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英国的煤炭历史(读书笔记)(0)引子 -- PBS

共:💬174 🌺709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你站在大明皇帝角度来看,白银就没有那么大吸引力

“那么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白银,和葡萄牙人在日本套购的白银都到哪里去了呢?”——老百姓、商人、当官的从个人出发肯定是喜欢重金属的,这是人性。

但是如果你是大明皇帝的话,白银意义就不大了。货币这东西,得对应实物才有价值。举个极端的比喻,以前一文钱就买一斗米,现在市场上钱多了,但是米并没有增加,变成一两银子买一斗米。这两个有什么区别么?

对中国来讲,周边国家没有能够提供给中国“足够”的大宗货物能力,比如日本,比如菲律宾。而保持国家稳定最重要的是“大宗货物”,而不是珍珠玛瑙这类的奢侈品。

也就是说,大明拿再多的白银,如果一旦发生灾荒,该死人的时候,还是得死人,该造反的时候,还是得造反。

儒家不仅仅是瞧不起郑和,而是瞧不起所有商人,认为他们不事生产。难道儒家不知道商人能带来钱财,能给中央带来财政收入么?非也,他们是完全清楚这一点的。但是再多的钱财,赶上灾荒年一样地会出现系统崩溃。“少存钱,多存粮”是儒家认为的正道,他们正是基于大宗货物不能国际贸易的这个根本道理建立起来的。

而且儒家认为,因为海外贸易带来巨大收益,使得百姓不事生产,而从事贸易行业,必然带来更大的危机。这正是他们烧毁郑和航海记录的原因。

实际上,他们担心是完全正确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国小,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大宗货物。但是却染上了“不事生产”这个毛病,两牙后来通货膨胀,民生凋敝,给英国和法国的崛起带来巨大的契机。

通宝推:tess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