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新中国粮食生产(1949-2013) -- 老老狐狸

共:💬316 🌺3471 🌵3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现在还是公社管理模式:记工分、分红

收入在晋州第一,但还是有村民不满意:干部比社员多拿了50%左右,听队长安排集体劳动不自由,等等……

全国仅存的人民公社:周家庄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批进城的农民因为企业不景气而踏上返乡路。然而,在农民外出打工的社会潮流下,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这个万人大乡的农民却无一人外出打工,而且从来没有过。进入2009年,反而需要到外面聘请劳力,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本报记者专程深入中国目前唯一存在了51年的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记工分,分口粮,集中耕作,统一上工,按劳统一分配收入······

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流行的镜头,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已定格为一种越来越远的历史。但在河北省晋州市周家庄乡却不是历史,而是现实生活。从1958年算起,晋州市周家庄人民公社已经存在了51年,周家庄乡也成为中国目前唯一保留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精细化管理,绝不亚于一个企业:

周家庄乡顾问、晋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柳国运告诉记者,在周家庄乡,一切劳动量计算都是以工分为标准,下地干活的,看大门的,打扫卫生的,开车的,甚至包括乡长、队长的工作都要到年终按工分进行收入分配。周家庄乡对不同的工种进行了372项细分,每项劳动的所得工分一目了然。每次上工,队里的会计都会记账,到年底统一结算。当年全队总收入除去合作社一年中支出的生产资料成本、水、电、口粮款以及集体公积金等,算出每个工的工值。

忙总说得好,关键是管理问题,。

啥事都往体制上扯,不是扯蛋就是混蛋,现在的经济规模,还有多少是管理者、所有者、劳动者合一的。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太重要了。

直到2001年去世前,雷金河一直都是周家庄的灵魂人物。周家庄现在周密分工的最初制定者就是雷金河,1953年,雷金河为首的一班人制定了“干多少活、记多少分”的规定。当时,这样细致的“定额管理”异于全国其他公社。1954年周家庄公社的出工数量比1953年增加了52%。

所谓“一包就灵”,无论是用在工业、农业还是商业、科研上,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懒汉思维。

中国唯一的人民公社

凤凰网:探访中国最后一个"人民公社":集中耕作统一分配

“人民公社”期待改变

虽然周家庄的集体经济模式,让社员“不用操心”、“生活有保障”,不过,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模式存在不少弊端。

“我还是感觉把地分了好,这样更公平,干活更有积极性,可是我们又不敢说,自己做生意吧,也没那本事。”二队社员吴女士说,“我们队长光会给我们分活,他自己就从来不干,发的钱却比我们都多。”

吴女士还向记者透露:“周家庄乡的很多干部,包括生产队长、几个厂的厂长,都是乡党委书记雷宗奎的亲戚。”

对于吴女士的说法,王月双这样解释:“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可能做到让人人满意。多年来,周家庄的风俗是女不外嫁,男不外娶,所以,要是追根溯源,周家庄人人都是亲戚。”

周庄乡政府办公室主任说,周家庄乡从乡长、副乡长,到武装部长等,都是没有工资的农民身份,分红收入只比平均水平一万五六略高一点。

让周家庄乡的干部们最为得意的福利政策,也有社员提出质疑。

“啥福利政策啊,我们可没感觉到,其他乡镇的农民吃水、孩子上学也是免费。”三队社员韩先生说,“应该把地分了,那样干活才有积极性,那些想混饭吃的人就混不成了。”

吴女士和韩先生都提到了“积极性”,这也是乡党委书记雷宗奎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已经意识到,生产缺乏积极性,工业过于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等集体经济的局限性。

那么,周家庄的体制能否延续,它的明天在哪里?

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雷宗奎,他也说不清楚。他只是觉得,集体经济确实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刘增玉认为,从目前的现状看周家庄的体制是完全可以延续的,“关键在于人的因素”。

随着工业人口的增加,慢慢地已经开始影响到农业生产。雷宗奎设想,要提高农业机械化,再到外面聘一部分劳力。(袁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