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林总的庐山之毛林情事之井冈往事 -- 史文恭

共:💬185 🌺2874 🌵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了大家回复,获益良多

不论支持鼓励和告诫,都是出于对真实性的求索,对理性讨论的坚执。对于史文恭的才情我是肯定得,但是对于她写史的笔法是不以为然的,老觉得他在用解构主义的方法,通过专注夸大小疵抓住别人注意力,悄然将大醇消隐,把重大历史事件弄成一地鸡毛。

我敬仰那些为理想奋勇顽强,为信仰矢志不移不屈不挠去战斗的勇士。他们早期斗争的艰难困苦不是我们现在可以想象的,自然对随意轻薄他们的言论看不下去,跟帖批驳不是针对个人进行攻击,更不是想挑起争论,只是实在看不下去,出来澄清事实罢了。亦衷心希望史文恭兄能言如其名,做到为“史”“恭”谨,在保持活泼“文”风的同时,能有经得起检验的资料运用编排,这才是大道。如此说似乎稍嫌多余,第一段权且当作多余的话吧!

对于井冈山时期的斗争,除正史外,亦看过当事人的回忆文章。记得看过当年参加湘南暴动后随朱、陈上井冈山的女战士曾志的回忆:井冈山由于敌人封锁,到了冬季战士没有冬装,也没有棉被铺盖,晚上穿着单衣和衣睡,她上山时带了一条毛毯,所以她比别人强,晚上睡觉能有条毛毯盖。井冈山冬季的阴冷、潮湿我是领教过的,那年去井冈山也是冬季,晚上住在旅馆盖了两床被子仍然寒冷,不得已打开电热毯,弄得我早上起来口干舌燥的难受。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写到: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繁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大概就是红军的薪饷吧)。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就融化了,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武器。

党的组织,现分连支部、营委、团委、军委四级。连有支部,班有小组。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如下是黄克诚的回忆“:我到井冈山后,毛主席提出军队不能发饷了,要搞供给制。我当时想:这个办法行得通吗?对于有觉悟 的共产党员来说,这样做不成问题,但很多战士不发怎么行呢?当兵的发饷,当官的发薪,是一切旧军队的惯例。北伐时的国民革命军也是这样,当个少校每月就有一百几十块大洋。现在一下子变过来,队伍能带下去吗?我有些怀疑。可是后来,这个办法居然行通了。只 要干部带头,官兵一致,就行得通。井冈山开始时期,队伍比较小,打土豪打得比较多,每个人一个月还可以 发三块钱。一两个月以后土豪打得差不多了,钱来得少了,就每人每月发一块钱,以后发五毛。后来连五毛也 发不起了,每个人一天只发五分钱的伙食钱,包括油, 盐、酱、醋在内。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部队不仅没有散掉,反而越打越强,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这样做是不容易的.别人是提不出来的,总之,在大革命失败以后这个最危险的历史转折关 头,毛主席为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很 明显,没有他的艰苦卓绝和富有远见的奋斗,没有他所 领导树立的井冈山这面红旗,很难设想中国革命将会是 什么样子。毛主席在这个时期的历史功绩谁能比得了 呢?哪个有这样大的贡献呢?如果有人硬要说任何别人 比毛主席更高明、功劳更大,那就只能是对历史开玩 笑!

史文恭那个每月三块大洋的薪饷就是从这里来的吧,你看这个时间很短,初上井冈山的一两个月而已,以后逐步减少,直到每人每天仅有五分伙食钱,到1928年4月会师,已经上井冈山半年,早就只有五分钱伙食钱了。

主席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创造性办法改造了旧军队,缔造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新型人民军队。

前面提到的曾志不愧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能经受住这些严酷的考验,是为数极少的上过井冈山的女战士之一。在闽西的红四军七大上,主席落选前委书记,转地方工作,跟随的人就是江华、谭震林、曾志、贺子珍等少数几个人。

通宝推:尚儒,otto,梦想的秋天,心远地自偏,一鸿,诸法空相,分瓜,红军迷,愚弟,fisherx,啊凡,李根,小楼春雨,阴霾信仰,回旋镖,mezhan,bayerno,马哥,mailsina,陈王奋起,白玉老虎,发了胖的罗密欧,西门飘飘,呆头呆脑,老老狐狸,删ID走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