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50万夸张了。但是送钱是必须的。

其实早10年20年这就是普遍现象,万儿八千三万五万的送。我清楚地记得199X年我市某县新提拔的非常委副县长,春节期间生病住院,前后七天一共收了总值14万(40万?)的“慰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副县长出院就把“慰问”交到了市纪委,市里当典型全市发文很是宣传了一番。亏得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呵呵。我后来年纪越长越觉得这事儿惊悚。这副县长也太混球了吧?这尼玛居然没有掀起“泼天大案”?

我小时候生活的那个环境,家长大多是大小官员。现在想来“实权干部”其实也没有几个。90年代之前大家确实没啥区别。有差距是我上初中开始(1992年)。有个别人开始非常阔。其中一个,光我们在他家玩的时候,有人上门送钱的就好几回。那时候送钱和收钱都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人老子不在家居然直接就把钱给他儿子。。。。。。然后大家自然懂。有一次送钱的人前脚刚走,他就从里头抽出一沓留着花,一点数,小四千。他爹不是什么大干部,正处。但是实权。

官场是个大圈子,也是个小圈子。往大了说地市级国资委下属的国企车间主任往上的也算是官场,但往小了说中国的“官”其实没多少。公务员拢共才800万,更别说实权的官场岗位,少——当然现在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公权力急速膨胀,要找个清水衙门还真难。体制派会觉得这种膨胀是因为社会发展对于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呵呵,要不怎么说体制派就是体制派呢。

我父母退休好多年了(别算年龄,他们生我比较晚),有些事情我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琢磨过来。尤其是我的妹夫作为一个外人觉得很奇怪。奇怪在哪儿呢,就是他们和市里领导很熟,熟得称兄道弟做好姐妹。如今都退休了七老八十还时常互相搀扶着出去旅游。但是貌似对我父母的仕途包括对我和我妹没有啥助力么,跟官场小说以及民间传说完全两样,就是只当朋友处那种。我问过我爹,我爹笑笑不说。我妈说没眼光没魄力,不敢送钱。关键是没钱,没钱送——原话。所以我老妈这些年最让她高兴的,一个是我时不时打电话哄老人家开开心,一个就是听说谁谁谁被双规了、谁谁谁被判刑了。“要抓,抓了心里还能平衡点”——原话。

我讲这些有悖于西西河的主流,有不爱看的我先说声对不起。轻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