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林总的庐山之毛林情事之井冈往事 -- 史文恭
而你这篇已经丧失起码的客观态度,靠发明历史和裁剪历史事件拼凑出你笔下的“党史”。
好吧,先说谣言一,这个时候,东哥队伍的军饷是一人一个月3块大洋,而朱老总队伍里面,是12块。-----------------
主席上井冈山后就废除了军饷制,除粮食外,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那三块钱的军饷是你史文恭给的!至于朱陈所部12块不知是何时的事情,湘南起义后朱陈没了安身之地不得不投靠井冈山,这军饷谁给他发?请你拿出原始资料。
移花接木二,你略过朱毛会师后的朱德陈毅违背永新联席会议决议,擅自引兵去湘南,导致的八月失败,直接转嫁到1929年的出击赣南。
出击赣南是出于根据地发展需要做出的战略决策,而不是什么“两位老大商议,朱老总提议为了引开敌人,应该将部队分兵,朱带他的二八团,毛带他的三一团,但东哥死活不肯,结果朱老总一怒之下,带着他的部队先走了,而东哥带着他的部队在后面一路追赶,陈毅在给当时中央的报告里写到“朱部在前面走,毛部跟着来依依不舍,所以终没有分开。”这个故事有,是发生在井冈山八月失败前,于是有了八月失败,二次会师,你不要把出击赣南当成擅去湘南误导大家。
出击赣南的前提是什么呢,就是毛、朱领导的井冈山武装割据取得了显著成绩,创造了比较完整的经验,成了当时革命效法的标杆。可是,井冈山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毕竟有限,第一,井冈山虽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但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无法满足红军扩大供给。第二,井冈山位于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带,这两条大江无法徒涉,南北又难以发展,在军事上缺乏足够的回旋余地。这两缺点,在初期并不明显,随红军不断扩大便逐渐暴露出来。当时在二十八团当连长的粟裕评论道:“这个地区作为后方是可以的,从战略发展观点来看,作为大发展的基地不够理想”。
1928年底国军集中6个旅约3万人,经过准备于1929年1月1日分五路进攻井冈山。面对这一形势,1929年1月4日至7日,毛泽东在宁冈县柏路村主持召开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传达讨论中共六大决议,着重研究如何粉碎国军会剿。当时井冈山经济情况空前的艰难,陈毅第二年给中央的报告中说“在九月至一月,四月中红军经过空前的艰难,在隆冬季节,边界崇山中积雪不消,红军衣履饮食非常困难,又因敌人封锁,红军莫能到远地游击,以致经济没有出路”。柏路会议决定采取“攻势的防御”,有彭、滕红五军改编的红四军第三十团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统归彭德怀、腾代远指挥;毛、朱率主力二十八、三十一团及军直属队出击赣南,以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由于井冈山地势险要,工事坚固,“八月失败”时,何挺颖、朱云卿第三十一团第一营凭黄洋界天险抗住国军四个团进攻,有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人消遁”,又估计红四军主力下山,将会吸引相当数量进攻的国军,有效减轻井冈山压力,所以,会议把这种做法称作“围魏救赵”。攻势防御,打到外线去不断扩大根据地,成为今后主席重要战略手法,而其雏形发端于井冈山,成为主席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至于彭德怀丢掉井冈山,是因为他错杀了袁文才、王佐导致他们所部反水,失去了井冈山的群众基础,后来毛听到袁、王被杀后叹道“井冈山守不住了”。袁、王旧部投靠土匪肖家璧,井冈山一直在他们手里,历经国共两军多次没有攻克,直到49年全国解放。
大柏地同样是在出击赣南时,采用盘旋式或打圈子做法,在运动中充分调动敌人,使其兵力分散,制造围歼机会,到达瑞金大柏地时条件成熟。毛主持前委扩大会议,认为可以在大柏地打伏击战;布置成“口袋阵”,以主力埋伏在瑞金通往宁都道路两边,以一部分兵力引诱刘士毅进入伏击圈,打了一大打歼灭战。
通过这些战例,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于旧式军队和传统战法的战略思想开始出现,成为指导日后革命战争的重要武器,这就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 ,逐步折服党内外军事家,达到众望所归。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俺理科生,来这里就是顶诚实网友,打造谣帖子。造谣请去天涯 4 脊梁硬 字0 2014-07-28 05:53:24
🙂史MM这段写得太不严谨,春秋笔法太厉害 9 日月光 字1066 2014-07-27 10:26:17
🙂没有相同的经历就不能理解他们 9 呆头呆脑 字400 2014-07-27 10:12:35
🙂既然称“史”,就要怀抱对历史的敬畏,
🙂兄台好文 1 pattern 字155 2014-07-31 22:03:01
🙂为尊者讳是中国人的一种恶习 1 eslay 字333 2014-07-29 20:15:39
🙂黑毛黑了三十年,都黑到裤裆里去了,还为尊者讳? 76 阴霾信仰 字1075 2014-07-30 04:09:23
🙂西安事变开初毛主席是主张杀蔣的。 普鲁托 字0 2014-07-31 11: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