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26):庖丁解牛 -- 本嘉明
就是展望未来的香港特区政府,会如何施政。这个庖丁,可能就是梁特首,也可能是下一任特首;可能是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首,也可能是整个特区政府决策层。
香港目前的特点,可以这么说:
1)北京完全不指望从香港得到哪怕一点点的经济利益,反正我不赔倒账给你就不错了。所以你发达不发达,无所谓。
2)同时,北京不能容忍香港衰亡,因为衰亡本身就令北京颜面尽失;而且衰亡会带来动荡,迫使北京收起笑脸,显出雷霆手段,陷入某种长期的上下对抗泥沼,由于国内舆论老实讲比较幼稚,可能迫使北京一而再,再而三地出昏招,从而在国际上丢脸。
3)而香港想要长期稳定,以目前的条件,相当困难。北京害怕问题,回避问题,已经拖得太久。现在被“占中”一逼,无法模糊,被迫表态,其实还是在见招拆招的被动之中。
现在有很多政治问题的复杂和黑幕重重,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但本着直面历史的态度,有些问题,比如香港高楼价的来龙去脉,那我们是可以回顾一下的,这里面没有任何可以故弄玄虚的地方,但说起来会比较长篇。
香港的高楼价,地产党并非罪魁祸首,甚至不是第一嫌疑人。简单来说是这几点:
1)TG执政前30年,逃港人数庞大,香港人口非正常增长很快。
2)由于英占香港地区里,只有很小一块是永久割让,其余绝大多数面积(新界)是租借,1997要归还,因此港英迟迟不予开发,400多万人口,猥集港岛(当时所谓的“市区”),促成“地少人多”的社会心理。
3)由于联系汇率政策,港币同美元挂钩,港英当局拱手让出央行职能,无法控制货币发行(理论上讲,只要拿来美元存入货币发行局,就必须对应发行港币)。而香港借大陆开放之利,当居中买办,收益巨大,大量美元涌入,必须发行港币,形成长期的货币超发。
4)在货币超发下,普通市民抵御通胀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购买住房保值。
5)67暴动后,港英了解到TG无意收回香港,并错误解读为97年后,可以“主权换治权”(即主动归还已割让地域的主权,换取大陆同意,仍由英国负责整个香港地区的治权若干年),从而自麦理浩时代起,大规模开发新界,房产业形成良性循环。而市民被压抑很久的购房刚需,得以释放。
6)“中英联合声明”后,前景明朗;香港社会的财富总量又高速增长;港英当局的“土地财政”刻意制造高地价;房价上涨过快,诱使大批工商业主放弃主业,转而炒楼;普通市民既为保值又好赌敢于冒险;银行推出10%首付的按揭贷款。所有这些因素累加,形成惊人的狂涨效应,自1990年左右开始,10年涨了10倍。
香港的社会病,不是打击几个地产党,就能治愈的。地产党的豪夺,初期很大程度上是顺势而为,现在才是尾大不掉。最好的办法,是维持房价(或缓降),在年复一年的通胀中能够“实际降价”,同时提高市民收入,转移支付缓解贫富差距,使后来者买得起房。如果用这套方案,而不是一味“打黑充公”,那么地产党其实是可以争取的统战对象,关键是找到对的路,官商愿意一起走。
这个要仔细说,篇幅就长了,这里先说个大概的意思。现在网上有些文章,说香港“气数已尽”,或者亲中的《大公报》直斥所有社会动荡,是英美搞事,当局无辜。这两种说法,我看都不对。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楼主高看香港了 2 Joinway 字107 2014-09-22 00:39:37
🙂说到庖丁
🙂香港走向悲剧是必然,是未来史书中的案例 5 Sheldon 字1449 2014-09-23 14:56:07
🙂我同意香港是给台湾看的样板 5 诺曼 字311 2014-09-27 13:38:29
🙂问题是诱饵已经烂了 桥上 字0 2014-09-27 02:42:09
🙂还没 1 Sheldon 字0 2014-09-27 06: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