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0:伍员——日莫途远 -- 桥上

共:💬106 🌺3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0附:吴光入郢3/22

《昭六年经》:

楚-薳罢帅师伐吴。((p 1273)(10060007))(110)

《昭六年传》:

徐-仪楚聘于楚,楚子执之,逃归。惧其叛也,使薳洩伐徐。吴人救之。令尹子荡帅师伐吴,师于豫章,而次于乾谿。吴人败其师于房钟,获宫厩尹弃疾。子荡归罪于薳洩而杀之。((p 1279)(10060901))(110)

我的粗译:

再下一年,我们的昭公六年(公元前五三六年,周景王九年,晋平公二十二年,楚灵王五年,吴夷末八年),徐国的仪楚出使楚国,楚子(楚灵王)要把他扣起来,却被他逃了回去。楚人害怕徐国会背叛自己,派薳洩去进攻徐国,吴人则来救援徐国。楚国的令尹子荡(薳罢)又率领大军进攻吴国,经豫章进兵,驻扎到了乾谿。结果大军在房钟被吴人打败,损失了宫厩尹弃疾。最终子荡归罪于薳洩而杀之。

一些补充:

“楚”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

不过此时楚灵王实际恐仍驻跸于“章华之台”,《楚居》:“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以为处于章华之台。”:

“章华之台”推测位置为:东经115.97,北纬33.60(城父南4公里,高卜村-刘庄东侧,干溪沟西岸)。

“吴”推测位置为:东经119.62,北纬31.84(葛城遗址,江苏最早西周至春秋城址。阖闾以前)。

“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40,北纬33.35(泗洪县-半城镇,庄二十六年后)。

“豫章”(杨注:《左传》凡八言豫章,据成瓘《篛园日札春秋豫章考》,当起自今安徽之霍丘、六安、霍山诸县之间,西逕河南-光山、固始二县,抵信阳市及湖北-应山县之东北。#豫章详六年《传》并《注》。焦循《补疏》谓豫章为水名,不确。),此“豫章”当在“乾谿”西,“房钟”则在“乾谿”东。或者以“豫章”为淮水之与颍水交汇处以上的部分,则这里的“豫章”所指当即是淮水与今东淝河交汇处——“豫章之汭”。

“豫章之汭”(杨注:杜《注》:“汭,水曲。”宋翔凤《过庭录》谓豫章之汭断在当涂之地,秦以其地置鄣郡,汉改为丹杨。春秋时,豫章与桐、巢俱在二百里内。(又定四年《传》“自豫章与楚夹汉”杜《注》云:“豫章,汉东、江北地名。”自汉始以今江西省地为豫章郡。)互详六年《传》“师于豫章”《注》。《安徽考古学会会刊》第三期陈怀荃《豫章考》谓豫章之汭在合肥市-南肥河流入巢湖北岸一带。),推测位置为:东经116.74,北纬32.62(淮水与今东淝河交汇处)。

关于“豫章”和“豫章之汭”所在,我在前面有较系统地讨论,如有兴趣请移步《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豫章与淮 上》《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豫章与淮 下》

“乾谿”(杨注:乾谿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里,与城父村相近。#乾谿在今安徽-亳县东南七十五里,又见六年《传》。),推测位置为:东经116.00,北纬33.28(入西淝河处,亳州-张村南七里管台子,秦溪之上?)。

“房钟”(杨注:房钟即今安徽-蒙城县西南,西淝水北岸之阚疃(町)集。),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6.31,北纬33.01(今利辛县-阚疃镇)。

下面是薳罢伐吴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注意,上图中的水系是现代的水系,当时淮水北岸支流的走向与现在有较大差异。下面是淮水与“乾谿”一带春秋时的地图,割自《春秋左传注》初版附《楚吴越》地图,我还标上了我认为可能的“豫章之汭”的位置(图中下方用蓝色圆圈圈住的地方),图中蓝色的是当时的水系、棕色的是现代的地名和水系等,可对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昭十三年经》:

吴灭州来。((p 1343)(10130011))(110)

《昭十三年传》:

吴灭州来,令尹子旗请伐吴。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州来在吴,犹在楚也。子姑待之。”((p 1361)(10130801))(110)

我的粗译:

七年后,我们的昭公十三年(公元前五二九年,周景王十六年,晋昭公三年,楚灵王十二年,吴夷末十五年),吴国又攻灭了州来。楚国的新令尹子旗(蔓成然)请求进攻吴国,但他的“王”(楚平王,此时灵王已自杀)不批准,说是:“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州来在吴,犹在楚也。子姑待之。(我现在还没安顿好我们的“民人”,还没向那些鬼神献祭,还没整修好我们的防卫设施,国家没有安定下来,这时就是用“民”出征,一旦失败就无法挽救。州来在吴人手里,和在我们楚国手里没啥区别,大人先等等看。)”

一些补充:

“州来”推测位置为:东经116.72,北纬32.71(凤台-城关-北古城村。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蔡复封于新蔡,同年州来灭,迭属吴-楚,哀元年蔡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蔡迁于下蔡——州来)。

————————————————————

《昭十四年传》:

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诘姦慝,举淹滞;礼新,叙旧;禄勋,合亲;任良,物官。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亦如之。好于边疆,息民五年,而后用师,礼也。((p 1365)(10140301))(110)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的昭公十四年(公元前五二八年,周景王十七年,晋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吴夷末十六年),夏天,楚子(楚平王)派了然丹(子革)到宗丘那里负责清点楚国上国部分的兵员,同时安顿那里的“民”,接济穷人,帮助有困难的人;抚育孤儿,赡养老人和病人;收容流民,救济遇到災患的人;减轻孤寡者的负担,赦免罪犯;追究渎职的官员,提拔不受重用的人才;尊重从其他诸侯那里新来的人,不忘原有的人的功劳;赏赐有功的人,让亲族和睦;任用好人,确立各职位的职责。又派了屈罢到召陵那里负责清点楚国东国部分的兵员,其他方面也照然丹那么干。

楚子同时在边疆上释放善意,让“民”休养了五年,然后才再度动用军队,这合于“礼”的要求。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曰:

襄三年《传》“为简之师”杜《注》:“简,选练。”简练者,选择而治之也。与简阅同义。杜《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下言“东国”,则此“上国”即谓楚之西部。兵,疑包括一切武备与卒乘。杜《注》:“宗丘,楚地。”据《汇纂》,当在今湖北-秭归县。

杜《注》“分贫,振穷”曰:“分,与也。振,救也。”

杨伯峻先生注“收介特”曰:

杜《注》:“介特,单身民也。收聚不使流散。”马宗琏《补注》谓介特为杰出之材,则与下文“举淹滞”重复,亦与“救灾患”不连系,不可信。

杨伯峻先生注“宥孤寡”曰:

《说文》:“宥,宽也。”故杜《注》云“宽其赋税”。孔《疏》云:“服虔以宥为宽赦其罪,杜以下云‘赦罪戾’,则此宥非宽罪,故以为宽其赋税也。”

杨伯峻先生注“诘姦慝”曰:

诘即襄二十一年《传》“诘盗”之诘,禁而治之也。

杜《注》“举淹滞”曰:“淹滞,有才德而未叙者。”

杜《注》“礼新,叙旧”曰:“新,羁旅也。”

杨伯峻先生注“禄勋,合亲”曰:

杜《注》:“勋,功也。亲,九族。”此即赏有功,睦宗族。

杨伯峻先生注“物官”曰:

贾逵云:“物官,量能授官也。”俞樾《平议》云:“物谓物色之也。”物色,意即寻找难得之人才。

杨伯峻先生注“好于边疆”曰:

杜《注》:“结好四邻。”然十七年吴伐楚,战于长岸,则楚虽欲结好,而于吴未能。

杨伯峻先生注“息民五年,而后用师”曰:

十七年长岸之役,非平王本意。至十九年,楚始主动出兵伐濮,城州来,则息民五年矣。

“楚”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

桥案:据《楚居》:“至灵王自为郢徙居秦溪之上,以为处于章华之台。景平王即位,犹居秦溪之上。”又据上面这段《左传》,楚国分为两大区域,“上国”和“东国”,大概以“方城”为界。前面已经提到过,“上国”、“东国”当各有政治中心,“东国”此时的政治中心似可在“秦溪之上”——“章华之台”一带。

“章华之台”推测位置为:东经115.97,北纬33.60(城父南4公里,高卜村-刘庄东侧,干溪沟西岸)。

三年后“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估计在这前后楚平王曾一度又前出到“章华之台”。

“宗丘”(杨注:杜《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下言“东国”,则此“上国”即谓楚之西部。兵,疑包括一切武备与卒乘。杜《注》:“宗丘,楚地。”据《汇纂》,当在今湖北-秭归县。),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0.7,北纬31.0(秭归西北境)。

“召陵”(杨注:陉音邢,楚地。依杜《注》,当在今河南省-偃城县南。然蔡在今河南省-上蔡县,由蔡伐楚,何以反而北行,尤与《传》文“师进,次于陉”之意不合,恐杜《注》不可信。王夫之《稗疏》曰,“苏秦说韩曰:‘南有陉山。’则陉为楚塞之山,其地应在应山之北”云云,理或然也。详下文《注》。#召陵,古今皆云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三十五里,然于地望亦不甚合。详上《注》。然已难确定其地,姑依旧说。#召陵,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五里。亦见僖四年《传》。),推测位置为:东经114.14,北纬33.61(邑——召陵镇-老寨)。

————————————————————

《昭十五年经》: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吴子-夷末卒。((p 1368)(10150001))(110)

一些补充:

“夷末”乃“公子光”(吴阖庐)之父,因要传位于季札,故吴人未立“公子光”而仍立“夷末”的(庶)兄弟州于为王,即王僚。

杨伯峻先生注“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曰:

二月初七乙丑冬至,实建亥。有闰月,在八月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