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北传佛教的体会 -- 飞羽

共:💬121 🌺266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善心

写下这段文字是想提醒朋友们不要轻易尝试精神修行的东西。

这是善心。赞一个!

朋友们,在过去的一年多,我常常处在这种自我的旁观者的状态。一切的思想,情感,行为都变得隔膜了,好像在看着另一个自己在表演。

你是觉得自己无动于衷了。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很微妙的事情。一方面,能够不为外物所扰,是良性的,但是完全无动于衷,又违背人的本性了。所以我认为,如果 你对你自己的感受是真实的,那么就是你的哪里暂时受到了蒙蔽,就是说你暂时地还并没有看清你自己。

给你举个例子。有个新闻,说有个四岁小孩被坏人拐走了,但是这孩子比较聪明,坏人卖了几家没有卖出去,因为这孩子太记事,后来坏人就把孩子和石头装在一个袋子里沉河里溺死了。十五年以后,其中一个坏人(因其它犯罪罗网)在监狱里检举揭发出此事。孩子家长本来一直怀着孩子还活着的愿望,指望他现已长大成十八岁的大小伙子了,得此噩耗当场晕厥。

看了这样的事情,请问你怎么能做到无动于衷呢,如果觉得这是一种外在事物而无法动心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没有孩子的话,想想自己是那个孩子,想想自己的父母。我相信,这样一想,人性就会回归了,即使他被这样那样的因素带离躯壳。

人非草木!这就是恻隐之心,孟子说,这就叫“仁之端”。

这是人人都有的,只要是父母所生所养,都有,没有也只不过被蒙蔽了。

找回自己的本性,不是取缔自己的人性。

爱生活,爱人,即便做不到佛陀说的大慈大悲,即便做不到耶稣说的爱邻如爱己,也要至少爱自己的家人。如果还没有组成家庭,那么至少也要爱己。如果什么也不爱,那肯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了。

要爱而不执着。不执着讲的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把握一个“方式/方法”的问题,我相信,佛说不执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并非是不爱,假如佛确实教人什么也不爱,什么也关心,那么为什么不干脆教人立即自裁呢,一了百了,所以肯定不是那样。佛的本意,我想必定是出于善心,教导人怎么脱离烦恼,获得幸福,只不过他所言的幸福的定义和世俗的定义有所不同罢了。假如佛确实教人无动于衷,那么这样的佛肯定就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不过,我相信佛经里面还是有一定的合理因素的。《圣经》其实也是。

另外,我给楼主提个醒,很多古代的文献,象经文这类东西,不管是《圣经》,还是佛经,还是印度教的《奥义书》,还有其它民族的神话,都是有可取之处的,但是许多概念你如果不是宗教信徒的话,那就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要按其“隐喻”的意义去理解。比如基督教的耶稣复活和童女生子,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我们非信徒是难以接受的,但换一个思路,取其隐喻之义,这些福音书又活了。还有涅盘,什么叫涅盘?什么是西方净土?在哪里?这其实都是隐喻!不可生硬地去按字面意思去理解。要象读诗一样读经文的隐喻。这就是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核心观点。象楼主你这样注重内心体验的,确实可以读读坎贝尔的东西,这不是一个只知道神话的狭隘的学者,此人所知极广,读通了人类的核心典籍。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