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毛岸英之死的最新版本和史文恭的新解释 -- 史文恭

共:💬132 🌺455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说的这个话我不能同意

只不过某些个人的生活水平没有提高到世界十大,百大富豪的水平而已

我父亲79年去欧洲进修。我住在天津我伯父家。我伯父是大学老师,伯母是医生。家是三代人7个人住两室,没有厅,烧饭有煤气但是要下楼去换煤气罐。他们工资多少不知道,但是应该大体和史文恭所说差不多。卧室要烧煤炉接烟囱取暖。电视是9寸的黑白,买来200多块钱。没有电话。住在四楼没有电梯。但是他们家厕所独用而且有坐式马桶。我去拜访过我的小学老师家,也住楼房,厕所是相邻两个单元的两家共用,而且是蹲坑式。

同学家电视也以黑白9寸和12寸居多,14寸很少,彩电几乎没有。而有时候同样是9寸,如果买的是北京牌或者飞跃牌这样的名牌,也是炫耀的标准。因为电视当时是凭票供应,买什么牌子,不是自己说了算。有的人家没有电视,到邻居家去看,也不会受到逐客。

这是天津80年左右的状况。

虽然史文恭的文章数据没有指明出处。但是从我过来的经验,文革后的数据差不多。文革前我没有出生,懒得去考证。

再说父亲在欧洲,79年出国的,大使馆管租房子,每月给相当于人民币900元的零花钱。电视机是捡来的人家不要的,已经是14寸黑白。为了省钱不坐公共汽车,骑车去卖菜的。大使馆厚道,还安排了去周围国家去玩。父亲还特别去伦敦的马克思墓拍了照片,表示自己没有忘本。82年回国时候国家为了省钱,不给坐飞机,坐火车走东欧苏联蒙古到北京。回国前买了彩电和录音机之类。回来后因为彩电欧洲和中国制式不全兼容,还运到松下服务部请师傅改装,还给师傅送了感谢信。当时我在我们小学是为数不多的1982年世界杯看彩电的人。而且还带回了一套组合音响,能放磁带和密纹唱片。带回来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交响曲唱片是本人古典音乐的启蒙。家电比天津伯父家先进了一步。要说当时出国是多么风光的事情,还能挣钱买东西,应该比国内一般人好多了吧。但是离开世界十大富翁百大富翁差多远吧,肯定是差了无数而已。

老爸在欧洲时候,认识了一些台湾香港人。话聊得投机,人家有时候厚道,看大陆出来的攒点钱不容易,让老爸去蹭饭。而这些人也一般开餐馆之类的,自己有住房,在欧洲当地也就是个中产而已。

关于我们70年代去拜访一些在北京享受干部待遇的亲友,我另有文章

链接出处

现在父母住的是100多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房子(我不和他们住),家电电视都不算回事情,电话手机也不是问题,每间屋都有冷暖空调,出门叫得起出租。度假去得起欧洲(在欧洲也敢叫出租,下100欧元的馆子)。还不说本市地铁这些改革开放以后才修出来的东西。就这样比70-80年代好了多少,但是论起财产在小区里都混不进前一百名。

你不同意史文恭的论点我不发言,但是我对于你这个“而已”不能同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