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谁说的?我不是说了1966粮食产量才到1958年吗?

而且就算我没说,又有什么矛盾的了?农业产值就是那么多,与你的数据矛盾不矛盾不跟我说没说粮食产量有什么关系?

你这个不符合理工科思维和唯物辩证法吧?

但是事实上,从1958年到1976年,除了头三年自然灾害,后面大部分都是增长。甚至出现66年9%,70年12%的高增长数据。(我之前引用的文章说明70年71年年均9%,实际上71年涨幅不是很高。)

你这个分析类似于分析中国股市,其实2007还增长了100%,所以形势大好云云。

所谓66年粮食产量高增长,不过才恢复到1958年。

1970年高增长,实际上前几年都是极低而且还有负增长。

而且土改时期增长率还有14%的,稳定性比这个时期更佳,你这个证明不了人民公社对土改分地有优势

供不应求,我认为已经说明了原因。由于工业化推进,工人的增加,使得商品粮的需求急剧增加,另外经济作物的增加,也使得农村吃商品粮的人口增加。这里我也有一个数据引自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问题是1966年,商品粮总量才到1958年,这跟你工人增多有什么关系?

更何况你说的

这里我也有一个数据引自薄一波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城乡粮食供应面迅速扩大,销量大幅增加,1953年城镇人口已经涨到7826万,比1952年增加663万,比1949年增加2061万。同时由于工业发展需要,经济作物产区迅速扩大,加上其他原因的缺粮人口,农村地区吃商品粮的人数增加到1亿人。这样,如果全部国家供应,那么返销到农村的粮食达到300亿斤。

那就更说明土改私有的威力了,

事实是直到1958年,粮食总产量一直都在增长,倒是你搞人民公社之后产量大幅下降了。

1953年因为工业化需要,经济作物导致农村吃商品粮的人口没有理由会比6,70年代农村因为经济作物吃商品粮的人口少。所以这一块也要考虑中。

不用考虑了,因为粮食大减产发生在人民公社成立时期,而不是1953年。

所以虽然60,70年代我们国家粮食生产一直增长,但是我们从60年代起还要进口粮食。主要原因我认为不是所谓人民公社之类的,而是工业化发展使得商品粮需求迅速增加。

1966年才到1958年的粮食产量,真么一直增长了?你这不是上证指数从2009年来最低1600一直增长到2000多点,就是忘记了以前是6000点。1958年 粮食产量是19765万吨,直到1966年才达到。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我没有提到,平均寿命的提高,人口的增加。从1949年的5亿到1960年的6亿最后到1970年的8亿,这个也是粮食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这都是瞎联系,人口增多只会影响人均食品供应量,跟粮食总量有什么关系,1966年总产量才到1958年总产量,这根你人口数量提高有什么关系?

所以,中苏两国集体化都导致了农业和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这是偶然吗?一集体化,就正好碰到大灾害?

总之,这些下降必然影响了工业化,所以集体化减缓了中国工业话的步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