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治乱七百年——从开始崩溃到完成重建的艰难历程 -- 江南水

共:💬67 🌺647 🌵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治乱七百年——从开始崩溃到完成重建的艰难历程(2)

人生而平等,社会却有等级

周武王成功突袭朝歌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两大人群,国人和野人。简单说,国人住在高墙壁垒的城里,野人住在啥遮蔽物都没有的城外。

除了居住地不同,国人和野人还有多大的差别,得需要一篇正经的学术论文,才能说清楚。在下没有写这种学术论文的水平,只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差别:国人不爽周厉王了,可以冲进王宫,赶走那个王八蛋;野人再怎么不爽周厉王,也只能在城外骂娘,或者,画个圈圈诅咒他。

很不平等吧,还有更不平等的呢。国人,世世代代都是国人,野人,世世代代都是野人。这已经不是拼爹了,而是直接拼祖宗了,堪比某国的种姓制。

别急着生气,野人的政治权利虽然没多少(几乎没有),但是,他们流血牺牲的机会也不多。在打仗的时候,冲锋在第一线、抛头颅洒热血的是国人(这也是国人们的权利),野人只是负责后勤保障(野人们没权利上前线,只能在后方打杂儿),基本上没啥性命之忧。

交代一句,从周初到春秋,还没有发展出攻击对方后勤线的战略战术,所以,负责后勤保障的野人很安全。不是当时的人笨,而是,当时各国能上战场的国人的数量,能不能应付正面战场都不好说,谁还能拿出多余的国人去攻击对方的后勤线呢?

其实,就是在正面战场上,交战双方也都是彬彬有礼,也没多少血腥。能不抓俘虏的时候就不抓俘虏(如不追逃兵、不抓花白头发的人等),能不杀人的时候就不杀人(极端的例子是,见了对方的国君要停止战斗,并且还得下车行礼)等等。我称之为“颇有绅士风度的集体决斗”。

原因嘛,也很简单,谁家都没有多余的国人,得饶人处且饶人。你要是不遵守既定规则(学术的说法是“礼”),做了初一,大肆俘获、杀戮对方,对方就会做十五,也会依样画葫芦,谁比谁傻啊。结果是,整个国人、野人组成的社会体系将会走向崩溃,受损的是整个中原地区的国人。

怕啥来啥,周礼规定的那套乱七八糟的玩意儿,随着历史的滚滚车轮进入战国时代后,就成为笑柄啦。不抓俘虏、不砍人头,俺们野人怎么发家致富?!

——————————————————————————————————————

在春秋时期,大多都是大国打小国,中原地区的大国一下子就能摆出几百乘战车(相当于今天的几百两坦克),小国拼了命也拿不出几十乘战车,这仗还有悬念吗?那种彬彬有礼的打法,是对谁更有利呢?

到了战国时代,都是大国之间硬碰硬的死磕,由于武器装备没有代差,交战方只好拼数量了,人的数量。

既然是拼“人的数量”,那还管啥国人、野人啊,只要是国境内的人,统统都有上前线的义务,同时,人人也都有封赏拜爵的权利。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之间的战争,彼此都是有产阶级,可以点到为止,犯不上玩儿命;战国时期的战争是平民之间的战争,为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高的政治待遇,平民们不玩儿命也不行。于是,战争就残酷了,甚至残酷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战争规模(主要是需要的人数)不可避免的逐渐扩大。在战争规模扩大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被吸纳进主流社会。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没战功的人,也逐渐被淘汰出主流社会,成为不受待见的人。

每当面对历史上的战争,我都处于精神分裂状态,感性告诉我,杀人不好,理性告诉我,杀人也是人类进步的一部分。

当看到因为战争而消弭了“国人”和“野人”的差别,理性最终战胜了感性,我不得不承认,战争有时候也是个好东西。

在战国时代,至少秦国做到了“人生而平等”,剩下的事儿,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干不好,第一次上战场就over,干好了,就是白起、王翦。

——————————————————————————————————————

说实话,靠打仗来提高生活条件和政治待遇,的确是让人无话可说:虚的层面上是指挥能力啥的,实的层面上是人头数目。都是可以用数字量化的。

问题是,哪有那么多的仗可打啊?!再者说了,打来打去,社会成本也很高啊。

当不打仗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人生而平等”呢?

读书。

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就确定了,以读书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和提高自己政治待遇,这一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直到今天还是很适用。

通宝推:白浪滔天,铁手,笑一笑十年,浣花岛主,年青是福,东方射日,西安笨老虎,雨落田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