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 林风清逸

共:💬72 🌺489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家天下与深谋远虑没有必然的联系。

背锅的故事,已经“扯了”2000年,还在继续不见尽头。晁袁之辈,后继不绝如缕。

读史记列传,心潮起伏,几年来总想写一些感受,一直没机会。就此楼随手写一些。

列传第一感想:

一:无论什么样的皇帝,必然以家天下为出发点。

二:何为家天下?以国家暴力为组织形式,残暴天下。

三:在此制度下,做为个体的臣子,只是个工具。

太史公颠覆很多传统的观点,因为他对家天下的理解。

1:尧舜时代如何?也是家天下。

2:周武王,与商纣王,以及与尧舜,有区别么?没有。

3: “许由”不愿为官,至于“逃隐”,而且是“耻之逃隐”,他动机与伯夷无二。家天下制度下为官,要么:违背自己的理想,做君王统制天下的鹰犬。要么就是帝王的牺牲品,没有其他选择。想以天下为已任,济世救民,只能是幻想。

4:伯夷“义不食周粟么”?,他也不食商粟。他投文王的初衷,只有一个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这是他心中理想的社会“善养老”,这个标准高不高?看看今天的世界。

这也是太史公的理想社会,今天仍未实现。

5:伯夷饿死首阳山的原因是什么?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又是一个"耻之“,武王兴师,为的只是家天下。

6:伯夷不是隐者,他有着强列的入世愿望。不然不会冒死逃亡,投奔西伯昌,他是带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而去的,然而这个理想被武王打碎了,他的结局也只有一死。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为了坚守心中的理想,义无反顾,慨然赴死。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这就是太史公对于”仁“的理解,不同于平常之论。

7:72贤人之首的颜回,与许由,伯夷是同道之人。结局也是一样。理想抱负不能施展,太史公发了大段的悲鸣。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

列传第一中,太史公道出了心中的理想。体现在上述几人身上。

然而现实中,他们已成绝响。

所以列传之中,众人的悲剧,已不是伯夷式的悲剧。他们都是家天下的牺牲品,而不是理想的殉道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