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取经(三九)取经人心态考 -- 太乙仙工

共:💬9 🌺3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取经(四十)取经还是修行?

《拿取经当回事儿 四十 取经还是修行?》

取经是件面向未知的举动,取经人必定展示出相应心态,困惑、怀疑、叛逆等都不可少。可是查看诗文,怎么也找不见困惑的意思,倒是对结果笃笃定定。既然如此,仙工已不抱希望,只好改换思路,考虑这位长老是不是在做和取经相反的事情——修行。取经和修行构成对立关系,在心态上有他无我,有我无他,好在这二位中间隔着一道界限——真经,所以永远不会面对面眼对眼。长老名为取经,心态上完全看不出来,要么他早已跨越了认定真经那道界限,或者从来没有意识到真经是需要认定的(即经受无底洞难题的责问),因而看到德行、阴功、艰忍什么的,觉得有点道理都想遵照执行,那就完全是修行的意思。凭着这种判断,再来查找诗句,搜索图标转起来……

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

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36回)

这段出自沙僧之口,唐僧听完“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照单全收。不说取经人,就凭他的佛徒身份,也不能跟小学生似的听到啥道理都当永恒真理。看来这位取经人在思想上不准备怀疑什么,也不准备争取什么,只想做个胡吃海塞的硬盘。“三家同会无争竞”也说的出来,结果一样也捞不着,被一把火烧得乱七八糟,那火延烧了超过半个世纪呀!

一念才动生百魔,修持最苦耐他何!

但凭洗涤无尘垢,也用收拴有琢磨。

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

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78回)

唐僧讲“心生,种种魔生”时,大家以为他在预估取经的难处,现在才注意到提示,“一念才动生百魔”导致的是“修持最苦”,他心里打的是修持的算盘!看来取经将如何进行、真经将有什么内容之类问题从来没有进入过他的考虑范围,真经已然在手,傻瓜才想要取经呢,他早就进入高级阶段,依照真经修行,准备“行满飞升上大罗”,到达人生完满境界。然而所谓完满,无非是自我从主体彻底转变为客体,等于被妖魔吃得干干净净,难道取经人真就以此为乐?

从正修持须谨慎,扫除爱欲自归真。(23回)

“从正修持”,为什么不是“从正取经”?

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者。神兵尽落空,枉费参修者。(88回)

这一段指孙悟空、八戒、沙僧仨弟兄将各自兵器借给玉华国王子,离了兵器,很快祸事降临。他们都是象征人物,再怎么犯错,最终责任人还是取经人,而这位取经人的实质身份已然清晰无比——参修者!咣当,结论掉眼前,仙工傻了!

说唐僧是取经人,就像说路是用来走的,衣服是用来穿的,从来都是不容质疑的基本观念,如今把他说成是参修者,而与取经浑不相干,合适吗?是不是仙工故意悚人听闻?

仙工明白,自己犯了严重错误,不应该这样解读原著。可是俺从来没有恶搞的意思,反倒一心一意想从中发现好东西,难道有错吗?说到取经,怎么着都是面向未知的真经,心态上自然要充满不确定,然而这位长老从来信心满满,并且催促他的心智(孙悟空)把喜怒忧思统统干掉,这分明是修行的意思,道理应该是这样的吧?那么仙工错在哪儿?

回头再读孙悟空的言论,才明白其主要意思——“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24回),“但要一片志诚,雷音只在眼下”(85回),他俨然已经掌握真经,并且代表唐僧立身灵山,挥舞金箍棒只是为了让灵山更清净!他还拟了一首诗来总括其观点: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85回)

看来他对于自个儿在干吗明白得很,倒是仙工一向会错意思鼓错掌。

实现真经的要求无非是扫净喜怒忧思,不要起念,切莫留情,戒除贪欲,无爱无思,用象征方式看,金箍棒一直挥个不停,所以金箍棒的主要作用不是扫除前往灵山道路上的障碍,而是从灵山(这个灵山是指个体圆满状态)去除贪、欲、爱、思等毛病,从而“自归元海”、“飞升上界”、“解脱得超然”。前往灵山是取经的工作,解脱得超然则是修行的任务,超然的目标和解脱的方法都已确定,没什么要求取的,只要遵照执行就可以了。不仅唐僧没在考虑取经,孙悟空干的也跟取经无关,他俩一唱一和,果然“同住同修同解脱”,哪儿哪儿都是明示,俺咋就没早看出来呢?

取经是件大好事,仙工想跟着沾光,结果竟弄成这样。仙工有自知之明,单干没前途,跟着别人走最稳当,可是前面那几位突然说到家了,把仙工撂半道上,这可咋办?当初担心唐师父取回经来瞎嚷嚷,凡是得不出一加一等于二点五的都是二百五,就成心盯紧他的取经,现在一看,根本就没有“取经”,拿取经当回事本身就是二百五,傻呀!再瞅瞅给自己取的名字,难怪下意识觉着合适,“太乙”,大白话说就是“很二”……不说了,蹲一边儿难受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