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钱颖一《计划经济为何没有希望》 -- hwd99

共:💬71 🌺817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小心点到送花了,说两句,你这个可是红果果的诡辩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1973年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了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74年,湖南省试种20多亩,平均每亩产量超过650公斤,充分显示了杂交水稻的增产优势。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

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

杂交玉米是72年开始研究,79年研究出中国第一个紧凑型玉米种——“掖单2号”。在中国推广了20年。在海南种子基地研究遇到过各种困难,被冰雹打了,被牛吃了。碰到这种情况,等于一年白干,只能从头开始培养。

杂交小麦,64年李振声选育的生选5号、6号已开始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著名的“小偃6号”在1979年在大面积推广中获得成功。“小偃6号”育种过程长达23年。真是不容易。

所以说这些成果主要是改开前的成果,有什么问题吗?

还有,袁隆平,李登海,李振声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工作,各地的农科研究机构、农场、生产队等单位都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比如杂交水稻,70年湖南就搞过由专业人员和农民相结合寻找不育系的活动。不久,这场运动遍及全国,各地农科研究机构、农场、良种场、生产队、大专院校都参与其中,各省都成立了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形成一个全国大范围的协作网。而瓶颈也因此突破:70年李必湖与三亚南红农场的技术员冯克珊在当地一个水沟边发现了一株野生的花粉败育不育株。正在北京查资料的袁隆平为了这一株水稻连夜赶回三亚。

还有,推广杂交水稻可是得到华国锋大力支持的。这个支持力度够大了吧。

李登海倒是接受采访时候说:农村推行家庭承包制后农科队解体,原来的实验田、同伴和科研条件统统没有了,我成了一只"孤雁"。那一年,山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我干脆放弃了吃皇粮的机会,还把母亲的户口办到农村,利用母亲的几亩口粮田和责任田继续钻研育种,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民营的玉米研究所,10多个人跟着我,去探索一条农业科技的新路。像他这样的坚持真令人钦佩。

没人说改开后的的饼没用哈。只看到有人把改开前的饼不当饼看。

通宝推:红军迷,三笑,jyzh,龙城,繁华事散,年青是福,二胖,飒勒青,迷途笨狼,花大熊,钟光,diamond,mezhan,西门飘飘,老调重弹,西安笨老虎,想象残酷,脊梁硬,老老狐狸,回旋镖,独立寒秋HK,hwd99,盲人摸象,caob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