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些被遗忘或扭曲的三国人物 -- 就一南瓜

共:💬348 🌺4404 🌵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在迷雾中寻找真相

魏延反叛之罪名,始于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给他盖棺论定之后,后来史家、演义者皆沿用陈寿的结论,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反骨说”更是把这种说法推向极致。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诸葛临终,秘密召集丞相长史杨仪、丞相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安排自己死后部队退军部署,令魏延断后,如果魏延不听命,你们就自己走自己的。

  诸葛死后,秘不发丧,诸军缓缓而退。魏延听说后大怒,说丞相虽然已故去,但我魏延还在,怎么可以因为个人之死而废掉伐魏的大事?于是引领本部军马抢先南归,烧绝沿路栈道,据兵于南谷口挡住杨仪去路。

  然后两人各自上表刘禅,都说对方反叛。刘禅问蒋琬、董允,蒋董二人都异口同声“保仪疑延”。于是乎,魏延大势已去,与儿子奔赴汉中,杨仪遣马岱追杀,后来魏延被“夷其三族”。

  陈寿是否能肯定自己的说法呢?我看他是不确定的。

  在魏延传结尾,陈寿也说了,魏延并非反叛投魏,只不过认为诸葛死后,必然会委军于己,而抢先南归是为了杀与自己一向不合的杨仪。

  而在《三国志后主传》中,说的更是明白:

  -----秋八月,亮卒于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鱼豢的《魏略》,这《魏略》是陈寿写三国志依据的三种基本材料之一,尽管为私撰,但言之凿凿,不容忽略。

  《魏略》说,诸葛临终安排魏延代自己统帅军队,考虑到司马懿在一边虎视眈眈,所以密不发丧,部队一直退到褒口,才举丧全军。长史杨仪一直和魏延不合,见魏延统帅全军,害怕为其所害,于是在军中散布谣言,说魏延准备举军投魏,率部攻击魏延。魏延本无此心,未做防备,匆匆中逃往汉中,于途被杀。

  两种史料有几点是一致的:

  一,魏延以勇略著称,杨仪长于后勤,两人皆为诸葛亮之左右手。两人不合也是一贯的,诸葛“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二,即使魏略不实,但是史料上也从未提到诸葛临终安排杨仪统领全军。

  三,二人引兵相攻,最多也是为争权。与降魏无关,与判蜀无关。

  四,魏延对杨仪来进攻基本没准备,不具备搞政变的基本条件。

  两种史料最大的分歧在于:

  诸葛亮临终究竟安排谁统三军?

  杨仪此时为丞相长史、绥军将军,而魏延是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此次北伐,魏延为前部先锋,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统军人物。在诸葛亮上表的时候,魏延、吴懿名字与诸葛并列,然后是“领”杨仪、刘巴、邓芝、费祎、姜维等人。

  按《三国志魏延传》的说法,很难想象谨慎一生的诸葛亮在统率权的归属上会置手握重兵、位高权重的魏延于不顾,悉数托与相府一长史。即使诸葛亮对魏延常怀怨怼之心而不满,也应该对他有所安排、节制,怎能放手让他们起内讧?

  倒是《魏略》说法符合常理,诸葛临终前将统率权交给魏延,杨仪惧怕,乃造谣生变。从对杨仪的评价和最后结局来看,这倒不无道理。“而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说明杨仪脾气急躁而且心眼小。最后因为蒋琬位居其上愤愤不平,屡屡非议,被下狱而自杀。

  当时为什么没有人出来为魏延说话?

  陈寿本来为蜀汉文职官吏,师从史学家、天文学家谯周,想必与当时的蒋琬、董允、费祎等熟悉,其思想也深受其影响。而当时蜀国未设史官,未留下官方记载,陈寿三国志的蜀国部分的资料大多为直接收集而来,当事人同情魏延的少,相反可能对杨仪因言获罪同情的多,所以资料有其局限性。此为其一。

  魏延的出身太低。三国时代是很讲究资历,重视血统论的,老将黄忠定军山一役斩杀夏侯渊,刘备欲拔其为后将军,与关羽、马超等同列,诸葛亮就曾担心关羽不高兴。关羽也曾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而魏延比黄忠的出身还低,“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才迁为牙门将军”所以,刘备进位为汉中王,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皆惊”。

  为什么“一军皆惊”,因为汉中这位置太重要了,拱卫着蜀国的北大门。当时“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以现在军职不恰当的比方就是,把魏延从一个团长的位置直接提拔到主力军的军长,所以,一军皆惊,这恰恰说明当时很重资历、重出身。污水盆扣到一个大众嫉妒的人身上大家都没意见。此是其二。

  魏延恃才傲物,对上人缘很差。《三国志魏延传》评价他“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用现在的话说,魏延的群众关系很好,对上面却不沟通交流,不谙官场规则。所以蒋琬、董允都“保仪疑延”,而费祎前途已定,对当时同一级别的杨仪搞政治妥协。此为其三。

  诸葛亮的态度。诸葛亮和魏延在战略战术上一直存在着分歧,而魏延一直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诸葛亮对他是既要使用又要压制内心里还有些忌惮。在蜀地,为尊者讳,诸葛丞相不喜的人谁会仗义执言?此为其四。

  最终毁败魏延一生的当属罗贯中老先生,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罗老先生先是说他叛刘综、杀韩玄,诸葛亮一见他面就给他定了“脑后有反骨”的无妄之罪。是否叛刘综无据可考,韩玄一说是举城投降,一说是自杀,都跟魏延无关。

  更有甚者将诸葛之死也归罪于他脚步太重,只因为罗贯中老先生痛恨曹操以至于连姓魏的也是“恨屋及乌”?

  

灵山

2006年9月1日

通宝推:三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