实来自战场,绿林的武术最原始的本质就是杀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宋世荣先生曾说过武艺、道艺之分,武艺就是纯杀人术,所谓敌将就是大杀手。你只有以杀人的心态进行格斗,你才能说自己打过实搏。李钟轩先生也讲,就算尚云祥、薛颠那样的高手,到了和不明底细的人摸手的时候,也很难控制住不伤人――“形意拳就是这么练的”,我想各家实战拳法莫不如是。技艺越接近,彼此的威胁就越大。

所以,请朋友们想清楚自己练拳的目的,再来爬这座圣山。 -->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