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明史杂谈(2)--糊涂的崇祯 -- 温相
明代既不亡以党争,也不亡以太监,且不亡以流民,更不亡以满人。
1. 作为治世的帝王心术,党争历朝历代都是必要的政治算计。君主士人争夺主导权而已。发发嘴炮打打板子亡不了国。只能算是政治花边新闻。
2. 太监是家奴,奴凶没用,得主人罩得住才行。
3. 流民之祸,历朝皆然。土地兼并所致,无法可解。只要士人不离心,只要有武人在,向来成不了气候。朱八八自己就是流民出身,自然深知其中关窍:没有士人阶层拥戴,没有武人扶保,靠锄头粪叉子抢口饭吃可以,要立国没有希望。他开国之后自然是要充分分化。李闯的境遇也说明八八设计的分化政策确实很见效(李闯迅速败亡了,也不好验证,但是至少在攻入北京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有效的后方基地、割据政权。中原腹地连年灾荒可能有关系,但是至少说明其与士人阶层没有迅速媾和)。
4. 满人的压力,比之瓦剌,也就那么回事,比之以前的蒙古、金、辽乃至再往前的突厥、匈奴,基本上不可同年而语。国人御北是有经验的,满人算不上头一份。关宁军、义乌兵跟辫子们野战争胜或许难点,但是袁都知道“凭坚城用大炮”,真要吃紧了了逐步的战略收缩放弃关外,历朝历代也算是常态。即便是一退三千里,退回江南去偏安,也算是八八战略设计中的一环,颇可用。但是最终无用。
君臣失和说这几年来算是主流解释,崇祯刻薄,愿居其功、不负其责云云。一个青春期叛逆乖张且又讨饭的基因爆发舍命不舍财的主君一意孤行导致亡国的画面倒也充满戏剧性,确实也颇合我等口味。
我觉得解释得对,但解释的不充分。君臣为什么失和?
问题可能就出在这个“共治”上。
中国在那个时代维持如此大的版图,分配如此复杂纠缠的利益,确实已经超出那个时代的经济、政治、军事、通信、乃至一切发展水平了,君臣共治作为变通手法,一时有效,但是效率堪忧。甚至互相掣肘。
宋明的共治,是假共治,是花头响没里子的面子共治。结构性的矛盾在那儿摆着 -- 要真共治,就得分权,就得要名分,就很可能出现唐以前的故事。皇权方面自然不能接受,甚至对于国人而言,自秦以来,异族入主也可,但是分疆裂土不可。大有大的难处。
这种假共治之下,君臣不可能同心同德,责权利划分一塌糊涂,人都是利益动物,真实的选择往往都是“杀头送命你去,花天酒地我来”。
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产权不明,责权利不分,造成的最终结果就是朝堂上一团和气,可是拳头还没打出去,气就散了。嘴上说的皆是“君君君”,可是身体比嘴巴老实的多,一出门就撒丫子了。“切,谁比谁傻啊,老子做了忠臣孝子,老婆孩子还不得喝西北风”。
作为对照,倭国小破岛上一百余“国”,除却后来江户时代有些“马放南山”的架势之外,明后期恰好是倭战国末期,以侵朝为例,各个小集团虽然也攻伐甚厉,但是一旦打开门出去抢的时候,也都知道“脑袋虽说是自己的,可是真抢点真金白银归老婆孩子受用,那才是真道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
士人不用命,那是他人之命。将士不守土,那是他人之土。中国向来不却忠臣良将,但凡是忠臣良将都不会是二傻子,更需要利益驱动。
说到底,是产权归属不明晰导致利益分配失衡。没有利益驱动,未接敌,己先败。
这种情况到了满清也毫无改观,三番蠢动,王朝败相已露;南海长毛,早已糜烂半壁,不可收拾。
中国式的封建集权,在分配结构上的缺陷,靠满人的脑子更修补不了。
到了项城、大炮与凯申,更是等而下之,一无所用。都可以算是积弊之下,余毒未消罢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1 川宏 字87 2016-03-04 05:12:55
🙂崇祯最糊涂的事情是完全依靠东林党来治国 15 逍遥清风V5 字112 2015-11-29 04:15:53
🙂正解 1 弄影 字69 2016-02-27 19:41:43
🙂明亡之根源
🙂为一句话花一个。 大井故事 字160 2016-05-11 03:10:12
🙂所以实用主义的英国搞了君主立宪来过渡,一直到现在 phobos 字0 2014-07-03 13:08:55
🙂没有想到温相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44 葡萄去哪了 字443 2014-06-28 05:54:32
🙂崇祯如果施行“毒丸策略” 7 无法不甜 字1986 2015-12-18 22: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