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5. 敢问路在何方, 我的东北

定义东北的现状最简单的词就是困境。

经济在困境中,共和国长子到今天怎么了,下滑到底了吗?恢复有望吗?方向在哪里?

生活在困境中,污染不是一天两天了,收入不见长,票子怎么就毛个没边呢?

环顾邻居,过得怎么都不咋的。日本核泄漏有一阵子了,但咋就堵不上呢?北朝鲜倒是不存在核泄露的问题,但总拿核说事也老是让人担心。南朝鲜一如既往的开心,但冷暖自知啊。俄罗斯的日子老是徘徊,拿着苏联的老家底招呼,让人觉得还不没有堕落到崽卖爷田的境地,但一问俄罗斯人,他们准告诉你,有人买地吗?只要有人买我就敢卖。是啊,苏27那可是看家的东西,现在都被中国人叫棍子了。

看惯了水泥森林蘑菇式的窜长和沿海加工贸易的快钱,是很难发现东北的价值的。

如果沿海是风姿绰约的丽人,那么东北就是凡事讲道理,能干泼辣的,绝对有实力的当家的,包装一下也绝不比谁差。

东北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植根于国情的基础性产业。如东北的钢铁主要就可以用地产的铁矿和煤,这与上海的宝钢就不同。哈尔滨造的运十二基本上不存在技术大跃进的问题,上海造的ARJ21(其实西安占了大股和C919就有许多要看人脸色的地方(如复合材料)。沈阳的八爷和棍爷那还是国之利器,起着门神和打狗棍的作用,好使又牢靠。东北的农产品,如大米,大豆,花生,那对国家储备的意义就不必多言了。

东北的价值还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服从上。东北输出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指导性的政策来核算的,农产品如此,工业产品也是如此。一个国家有应该为有这样的土地和国民而自豪。有两个算账的故事真能体现东北产品和东北人的伟大。第一笔帐就是1992年南巡时,上海算的帐,改革开放到92年,上海为全国输了多少血。21世纪初,中国对中美间贸易逆差进行了谈判,最后人民币被迫升值。第一笔帐促成了浦东建设和上海的腾飞,但算法很耐人寻味,因为1992年前重要的生产资料都是调拨,许多的帐都是具有数字意义,而没有多少经济意义,如大庆的石油。如果说上海财政对全国经济的支持巨大,那么供应原材料的地区是不是也应该分享部分的军功章呢?1992年后,许多生产资料的价格放开了,但基准价格还是脱胎于剪刀差。换言之,如果说1992年之前上海上交的税收是对中国国内贸易价值链最终的再分配提供货币和方式的话,1992年之后,上海缓交或者免交的税收就是一种截留。国家还是按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价格从原材料产地收购,只是没有以前的来源于上海等地的产品或者货币回哺如东北等地了。如果说上海已经实现了灰姑娘的华丽转身,那么东北等原材料产地的意义就在于那一只货真价实的水晶鞋。

第二笔帐,即中美贸易中的贸易逆差问题中方的理由就把这种不合理的环式结构讲清楚了。中方对贸易逆差归结于会计统计,即制造出口产品的原料有许多来自进口,中国只赚了加工费,所以美方统计的中国出口的产品数据严重被高估。两笔账讲的其实都是生产和流通的事,只是美国人在数字游戏中拿耸人听闻的数字为美国拿到了利益,上海挟国家的名义为建设找到了低价的原材料和产品的市场。在东北等原材料产地和上海等沿海加工业的贸易交换中,东北真是象一头奶牛,吃进去的是草(不断贬值或者被增发了的人民币和被层层加价了的工业品),挤出去的奶(原材料)和血(流失的资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东北还是在继续供应着全国,因为国家需要。公平在一个国家的政策,尤其是中国从一穷二白起家的经济政策里,绝对是个稀缺和昂贵的词汇。但国人们应该知道这笔帐,有机会的时候给东北点个赞,把东北等原材料产地的价值在数字的空间认可吧。

东北的价值更体现在产业的输出上。中国的飞机,汽车,石化,钢铁等等产业能有今天的规模,东北功不可没。

但价值不等于财富,有路径可以让东北也能走上高大上的平台,让东北摆脱奶牛的命运,让东北真正的富起来吗?有,这个路径攻略可以归纳为四个字:东,北,上,下。

东。东北的困境实际上就是发展的瓶颈,这个瓶颈首先是地理的。一个笑话讲清了发展方向的问题,这个笑话讲的是一个小姐给村子里头姐妹们了的电报,就三个词:人傻,钱多,速来。人傻讲的是产品有市场,能把客户掌控住,钱多讲的是支付没问题,速来讲的就是交通便利,东北想要发展必须找到符合这三个要素的市场。东北经济发展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瓶颈就在于交通上,东北产品的最便捷的方式不是南(内地),就是北(俄罗斯)。但这两个方向人不傻,或者钱不多。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市场有两个:日本与韩国。但能达到速来的交通方式都不便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其实古已有之,这就是图门江。

上有狼,下有虎,中间有个249+1,这就形象地说明了吉林的地理位置。图门江是个历史的问题,是问题就有商量,能商量就有办法,有办法就能有钱。在图门江出海口的问题上,国人把什么都看见了,就是没有看见利。东北如果想挣钱,就一定要明白渠道为王的道理。把图门江打开了,日本和韩国就近了,这是显而易见的。更重要的是,东北就可以避免了处处受制于人的磕碜。而且图门江开启的是腹地,这样改变的物流的方向,不仅通过交通费用的降低使进出口都受益,而且江河限制了贸易的规模,从而使图门江的贸易入不了大集团的眼,实惠则可使东北较小规模的公司尽享“小即是美”的真谛。

但卖什么呢?东北产什么就卖什么。

有一个缺少水泥,电力,煤,钢铁,并且从不忽悠的市场吗?有啊,这就是日本。

日本现在有大麻烦了,这就是福岛核电站带来的灾难。首先是核泄露的问题。回忆福岛核电站灾难,可以发现两个耐人寻味的细节,这就是中国国防部表态愿意提供帮助,美国国防部命令军舰南撤。日本人究竟在拿福岛核电站做什么现在已经不重要了,但重要的是把泄漏的堆封死的问题。有能力,有条件,有胆量,有经验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不多,中国人就可以。

中国对日本的外交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近期终于达到了政冷经准的境地。其实福岛核电站给了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毕竟解决福岛核电站是人在干,全世界都在看的事。如果中国能够拿出一个可行的计划,这就可以成为一件对于日本的命运和中日关系质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造石棺的水泥和钢材,因关闭核电站(不止一座)而造成的电力缺失,甚至是蔬菜和净水都可以成为中国出口的商品。操作得当,东北的什么东西卖不出去?

北。如果说要罗列出20世纪最让美国及其盟友最开心的事,莫过于苏联的解体。如果说要罗列出21世纪最能让美国及其盟友最开心的事,那就莫过于俄罗斯的崩溃。与美国的制俄狠招相比,中国人的莫知莫觉可能是让俄罗斯的冬天不那么寒冷的理由吧。在中国的文化里,柳下惠是有市场的。但在我看来,以柳下惠做包装,藏起来的更多的恐怕更多的是懦弱和无知。如果说在美国人看来俄罗斯崩溃带来的是新大陆式的宝藏和无人分享的卧榻,那么俄罗斯在中国人眼中则太过于高大上了。俄罗斯放过任何一个从中国获利的机会吗?领土?贸易?文化?中国的歼11脱胎于危难之秋的苏联,但更多的对中国有利的资源则因中国政策的短视和软弱被忽视或者遗忘了。对于东北人来说,2009年至今的历次市场劫难都是噩梦,有人说中国在俄罗斯讨生活的人是灰商,那么哪里有不灰的商人?中国人的口号性的旗帜基本上可以代表政治主张,如:替天行道,均贫富,清君侧,齐天大圣什么的。

那么有没有一片旗帜是给灰商们的呢?

在上海和其它政治敏感地区,各级政府现在都在为马桶盖子忙。因为中国人在日本,把日本设计,中国制造的马桶盖子买光了。所以,各级政府都在想设一个市场把中国人的这种消费留在自己的圈子里。如果这是一种理念,那么它的名字叫什么呢? 自贸区。这种自贸区是比较初级的,这比中国边远地区的茶马互市还差一个档次,至多只能算北京秀水街的合法化。比茶马互市高一个级别的就是中国人开在俄罗斯的批发市场。在俄罗斯的这些灰商批发市场里,卖出的都是当地需要的产品,解决的是中国产品的销路和两国人的就业问题,公平买卖反而成了一种常态。国家是为了保护国人而建立的,但灰商这样的群体为什么就得不到承认和保护呢?这主要源于对经济体的定义。中国的国家贸易里是不承认《水浒》里的好汉的,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讲了很多年了,但效果差强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私营经济(包括灰商)的忽视,蔑视甚至是敌视。

广东人说,钱即是水。古人说,海纳百川。今天的东北更需要对私营经济体和个人创业的理解,包容和支持。其实这样的理念就是上得了台面的口号:自由经济。如果东北把这个理念铺展开来,写在旗帜上,落实在国家对俄的有关政策和计划中,这对俄罗斯的贸易和东北本地的开发都是非常有益的。

东北人对俄罗斯的理解和开发是有历史和体验的。当前的俄罗斯正面临着类似苏联解体时的困境,即俄罗斯的国家财富随着美元的升值和油气市场的价格跳水有可能大幅缩水或者消失,中国人则有可能把许多俄罗斯人以前压箱底的东西引进来(大的如北极水道勘探资料,太空技术,汽车和飞机发动机技术,小的如化工配方,光学技术产品和冶炼技术)。如果能把灰商的权益放到一定层面上进行保护,东北的对俄贸易,甚至于对外贸易都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今后一旦俄罗斯出现大的变故,中国恐怕收获的不仅是苏27等渔利那等小儿科了。

上。如果说在俄罗斯市场开发可以靠游击队式的灰商,那么东北整体经济的改观,提升和转型就必须依靠共和国长子的集团化工业来实现。上个月,有一部纲领性的规划发布了,即《中国制造2025》,这个规划讲的就是中国二次工业化的设想。对东北来讲,最佳的切入点在哪里?在我看来,应该是煤化工。中国到2025年最急不可待的现实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雾霾让各级专家抓耳挠腮。但要解决雾霾,就必须要解决汽车燃油的替代或者净化,和冶炼的排污排热。东北的工业结构完整,门类齐全,原料对外依赖程度低,劳动力资源丰富,污染状况具有代表性,因此成为环境产业化治理的最佳选择。而且东北环境进行产业化治理也百分百符合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和人才为本的方针。其实几桶油等红代企业要远比东北这疙瘩更有实力,责任,和技术优势来搞环境产业化治理。但几桶油八旗子弟式的志大才疏已经让他们堕落到油耗子和油贩子的水准。在谈到今天的石化工业时,几桶油还在讲断供的危险和国家安全的关系,听着就觉得回到了苏联时代,让人无语,叹息。

如果一定要把环境治理产业化要讲透,讲通俗,它的目标就是让北京人天天开着汽车还能见着蓝天。可以做到吗?可以。用液化气,电池,或者氢气都可以。东北可以从液化气入手,准备攻克电池,瞄准氢气来制定计划。从液化气入手,是遵循速见成效,强占高地的原则。液化气,可以是天然气,也可以是煤气。天然气,几桶油不可能让出。但如果解决了煤气净化的问题,几桶油是会接受从属的角色的。毕竟,进口的天然气是放不出增加值的。从实际操作来看最让车主头疼的就是换气时间长的问题了。这个问题其实也非常好解决,把换气改成换气罐就可以了,设计一种阀门和管的组合,一方面保证气的压力和质量,另一方面保证不泄漏就可以了。然后保证各种罐子清洁,安全就行了。而且,国内还都是双燃料车,这更使液化气的使用风险降低了许多。

为什么是煤气?因为东北和北京周边的煤矿众多,即资源不愁。煤的气化和净化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做好不易,不过东北的工业应该是可以做到,这就是技术不愁。推广汽车煤气化,离不开发动机改进的配合,东北有这个基础,这是配合不愁。要推广这种技术起步最难,但在东北应该也不是问题。其实归根到底,汽车用气关键是个成本和补贴的问题,这种核算也不难。

治理雾霾其实最难的是把冶炼炉排放进行治理的问题。如果能把冶炼炉排出的气和热充分利用,一方面减少了排放,另一方面创造了产品和财富,那绝对是一件居功至伟的事。北京周边的冶炼厂不是没有治污设备和意愿,只是成本太高,企业没有积极性。高炉改造其实也可以产业化。形象地说就是给高炉带上口罩,把热通过热水输送到各家和各户。国人要等到发达到汪峰的阶段才可以实现有一个“24小时热水的家”,但高炉改造可以提前实现这一梦想。同时,东北也可以做出一套气体分离的模式,让企业通过气体分离看见利润,从而愿意带上口罩。最后,东北要做出冶炼企业退出的模式,这颇有些遗体告别的感觉,但主动告别还可以保留选择的权利,如把高炉用作煤气生产用炉,允许改变一定比例的工厂用地作为商业用地,盖一些市场用于员工转岗等等。但我不相信一刀切的魔力,中国的冶炼企业消减到一定程度,钢铁市场是有转向的可能的。不过,这种环境治理的产业化对冶炼行业的升级则可起到积极的作用。比例,步骤,程式和方法需要探索,东北在这个大文章里可以大有作为。

“制造业2025”给东北的航空制造业也提供了机会。中国的航空制造业究竟该怎么搞?最诚实的回答是:无解。中航集团提出了一个发动机要系列化的目标,但黑色幽默的是扶起的都是阿斗,站起的全是梁山好汉。中国有没有靠得住的发动机?有,如引进的尼恩,但只用在了飞豹上,当然这款发动机的名字非常响亮:秦岭。太行的庆功搞了很多次了,但歼10还是用俄制的AL31。倒是中国有小发动机出口,只是中航也不知道有多少种,因为全是入不了眼的地方企业搞的。目前,中航又提出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说法,只是缺钱,只要投资够,航空发动机一定搞得出来。我有一种赵本山穿越了的感觉。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窑洞里发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个问题:为谁打仗?今天的中国航空制造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谁制造飞机?或者说:我的飞机的市场在哪里?

中国人的事情外国人看不懂,如塞斯纳162。塞斯纳162可以象中国驾校里的桑塔纳一样是飞行员成长的必备伙伴。但塞斯纳1622006年设计的,2009年在沈阳下线,2013年停止生产的,它的售价原计划低于10万美元,但后来高至14万多美元。不过在沈阳生产,每架可以减少71000美元的生产成本。中国人如果用它来学飞行,可以留住这款飞机吗?但很少有中国人愿意学习飞行这种一个螺旋桨的飞机,中国的替代型初教6倒在其次。加拿大人15岁可以拿飞机执照,16岁拿汽车执照,18或19岁可以喝酒。换言之,飞行不比开车和喝酒更危险,只要你遵守规程,按章操作。但中国人还是把飞行当作冒险。这样的文化下,飞机有市场吗?

中国制造的飞机也是有短板的。运12和双水獭看起来都一样,但功能上有很大的距离。双水獭有水上型,冰上型,草地型。运12只有一种。

中国飞机制造厂家从空军那里继承了一种毛病:把飞机当作公子哥玩的蛐蛐。基本上别家的蛐蛐就是自己的标准,所以总是在追。追上了自吹自擂(如歼11和运20),得意忘形。追不上了就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如运10)。

而且朝令夕改令人无所适从(如歼12和双3)。

最要命的是衙门作派。

但东北还是有可以背称作脊梁的人的,如罗阳。也有东北飞机制造人的励志产品:歼31。

我认为,如果东北真的把飞机制造和航空产业当作支柱来发展,就要把俄罗斯当作最好的资源。俄罗斯的航空史上有一个飞跃的故事,那就是把B29作成了图4的故事。俄罗斯人按照斯大林的指示,严格地把B29复制成了图4。同时还促进了相机工业的发展,因为一批工程师把美国人落在机舱内的一个相机也复制成功了。

如果把复制苏联航空工业当作一个机会,那么保持系统引进,保持谱系完整,保证吃透。这将给东北的航空业带来一个真正的春天。

市场在哪里:首先是俄罗斯。俄罗斯人已经造不出飞机了。想想吧,曾经的塔什干,曾经的安东诺夫,伊留申,图别列夫。还有印度等有雄心,但少钱的客户。

同时,中国人还可以通过开拓航路向俄罗斯人学习操作,俄罗斯的天空就是舞台。波音和空客把航空带到了唯技术,或唯西方技术马首是瞻的境地,欲征还羞的碳税更可能把别国当作奶牛来用。但有斗争的地方就有不尽的江湖,歼11的传奇可以重演。

下。东北的大豆,高粱,玉米都遇到了问题。918,918,这可能是最能准确表达东北农民的歌词了。WTO给东北的农业带来了最不公平的拳击比赛。黑土地上的农民真的遇到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最让人无语的是转基因作物。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日子还得一天天地过。我能想到的就是把东北的农产品标签上注明:非转基因作物。忍耐,等待,转基因食品出问题的那一天就是回报的到来。会远吗?

通宝推:青岛大虾,archiker,拿不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