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说说刘志军与中国高铁的关系 -- 百战长缨
刘志军2003年上任铁道部长。当年中华之星下马。下马不等于把车给拆了。而是后续投入没有了。项目进行不下去了。实际上中华之星在此之后一直在铁路上跑,不过就这么一组车。
2004-2006年,铁道部大规模引进庞巴迪阿尔斯通西门子川崎重工动车组技术。但是引进的是制造能力而不是设计能力。跟当年毛熊一样,老外告诉你咋做,但是为啥这样做,不说。结果就是中国人会按照国外图纸造车了,但是须有外国的核心配件和外国人的许可证,中国铁道部等于是外国人的装配厂房。
这个引进跟汽车行业的CKD进口组装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按照这个道路发展下去,最后中国铁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就跟如今中国公路上跑的都是外国车一样。
尽管如此,我至今认为,引进技术哪怕仅仅是制造技术,其伟大意义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各位如果见过1998年铁道部各大主机厂就知道了。就说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吧,我在这个厂呆过。当时的车体翻转架居然还用拨轮机构。啥叫拨轮机构,大家看到四川湘西古代留下的那个巨大的水轮机了没有?用一个巨大的天轮靠水力驱动一个石锤,给稻谷脱壳,那就是拨轮机构驱动的。还有那商朝做的那个指南车,也是拨轮机构。咱也不是说拨轮机构不好。合适的就是好的。但是一个主机厂,像这样的工装再不济也应该链轮传动嘛。这样传动速度就均匀多了嘛。
还有就是铝合金焊接技术。原来铁道部主机厂的焊工,连什么叫做未焊透都不懂。铝合金外面焊得还可以,里面都是空隙。过去一直都是这么干的嘛。中国的机车制造技术当中,焊接技术不是主要技术。机车外壳钢板厚度6mm,电加热烧红了把钢板用液压机拉长然后贴到机车上,焊上就可以了。那焊接技术跟动车组车身覆盖件的薄板铝合金焊接没法比。而且就算你买来了焊接铝合金薄板的焊机,里面一个关键配件如果你不懂得诀窍,机器还是不能用。就是有了进口焊机还是不能焊接铝合金。这里指的是铝合金的熔焊技术。各位可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动车组的熔焊生产线。
当年我在工厂的时候,凭着这一手配件诀窍,同样的焊机,别人不能焊铝合金,只有我能焊。
中华之星的推挽牵引模式,为了保证牵引力,需要机车头具备足够吨位,车体钢板必须很厚。但是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动力,无论是车头还是车厢,都要尽量降低质量。要大量使用铝合金。
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设计概念。所需要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也完全不同。
动车组车身的生产设备我们完全是空白,相关生产工艺当然也从未接触过。
引进技术让我们的铁路各大主机厂跟上了国外动车组制造水平。的确是跨越式发展。
但是归根结蒂,设计还是得靠自己。
截至到2009年,中国自己设计的动车组已经在高速铁路上跑了。但是那一年仍然花费450亿元人民币进口了日本川崎重工的动车组。
我在此只能善意地认为,这是由于中国动车组产能不足,不得不进口日本川崎重工的动车组。
可是既然产能不足,有钱买外国车,为什么不扩大产能,让比如株洲车辆厂也生产动车组呢。建造动车组生产线肯定花不了450亿元人民币。而且铁道部株洲车辆厂一直吃不饱。开工不足。
毫无疑问刘志军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但是我们看一个领导干部关键不在他说什么秀什么,而是看他推出的政策,代表了谁的利益。中华之星是在刘志军任上下马的。大规模全盘引进是在刘志军任期内推出的。只是由于日本鬼子贪得无厌,川崎重工占领中国的计划没得逞而已。
当然,最后决定中国人自己设计高铁动车组,无论如何刘志军是最后拍板。他是铁道部长。
中国高铁的成长,再一次说明了一个真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自己研发。
中国高铁如今能够走向世界,还是依靠几代中国铁路员工中国铁路科研工作者几十年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结果。不是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的功劳。因此“高铁之父”的名讳,刘志军承担不起。就像何振梁自封为“中国申奥之父”,实际却大相径庭一样。
公平地说,傅志寰及以前那几届铁道部领导主张中国高铁自行研发没错,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就肯定要被歪果仁拿捏。就像如今的汽车工业一样。冷落了中国的汽车企业,肥了歪果仁的汽车企业。还不仅仅是整车厂,连配件厂甚至汽车装备生产厂也要中国人给养起来。
难怪中国那么多汽车配件厂汽车装备厂都办不下去了呢。
引进了外国技术,那歪果仁就是爷。你说你的汽车配件厂产品质量合格价格便宜,便宜我也不买。你必须进口我的汽车配件,你必须养活我们歪果仁的国家开的厂子。你要是敢不这样干,劳资卡你脖子,不给你发动机总成,不给你变速箱总成,不给你……;总之不照歪果仁说的办你的汽车厂就得关门歇业。
这个教训还不够深重吗?
所以,傅志寰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不主张大规模引进主要就是怕中国铁路市场最后被外国车全都给占了。歪果仁占领了中国铁路,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经济。而这的确差一点就成了事实。刘志军取代傅志寰成为铁道部长之后提出跨越式发展也没错。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今天看来也是大赚一笔的买卖。但是刘志军的全面引进,拿国内市场换技术的宗旨就是放弃国内研发。所以今天看来当时铁道部的两派都有片面性都不是十全十美。
我们自己设计的中华之星还是机车头推挽牵引模式。跟主流的动车组技术不合拍。
但是引进国外动车组之后,核心技术外国人死活就是不给。关键时刻卡脖子。
当然最后的结果却是十全十美的。至少也是十全九美。既学习了国外先进技术,又没有把国内市场让给外国人。核心技术还是自己研发的。最后中国高铁规模世界第一。
历史的发展总是多个因素共同起作用。傅志寰以及往前的历届铁道部长,奠定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基础。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就一直在自行研发电力机车技术。而且我们自己的技术也不差。改开搞之后很多年,韶山9型机车早就批生产了,但是老产品韶山2型机车仍然有订货。在一些路基状况复杂,坡陡弯多的西南部山区,便宜的韶山2型仍然有用武之地。这也说明当年研发水平不算低。一些河友认为中国人研发与市场脱节,而刘志军使之市场化,我要说这根本不是历史事实。
别的厂我不知道,但是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个厂研发的新车型一直是我国电力机车的主导车型。
当然即使是在计划经济年代,我们也购买外国机车。比如罗马尼亚的机车。不是说罗马尼亚的机车功率大性能好,而是价格便宜维修简单。综合经济效益好。适合当时的中国国情。我们自己研发的机车如果综合经济效益不佳,铁道部根本就不会采购。计划经济年代,铁道部也是要搞经济核算的。实际上也是个自负盈亏的超级大公司。铁道部跟下属株洲电力机车工厂的关系,比空军与航空部之间的关系还要市场化。有时候飞机性能不好,空军也不得不要。但是如果你的机车性能不好铁道部就是不采购。虽然大家都归铁道部管,但是铁路运营与铁路装备生产还是独立核算的单位。因为中国不止你一家厂能做电力机车。更何况还能进口国外便宜的机车。
大规模引进,就是准备拿中国市场做交换。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风气主导下,国产货也是准备彻底放弃。真的如此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就是苦了中国人,肥了歪果仁。
但是歪果仁卡脖子改变了历史走向。就像1999年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一样。
歪果仁卡脖子,属于历史扰动因素。客观上给了我们自行研发的机遇。但是,如果之前我们没有高铁技术积累,就算是人家给了你机遇,你自己的高铁技术也根本发展不起来。更何况这个机遇还是以歪果仁打压破坏阻挠的方式给你的。
说到底,如果没有我们自己这么多年的研发创业,绝不可能引进外国动车组之后自己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创新发展,推出以我们自己全新技术为核心的中国高铁成套技术。而高铁技术积累,就说我们自行研发的高速轮轨技术,涉及到多少国营工厂,有多少万人参加,国家这么多年投入了多少钱,最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家底。难道这些能视而不见吗?
高铁这样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绝非哪一个人或者哪几个人就能够决定其命运。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多少年积累发展之后的综合效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一些河友过分夸大刘志军个人在中国高铁发展上的作用并引入了政治因素,请恕我不能苟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谁给个原来忘情帖子的链接 maturedpeach 字0 2015-04-28 08:03:31
🙂忘情的“家园” pzhmzg 字46 2015-04-28 09:45:53
🙂多谢,不过貌似帖都删掉了…… maturedpeach 字0 2015-04-28 10:16:32
🙂【原创】中国高铁体现的是中国的国家意志
🙂刘志军应该是早存了二桃杀三士的心了 汉服 字97 2015-05-03 06:20:53
🙂十分赞同您的提法: 3 散兵x 字564 2015-05-02 08:17:59
🙂依稀记得老邓评价老毛也是这样说的 27 楚庄王 字155 2015-04-29 23:39:55
🙂那不是分他的功劳,而是为他正名,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地位 金口玉言 字866 2015-04-30 0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