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新华社一则新闻->谁让“运十”下马的 -- truth

共:💬19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发展大飞机没错,但这篇文章不是那么可信

运十本身也的确没什么发展前途,文章说运十不是B707的翻版,但实际上02号机50%的零件都是从B707上拆下来的,包括发动机,一个直接后果就是03号机根本没有发动机可用。当时运十下马,一是没技术,比如发动机,到今天WS10系列还没有最终定型,还有大梁一次成型和爆破焊接技术,材料技术,运十的原型机的确飞了很多起落,但机身也发生了严重变形。 二是没资金,当时家底撑不起,而且还有更紧要的地方要用钱,比如歼7到80年代上期才定型生产,陆军的59-3坦克,海军的051驱逐舰在当时已经算落后了,但也都是在80年代中后期才大量生产装备部队的。歼8II的和平典范项目最终下马也不紧紧因为64的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花不起后期改装的钱了。运十搞成今天这个样子上飞自己也有责任,当时下马了很多项目,包括西飞的飞豹,但西飞靠自己硬是把这个项目坚持下来了,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上飞的处境要比西飞好得多,但它自己忙着造客车赚钱去了。现在国家又要上大飞机了,赶紧跑出来叫叫委屈,争取分一杯羹,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所以我觉得程的话也不是完全可信。

运10肯定有技术问题,但这种技术问题让项目无法进行,是当时选择的思路

错误造成的,也是受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这才是正确的结论。

  要为运10下马找个负责的很容易,不过那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更不是吸取教

训的正确方法。改革开放以来,凡是技术水平高、投资金额大的民用产业,在上

个世纪就没有几个成功的(航天除外,因为国家是主要市场,也没有其他竞争者

)?D?D汽车、集成电路、重型机械,都是,民用航空也是。都是买办政策造成的

?那怎么也有不少产业成功了呢?因为基本原因不在于谁谁的责任,而在于技术

水平和经济体制不足以支撑这种产业的自主发展。这些产业的进展,这两年比较

明显了,至少起步了,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