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老蒋无迷 -- 熊皮帽子近卫军

共:💬784 🌺9417 🌵24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也是被萨苏吸引下河的

我倒觉得,萨苏的退出既有一部分河友不够尊重别人的客观原因,也有萨苏自身无法与时俱进的主观因素。

不得不说,萨苏早期的文字更吸引人,更有影响力。这得力于他长期的积累,比如对老北京的回忆,自己职业生涯和旅日生活的记录。这些都有很直接的亲身体验——包括那些传奇故事,也是他根据别人的长期传说,逐步改造而来的。就像他拜著名说书人为师背后的潜台词,他的那些故事,包括结构、扣子、衬话,其实都是精心组织的,有着深厚底子的。这些决定了他不能不成功。

但是在他后期开始探索历史纪录时,我就感觉到,那些记录可能是第一手的,比较粗糙,可能还需要佐证的。同时,由于他从“传奇”转向了“纪实”,对于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有点失去了兴趣——不要骂我低级趣味。但是,对历史事实的发掘和评论,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操控能力,我们除了旁观,又能怎样?贸然地评论肯定是危险的,很容易陷入党同伐异。比如说,沈从文是个优秀的文学家,但他后期的学术文章,又有几个人看?不看并不是对他的批评,而是表示这不在我的的兴趣和评价范围了,不叫好不是劣评,而是藏拙。

我觉得萨苏很可能具有一种“抢救历史”的宏大目标,这是不错的,许多当事人还在,一些历史史料很可能还未被发掘出来,还有待鉴别。至于说鉴别真伪,做出评价,很可能会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能够抢救和保存,本身就是大功一件,认识是否到位、评价是否公允,不必强求,也不必为贤者讳。

因此,萨苏的粉丝由聚到散,一些人始而敬佩,继而批判,实在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并不是对萨苏不恭不敬。这是许多人没有认识到的,一些人不能忍受自己的偶像被打倒,一些人也同样不能忍受自己的偶像有弱点,其实这两者都是一种误解。

再好的戏,也总有落幕的时候。

通宝推:朴石,何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