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的植物 -- 桥上
小毖
予其惩而毖后患,莫予荓蜂,自求辛螫。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高亨先生注:辛螫(zhē遮shì蜇?蟄?),毒虫刺人。此二句言:我不要去打蜂,自己招致蜂子的刺螫。桃虫,鸟名,极小,又名鹪鹩。拚(fān翻),通翻,上下飞翔。蓼(liǎo),水草名,高二三尺,茎有节,秋天开红白花,根茎叶均有辣味。(荓音píng)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500)《周颂闵予小子之什小毖》)
据高亨先生,这是“周成王所作的悔过告庙的诗”,看来是以“集于”有辣味的“蓼”比喻周成王自己当时的尴尬处境(错怪了周公)。
这种有辣味的“蓼”应该是Polygonum hydropiper L.——水蓼(本草纲目),又称辣蓼(通称)。这种“蓼”曾经是古人的调味品,那时我们的古人还没引入辣椒,这种“蓼”就像今天的辣椒一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关于“蓼”作为调味品,《果壳网》李立群先生有一篇《食蓼》,写得很漂亮。
另外这种“蓼”还有一点很特别,就是它的枝叶上有一种特别的小虫,后来曾称为“蓼虫”,可能和这种植物有共生关系,老在“蓼”的周边活动,有诗为证:“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三首之三》),“蓼虫避葵堇(jǐn),习苦不言非。”(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当时人以己度虫,总觉得这种虫子有点奇怪,为什么有香甜的别的草不去,偏要在这种辣兮兮的草上爬来爬去(周成王认为这很难受)。
这种“蓼”以及与之类似的其他“蓼”还是当时的常见杂草,《诗经》里唱到锄草的时候,就以“蓼”和“荼”作为杂草的代表: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高亨先生注:镈,锄也。赵(趙),读为削,锋利。薅(hāo蒿),除草。荼,草名。蓼,草名。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502)《周颂闵予小子之什良耜》)
其他“蓼”之中有一种也见于《诗经》: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
高亨先生注:桥,通乔,高也。游,游动。龙,借为茏,水草名,即水荭。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17)《郑风山有扶苏》)
这个“水荭”应该就是Polygonum orientale L.——红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又称:荭草(名医别录)、东方蓼、狗尾巴花。
常见的还有好几种“蓼”,都属于蓼目(Polygonales)蓼科(Polygonaceae)蓼属(Polygonum),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开红花,但这种红并非正红、鲜红或粉红,而是一种特别的红,稍带点蓝,这说不定和“蓼”的家族中包括那种“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蓼蓝)有关系,蓼蓝除了叶可供药用,清热解毒外,其主要用途是加工制成靛青,作蓝色染料(以下图片均出自《中国植物图像库》):
下面是《中国植物志》中对蓼科、蓼属以及蓼属中一些常见植物介绍的摘抄,并附了一些相应图片:
蓼科(POLYGONACEAE):
约50属,1150种,世界性分布,但主产于北温带,少数分布于热带,我国有13属,235种,37变种,产于全国各地。本科有多种经济植物,大黄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何首乌是沿用已久的中药,拳参、草血竭、赤胫散、金荞麦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荞麦、苦荞麦是粮食作物,蓼蓝可作染料,有些种类是蜜源、观赏植物。
蓼亚科(Subfam. POLYGONOIDEAE)蓼族(Trib. POLYGONEAE)蓼属(Polygonum L.):
约23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有113种26变种,南北各省(区)均有。有些学者曾将本属分为11个独立的属,但因彼此间的区别不明显,有些学者仍主张归为1属,《中国植物志》中除将荞麦属Fagopyrum、金线草属Antenoron、虎杖属Reynoutria、蔓蓼属Fallopia(何首乌属)作为独立的属外,其他各属仍归并为1属。
Polygonum aviculare L.——萹蓄(神农本草经,植物名实图考),又称:扁竹、竹叶草。其原变种为Polygonum aviculare L. var. aviculare——萹蓄。——产全国各地。生田边路、沟边湿地,海拔10-4200米。北温带广泛分布。全草供药用,有通经利尿、清热解毒功效:
Polygonum plebeium R. Br.——习见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又称铁马齿苋。——除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生田边、路旁、水边湿地,海拔30-2200米:
Polygonum bungeanum Turcz.——柳叶刺蓼。——产东北、华北、甘肃、山东及江苏。生山谷草地、田边、路旁湿地,海拔50-1700米:
Polygonum dissitiflorum Hemsl——稀花蓼。——产东北、河北、山西、华东、华中、陕西、甘肃、四川及贵州。生河边湿地、山谷草丛,海拔140-1500米:
Polygonum maackianum Regel——长戟叶蓼(种子植物名称)。——产东北、华北、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贵州。生山谷水边、山坡湿地,海拔70-1600米:
Polygonum muricatum Meisn.——小蓼花(植物名实图考)。——产吉林、黑龙江、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山谷水边、田边湿地,海拔50-3300米:
Polygonum perfoliatum L.——杠板归(万病回春),又称:刺犁头(植物名实图考)、贯叶蓼。——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生田边、路旁、山谷湿地,海拔80-2300米:
Polygonum senticosum (Meisn.) Franch. et Sav.——刺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又称廊茵(植物学大辞典)。——产东北、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生山坡、山谷及林下,海拔120-1500米:
Polygonum sieboldii Meisn.——箭叶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又称雀翘(名医别录)。——产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四川、贵州、云南。生于山谷、沟旁、水边,海拔90-2200米。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止痒功效:
Polygonum thunbergii Sieb. et Zucc.——戟叶蓼(东北草本植物志),又称水麻(植物名实图考)。——产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华南及四川、贵州、云南。生山谷湿地、山坡草丛,海拔90-2400米:
Polygonum amphibium L.——两栖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和西南。生湖泊边缘的浅水中、沟边及田边湿地,海拔50-3700米:
城带晚莎绿,池边秋蓼红。(唐-杜牧《吴宫词二首之二》):
Polygonum hydropiper L.——水蓼(本草纲目),又称辣蓼(通称)。——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生河滩、水沟边、山谷湿地,海拔50-3500米。全草入药,消肿解毒、利尿、止痢。古代为常用调味剂:
水蓼冷花红蔟蔟,江蓠湿叶碧萋萋。(唐-白居易《杂曲歌辞竹枝》):
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蚕茧草(本草拾遗),又称蚕茧蓼。其原变种为Polygonum japonicum Meisn. var. japonicum——蚕茧草。——产山东、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及西藏。生路边湿地、水边及山谷草地,海拔20-1700米。全草供药用,散寒、活血、止痢。
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酸模叶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又称大马蓼。其原变种为Polygonum lapathifolium L. var. lapathifolium——广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生田边、路旁、水边、荒地或沟边湿地,海拔30-3900米:
风翻荷叶一向白,雨湿蓼花千穗红。(唐-温庭筠《溪上行》):
岸沙平欲尽,垂蓼入船窗。(唐-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十四(一作钱珝诗)》):
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长鬃蓼(中国北部植物图志),又称马蓼。其原变种为Polygonum longisetum De Br. var. longisetum——长鬃蓼。——产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华东、华中、华南、四川、贵州和云南。生山谷水边、河边草地,海拔30-3000米:
家在荒陂长似秋,蓼花芹叶水虫幽。(唐-陆龟蒙《寄周恽》):
Polygonum orientale L.——红蓼(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又称:荭草(名医别录),东方蓼,狗尾巴花。——除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野生或栽培。生沟边湿地、村边路旁,海拔30-2700米。果实入药,名“水红花子”,有活血、止痛、消积、利尿功效:
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唐-罗邺《雁二首之一》):
绵绵红蓼水,飏飏白鹭鹚。(唐-元稹《和乐天秋题曲江》):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Polygonum persicaria L.——春蓼,又称桃叶蓼。其原变种为Polygonum persicaria L. var. persicaria——春蓼。——产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广西、四川及贵州。沟边湿地,海拔80-1800米:
Polygonum viscosum Buch.-Ham. ex D. Don——香蓼(植物学大辞典),又称粘毛蓼。——产东北、陕西、华东、华中、华南、四川、云南、贵州。生路旁湿地、沟边草丛,海拔30-1900米:
在我这个马马虎虎的人看来,这些各种各样的“蓼”都长得差不太多,《诗经》中“以薅荼蓼”的“蓼”究竟是哪种,也很难说。但这些“蓼”都属于同一个属,应该说同一属的植物本来就应该长得差不太多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谢谢谢谢 光年 字24 2013-12-16 02:58:20
🙂呵呵,细心可不敢当,这不把顺序打错了 桥上 字40 2013-12-16 03:42:55
🙂草05 蒹葭、行苇:蒹、葭、苇(上) 13 桥上 字7568 2013-12-09 04:40:21
🙂草04 小毖:蓼
🙂辣蓼可以用来毒鱼 14 石老人 字673 2014-02-16 16:50:04
🙂毒过的鱼还能吃吗? 1 芷蘅 字0 2014-03-11 10:02:44
🙂那些东西对人无毒的。 1 大脚丫 字0 2014-03-11 10:19:36
🙂醉鱼草是马钱科的 花大熊 字50 2014-02-17 20:4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