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这个主题贴子请不要移动,谢谢有关版主 -- 温相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场由胡一元父子为乱导致明成祖朱棣发兵内附安南的战争有着十分不同的见解,在此文即将进入尾声时,我想就个人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起侵略战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战争得不偿失,而这些结论的归结点都推倒在明成祖朱棣身上,成为朱棣穷兵黩武的一个有力的佐证。但是,事实不断的告诉我们,历史的进程往往是复杂的,用结果来推论原因固然有着正确的一面,可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历史的全貌,更不可能直接、客观的点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轨迹。
安南在中国历史上和朝鲜等其他国家之于中国大陆的关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从秦始皇设立象郡开始,安南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直到五代十国时期由于一时的边乱才短暂的分离出去,而后在北宋初期又再度内附,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安南虽则脱离中国有460年之久,但是,这个时间对比安南属于中国的时间长达1100多年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从楚国占有南越的公元前309年算起,安南属于中国的时间应该在1200多年以上,几乎是分离时间的三倍。所以,简单的套用侵略字眼来评价安南战争的性质是不全面的。诚如安南的耆老们所说:“安南本中国地。”
明成祖朱棣本人确实有通过安南战争达到为个人树立无限威望的目的,但是,应该看到这个目的在整个归属交趾过程中并不占有首要的地位,朱棣一开始是支持陈天平复国的,由于变起非常,朱棣才决心一举消灭胡氏父子的顽固势力,而后在第一次安南战争结束之际,正是出于安南民众的固请,朱棣结合明王朝的实际才作出设立交趾省的决定的,这和那些一般意义上的侵略战争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确切的说应该是一场归属战争。安南的地理位置和天然条件是中国南部边疆省份的很好的一道屏藩,朱棣自从夺得皇位以后就一直致力于建设中国边疆,无论是北征蒙古还是设立奴儿干都司无一不是为了维护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既得利益出发的,如果仅仅的把朱棣归属安南看作是他个人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未免低估了朱棣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眼光。
诚然,在内附安南这件事上,即便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明初著名的文人解课就曾经对明成祖朱棣说过:“交趾,羁糜国,通正朔、时实贡而已,得其地不足以郡县制。”实际上,解课的观点也是朱元璋一贯的观点,朱元璋在立国之初就明确的指出:“海外蛮夷之国有为中国患者不可不讨,不为中国患者,不可辄自兴兵。”(《明太祖实录》卷68,页4,上、下,洪武四年九月辛未)就其理由,朱元璋认为:“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徒慕虚名、自弊中土。”朱元璋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还一再告诫后代子孙说:“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皇明祖训》首章)朱元璋、解课的看法倘若从安南战争的结果来看,显然是有着一定预见性的,然则通过我们对整个战争的全过程的剖析,就不难看出,交趾省的获得是不是就像朱元璋说的那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呢?而以往归结安南战争为侵略战争的一个主要论证也是从明朝在交趾不能立足做切入点的。这样,我们就不妨来认真捋清一些历史头绪来。
明成祖朱棣令黄福镇守交趾,直到明宣宗朱瞻基交趾事不可为时,叛军擒获黄福仍旧表达这样一种看法,他们说:“公,交民父母也,公不去,我曹不至此。”黄福本人在交趾的治理工作是卓有成效的,他在给英国公张辅的通信中说:“驭之有道,可以渐安。守之无法,不免再变。”战争结束以后,关键问题在于一个守字,黄福信中所指出的观点是以后所有矛盾发生的终结点,明军在交趾不是没有立足的基础,否则,交趾人也不会那么忘情于黄福了,也不会说什么“中国遣官吏治交趾,使人人如黄尚书,我岂得反哉?”的话了。即便是以后安南战争结束,还有陶季容等一批人率领相当数量的官民自愿投奔明朝而来,就是在安南战争期间,除了少数顽固作乱分子以外,其他人也是一经招抚马上就归顺,例如潘季钓等人。这些都说明明王朝在交趾的统治是有着一定的群众基础的,在交趾的惠政直到多年以后还经常被交趾人提及。又何谈不足以使令呢?
然而,在对待战守的这个关键性问题上,作为安南战争的提议者和实施者的明成祖朱棣犯有一定的错误,他没有更好的发挥黄福、张辅的作用,宥于偏见,派遣宦官监军采办,滋民、扰民现象层出不穷,终于导致叛乱的一再发生。而朱棣的继承人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比较前人则更加不如,朱高炽听信马骐的谎言撤换黄福是导致交趾局面走向糜烂的开始,朱瞻基任人不当,以纨绔子弟王通充当领军大将,令战争形势为之逆转,最终使得交趾易手。明成祖早就指出黎利叛乱及其人的实质是“此贼狡诈,若为所绐,则其势益炽,不易制也”,这和以后张辅力主的不能言和再度请战的观点是相辅相成,可是,明仁宗、明宣宗两代皇帝都没有牢记老皇帝的这番教诲,一会剿,一会抚,全无定见,而且,前线指挥官一国三公、政出多门,比起朱棣第一次、第二次安南战争时期的作风雷厉、用人以专相比,可谓相差远矣。
客观的说,正是由于明仁宗、明宣宗两代皇帝的种种失误不但没有匡正前人的错漏,反而让事态向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把这一切都归结到明成祖朱棣身上进而指责这起战争从一开始就会注定失败,显然是失之偏颇的。
那么,明成祖归属安南的战略意义又在哪里呢?史称安南是“东距海,西接老挝,南渡海即占城,北连广西之思明、南宁,云南之临安、元江。土膏腴,”如果得之在手,将成为中国南部天然屏障,历史上广西等地就是因为交趾的祸乱一直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对于国家镇抚西南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朱棣的想法不仅仅是朱棣一人所有,早在元世祖时期,忽必烈就有了同样的考虑。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正是朱棣和他的父亲朱元璋有着分歧的主因所在。(朱元璋曾经把安南列为不征之国)考诸历史,我们知道在开拓疆土、交通海外方面,朱棣是远胜于乃父的,史称朱棣在位期间“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所以,不能用朱元璋的既定结论来作为恶评朱棣的注脚。
明成祖朱棣发动的这场安南战争终于在他的子孙手中草草收尾,安南归属中国的最后一次机会就这样失之交臂、擦肩而过。若干年后,安南不断侵犯中国西南边陲省份,滋扰百姓,至于近现代也时有发生,而当每次边疆示警时,我们作为后来者是不是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明成祖朱棣发动的安南战争的本来涵义呢?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这个主题贴子请不要移动,谢谢有关版主 6 温相 字1029 2005-05-08 07:35:33
【附录】本文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一览 1 温相 字229 2005-05-27 11:00:18
【原创】明成祖征伐安南始末-12.结束语
🙂好文,送花得宝 东方红卫士 字90 2009-06-24 23:42:14
🙂少数人一时之惠政不是主要的问题 3 王威 字878 2009-06-24 01:09:23
不敢苟同您的意见 klxn 字1042 2005-05-27 21:31:41
门外汉来插个嘴! 蜻蜓点水 字276 2005-05-29 03:19:39
【原创】明成祖征伐安南始末-11.宣德草草 3 温相 字5453 2005-05-27 08: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