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江东小霸王孙策传 -- 赫克托尔
孙策一生中有两大疑团,就是匡琦之战和遇刺。据《陈登传》,广陵陈登将首府从距离长江不远广陵县,搬家到北部的射阳城——今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东偏北,目的很明显,就是怕遭到孙策的攻击。
《陈登传》说孙策两攻匡琦,《孙策传》没有对应记录,但也不能完全说没影,《孙策传》引《搜神记》记载,孙策正要渡江偷袭许昌,然而“天旱不雨,道涂(途)艰涩”,孙策难以行军,才让神棍于吉求雨。孙策说的“道涂”只能是广陵郡境内的邗沟,196年刘备与吴景在淮阴相持数月,互有胜负,双方也是为了打通、堵住邗沟。孙策要打通邗沟北上,必然与陈登发生冲突,如果存在两次匡琦之战,起因就在于孙策要偷袭许昌。
两次匡琦之战见于《陈登传》、《陈矫传》,第二次匡琦之战时,陈登派陈矫向曹操求援。战役过程我全文抄录如下:
孙策遣军攻登(陈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寻引去。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东汉初伏波将军马援)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於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第一次匡琦之战的过程,很有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空城计的味道,更像《文聘传》的记载的226年江夏防御战。当时曹丕刚死,曹叡继位,主少国疑,孙权亲自带兵攻打江夏,“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面临危局,文聘“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孙策怀疑文聘有诈,“不敢攻而去”。
关于两次匡琦之战,简单地说,我认为不存在,原因如下:
1. 时间来不及。孙策死于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05-05),孙策上一次有明确记载的战事是年初(200-01-14)的沙羡大捷,间隔4个月不到,期间孙策与太史慈西征,在湖北省发动了麻保战役,再跑到长江口附近的射阳——匡琦一线发动新战事,时间过于局促。
2. 交通不畅。匡琦的位置不明,应该在射阳附近,邗沟岸边,孙策攻匡琦的目的是打通邗沟,孙军自然要走邗沟到匡琦。然而邗沟荒废已久,本就航道窄、水深浅,《搜神记》透露出当年春季久旱无雨,航道更不通畅,所以孙策很着急,让于吉求雨。要把3万以上军队送到匡琦城下极其困难。
3. 时机不对。自从197年曹操版朝廷派王誧册封孙策为明汉将军,孙策、曹操之间进入蜜月期,完成2次通婚。《孙策传》本传说:“建安五年(200),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策阴欲袭许,迎汉帝”,如果存在匡琦之战,只能是孙策“阴欲袭许,迎汉帝”的一部分。然而袭许的前提是袁绍、曹操在官渡相持。再看《武帝纪》的时间表,当年二月袁绍大举南下,进攻曹操的白马县,官渡之战的前哨战打响。曹操相继斩颜良、诛文丑,取得2次胜利,依然被迫收缩防线。曹军退到官渡与袁绍相持,在四月之后,然而孙策死于四月四日,与官渡之战的时间表冲突。
4. 孙军主将不对。《陈登传》说第二次匡琦之战的孙军主将是孙权,陈登军斩首1万,挤掉一半水份算5千首级,再按1:5的死伤比例,孙军出兵至少3万,超过西征黄祖的沙羡之战的兵力。此前孙权只坐镇过后方管后勤,宣城之战遭到山贼偷袭,靠周泰舍命奋战才涉险过关,暴露了孙权的军事短板。以孙策喜欢亲自领兵的习惯,以及孙策给孙权安排的成长路线是读书、举孝廉,结交士族,孙策几乎不能可能让孙权主持这么大的战事。《吴主孙权传》说,赤壁之战后,孙权、张昭乘胜两路北伐,孙权攻合肥,张昭攻当涂,《张昭传》则说张昭攻打的是匡琦城。我怀疑记载匡琦之战的《陈登传》引的《先贤行状》,将孙权、张昭在赤壁之战后的北伐,张冠李戴在陈登身上。
无论两次匡琦之战是否存在,孙策在麻保战役后,都将注意力从长江上游的黄祖、刘表,转移到正对着吴郡的广陵郡,图谋征服广陵,将国境向北推进到淮河一线,为此积极备战,让于吉求雨。陈登绝非被动挨打之人,反而“有吞灭江南之志”,加上他的从父陈瑀被孙策轰走,双方即使没进行热战,冷战也开始了。
正好,孙策喜欢轻身冒进。平定丹阳郡时,张纮劝过孙策:“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通常史料会记载被劝者的反应,诸如“然之”、“从之”、“纳之”等等,史料没记载孙策的反应,很可能张纮碰了软钉子。
孙策与太史慈的神亭之战,也是一个例子,当时孙策身边有程普、黄盖等名将、勇士,依然相当惊险,孙策的头盔被太史慈抢走。
《虞翻传》记载了俩事,一个在正文中,说孙策喜欢驰骋游猎,虞翻劝谏道,您的才干勇略,汉高祖刘邦也赶不上。然而你微服私行,相关人员来不及做安保工作,正所谓“白龙鱼服”,龙变成鱼到处玩,也保不齐被渔民当作鱼捕获,你轻出微行可能会出事。孙策说你说得对,但是我闲呆着就闹心,喜欢出去遛弯散心。另一个故事在裴松之引的《吴书》中,说的相当惊险,全文抄录如下。
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翻(虞翻)相得山中。翻问左右安在,策曰:“悉行逐贼。”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翻善用矛,请在前行。”得平地,劝策乘马。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二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行及大道,得一鼓吏,策取角自鸣之,部曲识声,小大皆出。
喜欢轻身犯险是孙策的天性,张纮、虞翻都劝过,孙策都要么不接受,要么找理由拒绝,总而言之,都是不接受,而且他的这一特点早已不是秘密,陈登不利用一下才怪。
陈登也的确在组织反孙策的地下活动,孙策西征黄祖、豫章期间,陈登向严白虎的旧部发放印绶,忽悠他们造反。孙策结束西征,来到广陵对面的当年刘繇出逃的出发地丹徒,运送粮食物资,准备北伐陈登。就在丹徒的一次狩猎中,孙策遭到许贡的门客袭击,孙策受致命伤。
孙策遇刺前,袁、曹已经决裂,曹操着手在与袁绍决战前肃清后顾之忧,打垮、驱逐了刘备。孙策同样在曹操的顾虑范围内,于是召集手下商讨如何对付他。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这段记载是郭嘉最准、最神的预测,而且应验极快,如果一定要从《三国志》中找个半仙,一定是郭嘉,管辂都排不上号。要说预测,其实也不难,比如我就可以预测明天早晨太阳还会升起,今年奥巴马下课。但这种预测没用,大家都知道会发生的事情,或者说,根本算不上预测。郭嘉的预测最厉害的地方,还不是准确、应验快,而是它有着极强的针对性。
曹操找大家开会,商量怎么对付孙策,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时效性。单看郭嘉的分析,务虚的色彩很浓,郭嘉说孙策轻而无备,必定死于匹夫之手,问题就在这,孙策何时死于匹夫之手?如果死于官渡之战后,曹操的黄花菜都凉了,这样的分析和预测对曹操没用,或者不符合开会的目的。郭嘉预测正确,并且在官渡决战前生效,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几个要素具备,才成就了郭嘉的半仙。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认为孙策之死是曹操或其手下策划的,我很早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连三个刺客的名字都考证出来了。
我也认为孙策遇刺是曹操一伙策划,具体的项目负责人不是郭嘉、陈登,而是荀攸。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也。”子房是张良的字,其实荀彧更像萧何,长期为曹操看家、选拔人才、保障后勤。曹操真正的张良是荀攸,荀攸、郭嘉加入曹操集团的时间差不多,但荀攸的起点更高,展现才华也更早。郭嘉直到官渡之战前的灭吕布之战,才有些建树,逐渐重要起来。
荀攸的“奇策”前后12个,比出了6个奇策的陈平多一倍。而且荀攸“密有智防……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说白了就是嘴巴严,脑瓜子好使嘴巴又严,符合干脏活的基本要求。
尤其重要的是,荀攸策划过刺杀、政变。董卓专权时,荀攸与种辑、伍琼、何颙等人策划刺杀董卓。未遂事发,何颙等人被杀,荀攸等人入狱,好在董卓被王允、吕布杀掉,荀攸才逃过一劫。曹操以忠臣面目出现,拥戴汉献帝到许昌,荀攸加入曹操集团,做了曹操的军师。当年跟着荀攸策划刺杀董卓的种辑,也在曹操手下当差。大约在建安4年底,种辑与车骑将军董承、豫州牧刘备等人合谋,打算杀曹操,史称“衣带诏事件”。建安五年春正月,东窗事发,种辑等人被夷灭三族,出逃在外的刘备也被曹操亲征打垮,投靠袁绍,从此成了曹操不共戴天的死敌。
连重兵护卫的董卓,荀攸都敢杀,而且荀攸的同党种辑又图谋杀曹操,何况喜欢微服私行的孙策,所以荀攸具备策划刺杀孙策的经验,在曹操的智囊团中,刺杀孙策项目组组长的最合适人选,就是荀攸。
孙策的遇刺,标志着孙吴集团的一个时代的结束。孙策临终让孙权接班,交代遗嘱。孙策、孙权的能力结构不同,在孙策看来,孙权显然不是个理想的接班人,但也找不出更好的。
孙策与其他五大太守,更像盟友关系,孙策充其量是集团最大股东,无论实力还是名分,对其他人都不具备压倒优势。孙权不是集团的下一代领导人,而是孙策这一股的继承人,能不能成为集团领导人,取决于孙权的意愿、能力和赢得多少其他股东的支持,不出孙策所料,孙策一死,庐江太守李术、坐镇乌程的定武中郎将孙暠造反了。
面对孙权可能无力接班,乃至集团解体、破产的黯淡前景,孙策又交代张昭:“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张纮是北方徐州彭城人,在名士群体中享有很高威望,以至于北方名士不知真心还是假意,将孙策征服江东,归功于张昭,张昭还因此怕孙策吃醋。然而换个角度看,张昭是孙吴集团与朝廷之间的最佳话事人,万一孙吴集团破产,就由张昭带着孙权等人前往北方投靠曹操或袁绍,就像后来鲁肃说的:“今肃(鲁肃)迎操(曹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就是说,趁着孙曹两家还没翻脸,由张昭牵头带领孙家投降,孙权以下孙家成员在曹操、袁绍手下混个太守级别的官当,还是很轻松的。有孙策的遗嘱,在赤壁之前的论战中,张昭力主投降,不完全是出于私利,“各顾妻子,挟持私虑”,而是确实看空战争前景,按孙策的既定方针选择投降,孙权对此也无可奈何,靠实力派周瑜的武力支持,孙权才拔刀砍桌子,吹胡子瞪眼强行定了抗战的调子。
孙策有一个儿子孙绍,女儿的数量不详,陆逊娶了孙策的女儿,未来丞相顾雍的长子顾邵、朱治的次子朱纪,俩人相继娶了孙策的一个女儿,这俩姑娘可能是同一个人。孙策的妻妾中有据可查只有大乔或大桥,但是从孙策娶大乔到孙策死,不足1年,正常情况下只能生一个孩子,更可能一个没生。孙权对孙策有些凉薄,不给帝号,只追封为长沙桓王。孙权有他的现实考虑,孙策有儿子孙绍,如果给孙策帝号,吴帝国的法统和未来的继承,就出现了争议。相比之下,司马家没这个问题,司马师无子,司马昭一系追封司马师为景帝,毫无压力。
对孙策的评价,我完全赞同陈寿: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览奇取异,志陵中夏。然皆轻佻果躁,陨身致败。且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
全文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江东小霸王孙策传 132 赫克托尔 字10985 2015-12-30 07:45:21
🙂【伪·三国群像】天命(性转!全是女孩子!) 2 方向不倔强 字316 2016-01-16 20:42:16
🙂三国这个是真不错 花怒 字135 2020-09-16 21:15:04
🙂【原创】12. 大结局
😄老兄的坑品真是神级的,又快又好!俺还有一个问题 13 李根 字146 2016-01-11 20:55:43
🙂补充一个丁奉的逸史 14 环宇7504 字893 2016-01-12 05:22:34
😜古书云:晋师三豕渡河,预言了三家分晋,也是豕祸呀 1 不远攸高 字78 2016-01-12 22:42:36
🙂西方真的有豕祸 17 环宇7504 字1151 2016-01-13 00: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