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抛个砖,胡侃一下大型弹道导弹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 constant

共:💬1454 🌺9773 🌵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镜头不错啊,这么广的视角都没什么畸变

我现在用全福微单,超广这块儿实在是头疼,怎么转接都有缺憾。

不知道能否带脚架进去?能的话就不在乎人多了,加ND镜设一刻钟的曝光,什么人都没了

-------

关于SS-20与潘兴2的先进性,恐怕还是后者遥遥领先的。别的不说,仅那个再入机动飞行器就是SS-20望尘莫及的。当然SS-20体现出了极其高超的系统集成能力,花最小的代价实现了目标最大化,更值得某个准超级大国去借鉴。

关于尾翼,实际上SS-20与潘兴2都是在图省事,把飞行控制模型建好的话根本没必要搞主动段气动增稳。SS-20可能是因为系统本身就已高度集成,不愿在滚转控制上牵扯太多精力;正好手里也有格栅尾翼技术可以用于筒装冷发射,于是就上了。潘兴2本来就是裸体热发射,又是资本家搞的挣纳税人血汗钱的产品,自然是怎么省钱怎么来了;于是就上了四个巨跌份的尾翼,把一级燃气滚转控制小火箭的钱给省了。

-------

关于平台与捷联。

民兵3用的是平台,那会儿有捷联,但精度连有人驾驶飞机都无法忍受。

实际上捷联并不是用来取代平台的,至少在追求极高精度的封闭导航应用中捷联还不可能取代平台。捷联的意义在于通过计算机模拟平台高速自旋稳定,可就算计算机再先进也仅仅是模拟,并不能像平台一样无限接近理想状态。

捷联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成本控制方面,而精度本身并没有人太过关注。实际上捷联在应用中一定会添加辅助修正手段,或者捷联本身就是作为另一种制导方式的辅助基准。我们说战斧是GPS制导、花岗岩是主动雷达制导、斯拉姆ER是人在回路制导等等,但从来没人说这些导弹都是捷联惯导的。

ICBM和普通的战术导弹不一样,必须要将制导完全封闭在自身的环境里;就算MX、D5都能GPS修正,但那只是锦上添花的辅助手段,没有就没有了(而且一旦受到偏差较大的数据,系统会默认采信惯导数据),一样可以打进CEP100米。这就要求导弹自身的惯性组件具有极高的精度,精制的自旋平台要比计算机模拟的捷联更合适。当然现在一切都讲跨界,新一代的ICBM弹载惯性导航肯定也要融合捷联的先进技术;这样万一倒台就不会出现大头向下或转圈飞的情况了,至少还能把这杀人利器送到敌人领土上空,在哪儿双闪就无所谓了。

-------

猫猫喷上低可视度涂装后就没那么大的气势了,既然放博物馆,还是应该用里根大统领时代的高可视度涂装,那个实在是霸气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