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上古文明的遗珠——中医(兼常见病中医理论普及) -- 正炁

共:💬812 🌺3097 🌵4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lxgw进来,让你见识一下”为什么中国人以茶为饮料“。

中华文化“玄”是有道理的,这里的“玄”不是迷信,是指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通过实证(这里的实证【可以通过修行来达到】指你的德行、境界、视野、智慧、能力、修为达到一定层次),你到达哪个层次,就能理解哪个层次讲的道理。就像用显微镜和放大镜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显微镜描述的世界,放大镜再努力也不明白。所谓“迷信”,是不了解,不知道为什么要相信,为了求益处,求保佑,求来生福报而相信才是“迷信”。同时,中华文化有“不易”、“简易”和“道法自然”之理,也就是大道理可以通过用生活中的锁事和自然万物的规律来禅述,不是一定要这个专业的人员才能听懂。只要掌握中华文化思维,各行各业相处、交流无障碍,同时可以互相启发,醍醐灌顶。中华文化注重的是智慧和创造力(包括炁的研究),以及与大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相生相融相安。

先说第一个话题:为什么中华民族以茶为主要饮料?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也”“饮食滋味”,可以看出“饮”在中华文化中的份量。饮滋食味,也就是饮的作用主要是“滋”,滋者,益也,生液也,也就是如果饮不能让人生津液,那就不是“好饮”。

饮食入胃,经人的咽门、贲门、幽门、阑门、魄门,而完成精气在人体消化吸收,糟粕排除体外的过程。我们吃东西,是从嘴里进去,通过食道,也就是咽门进入身体内。吃饭时,说笑容易让食物进气道,也就是气管。所以吃饭尽量少说话,要说话也是吃嚼完再说。尤其小孩子要注意。所以小孩子一定要让他们吃饭时埋头吃,注意避免意外发生。寝不言食不语,就是这样的。

食物进入胃,是靠胃酸消化的。胃中温度越高,胃酸就越产生得多,为啥中国人爱作发酵的食物,就是根据胃来的。胃酸腐化食物养的胃里面的细菌,就是酵母啊,脾胃为父母,然后生胃酸养细菌,细菌再帮助胃分解食物。就是“孝母”。

人为什么会感到“饿”呢?那是因为胃里的食物进入小肠了,没有了。胃体变小,产生负压,幽门打开,则感觉到饿,所以饿是一种物理现象。辟谷采气,只是用空气将胃撑大,产生正压,故无饿感,饿时饮入大量水也可以暂时解饿的。

人为什么会渴呢,是人体津液缺失,人体含有超过70%的不同能量级别的水份,水进入人体主要有三个通道,一是胃,二是小肠,三是大肠。在胃里通过脾提取为高能量的水,称之为气,小肠吸收经过河车之道而生的谓之液,大肠吸收通过肺上承到口的为津。胃吸收少,小肠多,大肠是把剩余的都吸收,一点都不浪费。

胃到小肠之间有幽门,只有糜烂状的食物,就是经过胃腐化磨化的东西才能进入小肠。才可从幽门溜出,茶水,米汤这些有浓度的,含物质的水,就相当于食糜,可以刺激幽门使之打开,而溜入小肠,故喝茶喝米汤解渴比较快,虽然茶解渴快,但是容易越喝越饿,因为幽门打开了。如果喝白开水,进入胃中后,需与胃里面的食物相合之后,成为食糜,方可通过幽门,所以解渴相对来说慢一些。如果是冷饮,会把胃四周的玄府孔闭锁,因为胃四周的孔是朝脾输送高能量水的。你冷水来,不让进,就会紧闭,

胃体一收缩,就不容易打开幽门,然后水与食糜状的物质,就容易形成痰饮。所以常喝冰镇饮料的朋友,年青时胃可能被锻炼得很好,但不利于养生,老了问题就多了。盐水,因为盐有荡性,相当于用瓢在水里荡啊荡。然后胃就能快速的吸收,所以解渴速度也相当快。外出旅游,或者远行时,最好带盐水,盐不要放太多,有点带甘味即可。糖水呢。因为密度比较大,会反吸水,长时间后才可能被再吸收,故越喝越渴。现在大家看看甜的冰镇饮料会是怎样的啊,不能解渴,反而生痰饮,让人产生胃寒,同时饮料腐蚀性特别强,分子又小,渗透力也强,破坏骨质,所以现在人骨质疏松的多,而且逞年轻化。我们古人几千几百年埋在地里,骨头牙齿都很好的。骨质疏松根本是吃出来的病,而不是缺钙,一是饮料二是激素三是吃的食物杂质过多造成的。

茶除了可以迅速的解渴,还有一个原因时,开水泡茶,有茶叶漂在上面,人会慢慢的品,这样不但胃可以很快的吸收,也避免烫着,或者喝得过急,呛着或在胃里形成痰饮。同时茶能解百毒,特别是一切肉毒(肉鱼容易生痰火)均可解,所以古时候大富人家,一般吃肉之后,都会品两杯茶,以消暑解渴祛肉毒。

除了以上,最主要的原因是茶可以生津液,一般品茶的时候,除了茶的香气,口感,最重要的评一款茶好坏,就是看能否生津液,几口茶下肚,丹田生热,口舌冒津液,那说明就是好茶。为什么生津液很重要啊,那说明茶水通过河车之道上承生液,从外来的水变成人体自身的高能量水,可以加入到人体循环当中,液越生得多,肾气就越强,肾气越强,其皮肤就更细腻柔滑。

茶有消暑、解渴、解毒、生津液……等好处,发酵的熟茶还有养胃驱寒的作用,故中国人上千年来都以茶作为主要饮料。

其他问题再给你几天时间找资料,回答不上来,俺再来回答。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不玄,玄只是你不明白,就在主观的下结论,在批判。中华文化把道理都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所谓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另,在下说投稿,也是认真的,所有的文章都是经过几千年临床的总结。都可以拿来即用,临床医生一学就会。当然,俺的要求高,医关人命,无儿戏,必须按照中医思维来发表,不能按照西医教出来的中医那样理解来删减。同时也不玄,直接就是术的运用,当然也有谈医道的文章(半个月之内没有人联系我,就不用找我了,逾期不候)。

再告诉大家一个事,今天出差坐车,有一位心脏病患者病危,列车员急找医生,一位西医去了,说是贫血,让在最近的车站下车然后去医院看。俺上去一看是心脏病,掐两下内关穴,然后患者就舒服多了,可以站起来了,她以前都用速效救心丸,说效果不明显……^_^,真正的中医,比你们想象的强大。如果沈飞的罗总发病时,身边有一位懂真中医的大夫,他也不会走了……

再补充:

1、在下发表的《浅淡太极》和《法于阴阳》里面其实有好几个数学公式和定理,如果有心人,一定会有收获的。特别是对临床的中医更有启发。尤其是搞针灸的朋友,明白了,就会得心应手,手到擒来。

2、在下说了无数次,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再次声明:在下从来没有排斥现代科学,反复的说,除了现代科学体系,还有另外一套‘上古文明”遗传上来的理论体系,即“易”,这套理论体系可以纠正科学体系的一些瓶颈,同时让各学科可以互通共融,在下从来没有把二者对立起来,在下认为中华文化可以让现代科技如虎添翼,对立起来的是你们,或者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你们不认可在下说的,可以离远一点,爱看不看,但请不要主观的把我说的与之对立起来。谢谢!

通宝推:益境,普通劳动者,迷惑不解,囿于,海纳百川,和平共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