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赫克托耳说西藏 -- 赫克托尔

共:💬191 🌺16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7. 大元帝师 5

《元史》是二十五史中最烂的一部,没有之一,不仅内容自相矛盾,译名也很不规范,让读者一头雾水。就说八思巴,《释老传》称为八思巴,《世祖本纪》称为八合思八,《卷203 方技传》做八合斯巴。各种译法的主要区别在于【‘phags-pa】中的g是否单独译为一个音节。到了清朝,【‘phags-pa】的读音丢了s,译作帕克巴,清人声称喇嘛教“盖自西番高僧帕克巴始,盛于元”。

《世祖本纪》说,中统元年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释老传》说【中统元年(1260),世祖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对比其他记载,《释老传》的说法准确,此时八思巴的头衔是国师,不是帝师。八思巴获得玉印,做帝国的佛协会主席是确信的。八思巴的主要竞争对手,前任佛协会主席那摩,此时去世了;二世黑帽活佛噶玛拔希,站在阿里不哥一方,忽必烈只能弃用他。

忽必烈的称汗的前4年,主要工作是与弟弟阿里不哥打内战,八思巴等僧人的工作也注重实效性。至元元年(1264)4月,【东平、太原、平阳旱,分遣西僧祈雨】。

八思巴也不忘为自己罗织关系网,好听点叫推荐人才。宗教领域,八思巴推荐突甘斯旦麻僧人胆巴入朝。【时怀孟大旱,世祖命(胆巴)祷之,立雨。又尝咒食投龙湫,顷之奇花异果上尊涌出波面,取以上进,世祖大悦】。胆巴死于忽必烈的继承者元成宗朝,追号大觉普惠广照无上胆巴帝师。八思巴的亲弟弟恰那多吉也来见忽必烈,被封为白兰王,授予金印,印纽为跪着的骆驼。按花教的习惯,哥哥出家为僧当座主,弟弟在家娶妻生子,做下一代教派座主,兄僧弟俗。当年阔端将女儿嫁给恰那多吉,希望生下有蒙古血统的法王或帝师。忽必烈是大汗、皇帝,让恰那多吉做白兰王,从此之后萨迦家族形成了哥哥做帝师,弟弟做白兰王的惯例。八思巴的异母弟弟耶协炯乃是庶出,地位不如八思巴、恰那多吉兄弟高,被忽必烈的儿子云南王忽哥赤接到云南做师父。

《元史 方技传》记载,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花钱在西藏修建金塔,八思巴从尼泊尔(尼波罗)请来一批工匠,其中有个17岁的小孩阿尼哥,八思巴见他年幼,料定阿尼哥必然有过人之能,将其推荐给忽必烈。大汗正好要巧匠修理针灸铜人,就把活交给他了。最早的针灸铜人铸造于北宋仁宗年间,用来训练医生找穴位。铜人的尺寸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使用时以黄蜡封涂铜人外表的孔穴,其内注水。如医生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取穴不准,针不能刺入。几经战乱和流转,忽必烈手上的铜人残缺,阿尼哥超额完成任务,重铸铜人,【关鬲脉络皆备,金工叹其天巧,莫不愧服】。一个尼泊尔修造中医精粹针灸铜人,成就一段中外科技交流的佳话。

忽必烈称帝之后,按照刘秉忠等人的建议,修建大都,设置衙门。1260年设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元朝发明的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早年并不常设。1263年设置枢密院,管理军队和兵权。1264年,忽必烈对阿里不哥的胜局已定,至少北中国没了对手,忽必烈改元为至元元年,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具体到西藏,忽必烈派八思巴、恰那多吉兄弟回藏,组建西藏管理机构—总制院,【领以国师】。西藏13万户,就是在这次八思巴回藏时组建的。13万户名为万户,其实都不超过4000户。具体有哪13万户,每个万户多少户,各种史书互有出入。按《汉藏史集》的记载,13万户中与本文关系最大的3个,分别是是止贡万户,3630户;帕竹万户,2438户;蔡巴万户,3702户。户的定义为,六口人家为准,即夫妇2人,子女各1人,男女奴仆2人;马、驴、山羊、绵羊、黄牛和犏牛各一,六间房屋,12克种子(每克约28市斤)。

13个万户与其说是行政单位,不如说是对原有西藏割据势力的承认。以最强的止贡、帕竹、蔡巴万户为例,他们都是蒙古入藏之前就建立的寺院、土王结合的政教合一政权,彼此的关系错综复杂。八思巴所在的萨迦寺反而不直辖任何一个万户,蒙古入藏前,花教在政治领域的影响很小,全靠蒙古帝国的支持,才让各路诸侯低头,而且是暂时低头。在承认蒙古帝国统治和花教权威的前提下,各万户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建设和谐社会,但也埋下了日后万户做大,推翻萨迦帝师政权的伏笔。

由于八思巴不能常驻西藏,他在萨迦寺设置本钦职务,相当于帝师的管家,具体负责管理西藏。首任本钦是八思巴的侍者释迦桑布(shakya-bzang-po),当年萨班带着2个侄子去见阔端,留在萨迦寺看家的就是释迦桑布。随着八思巴的发迹,释迦桑布也高升一步,成了全西藏的管家。

1267年,八思巴完成工作,回大都的路上,遇到一个叫桑哥的人,大为欣赏,把他带回大都,桑哥日后成了大元帝国的宰相。1268年底或次年初,八思巴回到大都,忽必烈派公卿大臣热烈迎接。

八思巴回大都的第一件事,是为蒙古造字。1204年,成吉思汗征服蒙古草原上最后一个强敌,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乃蛮部,俘虏掌印官塔塔统阿。此时成吉思汗已经有了立国的打算,让文化人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塔塔统阿以畏兀儿字母为基础,创造出畏兀儿字蒙文,俗称老蒙文。但这种畏兀儿体蒙古文使用不便,容易混读,因此蒙古皇室一直希望能创造一种蒙古文字。据《萨迦世系》记载,萨迦班智达在凉州时曾创造一套锯齿形的字母来拼写蒙古语。忽必烈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八思巴依据藏文字母和拼写形式将这套新文字创制出来,于至元六年(1269)呈献给忽必烈,忽必烈下诏颁行天下,《元史 释老传》记载的诏书全文为:

“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肇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凡施用文字,因用汉楷及畏吾字,以达本朝之言。考诸辽、金,以及遐方诸国,例各有字,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故特命国师八思巴创为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期于顺言达事而已。自今以往,凡有玺书颁降者,并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国字副之。”

从现存的八思巴字书写的资料看,其基本字母的读音、顺序、元音符号、书写规则与藏文完全相同,只是改横写为竖写,因此用它书写藏文时,实际是一套转写符号,原理与近代的藏文-拉丁字母转写相同。用八思巴字书写蒙文时,根据需要增加了7个字母和符号。八思巴字是我国第一次统一各民族文字字形的尝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拼音字母来书写汉文的尝试,因此应该说是我国古文字学上的一个重大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元代的公文印鉴、碑刻、牌符、纸钞等都是用八思巴字。

虽然八思巴文比老蒙文有先进性,但在元朝灭亡之后很快消亡。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普通蒙古人已经习惯于使用老蒙文,用了60年,对学习八思巴字兴趣有限,加上元朝的国祚太短,从创制八思巴字到元朝灭亡(1368)只有百年,不足以让普通蒙古人更改写字习惯。二是其他元朝之外的四大汗国,都不用八思巴字,要么继续用老蒙文,要么改用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没有兴趣和必要用八思巴字。

作为奖励,忽必烈【升号八思巴曰大宝法王,更赐玉印】。八思巴成了第一位大宝法王,大元帝国佛教的最高领袖。不过八思巴的的大宝法王头衔,只是给他本人的,继八思巴之后的花教帝师不少,都没有大宝法王头衔,就是说,在明永乐帝加封五世黑帽活佛之前,大宝法王专指八思巴。五世黑帽活佛成了大宝法王,随着活佛转世,黑帽活佛的大宝法王头衔传承至今。

通宝推:某人a,一介书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