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马林朝(Marinid dynasty):马格里布(Maghreb,绿教地政学概念,大概包括现代除埃及以外的全部北非地区。这个词源于阿拉伯语,意思是 “西方”或“日落之地”)诸王朝之一。最后一个统一的马格里布王朝木瓦希德朝解体后,北非地区很快就分离成为多个小王朝。其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王朝——马林朝、哈夫斯朝(Hafsid dynasty)和阿卜德-瓦德朝(又称作宰杨王朝Zayyanid dynasty)。这三个王朝成为现代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始祖。不过成4里似乎分得不是很清楚,因为这几个王朝大多都是柏柏尔人游牧部落建立起来的,所以就把柏柏尔人出身的很多人一通乱分。而且马林朝首都是菲斯(Fes),不是马拉喀什(Marrakesh)。也不知道为什么成4给了这个地方。
1244年由阿卜德-哈齐一世(Abd al-Haqq I)建立,所以又叫做哈齐朝(Banu Abd al-Haqq)。统治范围最大时辖有当代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和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的全部海岸线地区以及直布罗陀海峡。统治到1465年被瓦塔斯朝(Wattasid dynasty)代替。阿卜德本是木瓦希德朝的一个将军,负责管辖摩洛哥地区。在木瓦希德朝在西班牙被卡斯蒂利亚军队击败后,王朝分崩离析,下辖的各个诸侯纷纷独立,马林朝也趁机会建国。马林朝在接收了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地区之后,凭借这些地区游牧人的力量,为尚在西班牙南部地区存在的绿教国家提供支援,以保证自己能独占直布罗陀海峡贸易圈。马林朝于1337年和1347年先后击败哈夫斯朝和阿卜德-瓦德朝。迫使两朝称臣纳贡,鼎盛的马林朝初步恢复了木瓦希德朝在北非地区的疆域。但随后马林朝在萨拉多河会战(Battle of Río Salado)中被卡斯蒂利亚军队击败,随后王朝疆域大为缩小,被迫放弃直布罗陀海峡的控制权。但是仍保有北非霸主地位。1358年后,马林朝的国主因暗弱无能,大权旁落到自己的维齐尔手里,结果权臣相争引发严重内乱,最终断送了马林朝。马林朝时期借助直布罗陀海峡交易圈带来的利益,对摩洛哥进行系统性的建设,使得游牧经济为主的摩洛哥初步出现了一些交易都市。为后世摩洛哥国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马林朝时期仍以游牧经济为主,所以文化发展很慢,甚少值得一提的成绩。
屋多曼:(Uthman ibn Abd al-Haqq)。乌思蛮是阿卜德-哈齐一世的儿子。由于此时马林朝和木瓦希德朝的北非余部在争夺摩洛哥,因此当地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记载亦丧失殆尽。故其人生年不详,其记载亦不多。他大概在1240年左右被自己的极毒教奴隶杀死。异密位置为其弟穆罕默德一世所继承。
雅哥拉散:(Yaghmurasen Ibn Zyan,1206-1283):估计成4制作人员因为北非的政治地图都描绘出来太麻烦也不可能,所以几个朝的都统一丢给马林朝了。所以雅各穆森-宰杨这位阿卜德-瓦德朝的创始人也成了马林朝的部将了。阿卜德-瓦德朝是现代阿尔及利亚的前身。首都是特莱姆森(Tlemcen),所以也叫特莱姆森王国(Kingdom of Tlemcen)。跟现在的规模正好相反,阿卜德-瓦德朝是北非三国中最弱的一个。1337年被马林朝击败称臣,但是王统一直延续到1556年,最后被北非海盗王朝消灭,成为奥斯曼帝国辖地的一部分。
早年生涯不详。其父可能是因为战胜还朝时得子,所以起了这个名字。因为雅各穆森的名字出自柏柏尔土语,意思是“战胜他人者”(To prevail over them)。他家出自一个中马格里布的沙漠柏柏尔游牧部落出身。家族早年参与木瓦希德朝的扩张运动,立有军功。因此累迁,最后获得了特莱姆森为封地。传到了雅各穆森手中时正逢木瓦希德朝崩溃,因此雅各穆森便宣布独立。成立了特莱姆森王国(之后他的国家被称为宰杨王朝)。雅各穆森的主要对手是同样在木瓦希德朝废墟上起家的马林朝。他率军和马林朝相互征战,互有胜负。辖地最大时统治整个现代的阿尔及利亚和部分摩洛哥。为了制衡马林朝,雅各穆森和西班牙摩尔人国家和卡斯蒂利亚王朝结盟对抗马林朝,有效的制衡了马林朝的发展。使得他在位期间马林朝的扩张大为受阻。雅各穆森为人有能,富于草莽气息。曾经在和下属的文人谈论时,受文人吹捧,说他血统高贵,乃是古老的伊德里斯朝的继承者,是承自先知的圣裔。雅各穆森听完后笑对道:就算是真的,那也是上天堂后才能承恩的事情,而在现实的世界,(我并不高贵)我的事业都是靠我的刀剑打下来的。雅各穆森在位期间大力发展特莱姆森城市,利用其有利地位垄断贸易。使得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沙漠农业亦初步出现。同时加强了特莱姆森城防,使得他死后特莱姆森经受了马林朝长达8年的围攻而不倒。优越的地位和良好的安全保障让特莱姆森成为一座繁华的贸易都市。是当时西地中海地区的航运主要基地。
阿尔布什利:蒲绥里(Al-Budsiri,1213-1294)。中世纪苏菲派诗人。此人其实是在埃及活动的,可能因为他是柏柏尔人出身,所以游戏里给了马林朝。他写的这首长诗叫《斗篷颂》或者《衮衣颂》(Poem of the Mantle)。阿拉伯语发音叫“盖绥德-布尔德”(Qaīdat al-Burda)。这是阿拉伯乃至绿教文学史上的著名题材。第一首《斗篷颂》由阿拉伯蒙昧时期的悬诗诗人凯尔卜-本-祖海尔(Ka'b bin Zuhayr)所创。祖海尔家是当时出名的诗人家族。兄弟六人中以凯尔卜名气最高。凯尔卜早先因拒绝皈依绿教,还多次作诗讽刺穆罕默德,诗中用语刻薄,结果惨遭教令通缉。走投无路的凯尔卜之后走第一位哈里发艾卜-伯克尔的路子,以头巾蒙脸而走到穆罕默德面前,求其保护。而穆罕默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其伸手(以示接纳)。这时他握住手,并揭开头巾,露出真容。根据当时阿拉伯人的习俗,求人保护者一旦被接纳,就不能食言。于是穆罕默德同意原谅他。为表示感激,他现场行文。成功做出了一首长达58联句的长诗。该诗以“别离了,苏阿德”句起兴(阿拉伯诗歌的特点是文章长而大多言不及义 ,这诗以情人苏阿德离去的伤怀起兴,中间却花了很多笔墨描写骆驼,最后才向穆罕默德道歉并赞颂绿教)。在吟诗到高潮时,凯尔卜大拍马屁,赞曰:“直至握住先知的手,我才感到了安全,这只手掌握我的命运,操纵生杀大权。先知是光,普照世间人寰.先知是剑,真主出鞘的宝剑”。结果穆罕默德闻言大悦。为表对此诗的高度赞赏,亲手脱下随身的斗篷披在凯尔卜身上以示褒奖。这就是阿拉伯诗歌文学著名题材《斗篷颂》的来历。在这之后很多诗人都使用凯尔卜的格律和韵脚来写类似题材的诗。这些诗都叫《斗篷颂》。在诸多的《斗篷颂》中以蒲绥里的作品文笔最好,背景最传奇,也最广为人知。
蒲绥里生于现在的摩洛哥地区的一个伯伯尔人部落。可能出自部落的权势人物家庭。早年生涯不详,青年时来到埃及游学,很快就显示出了他的文学才能。大概在1240年左右他就已经是一个小的青年诗人团体的主要成员了。之后在埃及各地奔走,以给当地统治者作诗文为生(绿教君主大多有雇诗人给吹牛的习惯)。后来谋到一个市场监察员的职位,从业终生。晚年的蒲绥里定居在亚利山大港。他倾向于苏菲主义,成为一名修行僧。在当地深受敬重。他的这首《斗篷颂》就是他在晚年的时候写的。据作者本人自称,他曾患偏瘫症,半身不遂,常年卧病于床。据说《斗篷颂》就是他在病榻上写的,是一首赞圣的长诗,但此时的诗名不叫《斗篷颂》。他卧病于床,朝夕虔诚地吟诵自己写的这首赞圣诗,长歌当哭,诚心忏悔,祈求真主,赞颂穆圣,期盼疾病痊愈。突然有天夜晚他梦见了穆圣,穆圣慈祥地抚摸他的脸和腿,并将斗篷盖在了他的身上。当他醒来后,感觉浑身轻松舒适,双腿灵活自如,行动如常,似乎压根儿就没有患过偏瘫症。感激和欣喜之余,他将此诗题名《斗篷颂》。旋即,此事在埃及不胫而走,轰动一时,人们都赞叹不休,竞相传诵。1890年蒲绥里的这首诗被译为中文,选入《天方诗经》。系最早译成中文的阿拉伯文学作品之一。蒲绥里死后埋葬在埃及的亚利山大港,在他的墓石上亦刻有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