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求学执教的见闻和感受(0) -- changshou

共:💬678 🌺7361 🌵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的看法

1、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我爸想提高我的作文成绩,曾要求我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还给我买《好句子1000句》和《小学生范文》,反复挣扎,这两本书怎么都提不起我的兴趣,我的大脑也不知道该怎么执行" 写日记“这项指令。长大后才知道,要真写好日记,家长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引导,陪他一起更多课堂之外的体验,比如去爬山,回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忆美景、沿途见闻或者其他有意思的东西,鼓励孩子口头说出来,家长补充细节,再写在纸上。更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挖掘潜力,不要让各种额外作业、补习班、兴趣班挤占孩子有限的时间,而是让他多看看课外书。(有些河友可能会笑,可现实是,我就是这么眼睁睁看着我的表妹,被满满当当的补习课一点点给毁了的,她感兴趣的青少年读物,基本是被舅妈藏起来或扔掉)。

初中我对物理化学特别来电,大概是刚入门,不难又有趣。很快我问老师,为什么不先每次做实验再告诉原理?比如碳酸氢钠加盐酸,产生的气体让蜡烛熄灭,先做做,觉得好玩了,再看书本为什么,那样不更好吗?我还问,实验手册只要告诉我们目的和原料就够了,让我们自己想怎么安排程序,自己猜有什么结果,再自己看看有什么结果,那样多有意思,为什么实际上,实验手册把原料、程序和结果全都写得清清楚楚的,一点悬念都没有。老师笑着说不可能,具体解释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课程就是这么安排的。

美国人过分强调兴趣,走到一个极端,而应试教育,走到另外一个极端。老公的物理系在全美排名前20,研一中国学生远远多过老美,随着毕业的临近,哗啦啦的都奔石油公司了(能源产业乃本市经济龙头之一),这样脑力上不那么累,赚的钱又多又快,留下来做博后的,唯一原因就是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物理。而这些人的数量,跟基本全数坚持到底的老美数量,已经没有优势了。试想国内对科研人才的待遇日涨,那么有多少是为了科研的乐趣认真写文章,又有多少只是为了收入和房子呢?

所以,硬生生地要求学者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发多少文章,文化使然。以后不要求文章数,容易,但要有一个鼓励创造的文化,从小到大的教育氛围,拭目以待。

2、科研受政治的影响,其实远不止经费。跨越带来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温州事故是他整的吗?从忘情的帖子可以看到更深层次、更系统的原因,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然而事故一发,什么屎盆子都往他头上扣。有替罪羊了,谁会去认真改正那些系统性或人为性的隐患?

以前跨越掌管理大权时,根本不鸟那帮妓者,自己做好技术就行。后来新头儿来了,对下属的指示也来个180大转变,为了两个实习记者调来专列的大厨,在火车上吃个早餐都能享受到水晶虾饺和玉兔包。

想来也合理,铁道部是国企,领导人当然可以由政府说的算,那么就免不了政治斗争。试想,一位真的做事、呕心沥血的校长把一所高校治理得蒸蒸日上,风气转佳,却不料到上头一纸调令,换个不懂科研不懂教育但就懂政治的,是不是可以逆转该校此后数年的命运?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

也许你会说,校长这个层次太高,离做科研的众多教授学生们距离太远。那说个贴近的吧,老公在现在的学校有很深体会,行政人员nice,做事仔细,他的老板很多杂事琐事根本不需要沾手,学生在

很多事情上也轻松。国内就不知道了,也许某个行政人员做事出错、拖沓,你拿他没办法,因为他是走教育部或者其他政府部门的关系进来的,他/她在某某地方有人有背景,这时候教授找谁投诉?如果是学生,更惨。大多科研人直爽、善良,缺乏与恶人、阴险人打交道的经验,挤占了科研的时间,谁负责?

关键词(Tags): #科研 海龟 文化差异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