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撒切尔夫人在一个政治装B的时代去世 -- 一着

共:💬29 🌺254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撒切尔夫人在一个政治装B的时代去世

撒切尔夫人去世,中国公知是否全都如丧考妣,没法做全面统计,反正已经看见不少人在微博和微信上又烧香又点蜡烛的搞缅怀追思。最逗的是《南方都市》报道“撒切尔夫人葬礼将依王太后和戴安娜王妃规格举行”,说“铁娘子”去世,其”葬礼将按照现女王的母亲伊丽莎白一世和戴安娜王妃的规格举行,….” 这帮半吊子把和康熙皇帝同时代的伊丽莎白一世想当然地当成伊丽莎白二世她娘,估计是误解了这个一世,二世的翻译。其实这是个英文翻译的问题,英文翻译帝王号本来的意思是,第一个伊丽莎白,第二个伊丽莎白,或第一个威廉,第二个威廉,第一个飞利浦,第二个飞利浦…

英国主流政治同西方主流一样,对撒切尔大唱赞歌,毫不奇怪。他们不过是借悼念死人为自己的政治统治和理念作辩护,忽悠老百姓。奥巴马说“世界上去了一个最伟大的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士,美国失去了一个真正的朋友。” 就像跟里根这个冷战斗士死后一样,今后一段时间肯定西方政客会把各种美誉堆到死去的撒切尔夫人身上,里面会充满很多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粉刷和宣传。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东西在没有遇到挑战和质疑的情况下加以固化,就成了新的公认的“历史”。

面对左翼和独立人士的质疑和批评,英国政客已经开始呼吁所谓的体面,要批评者尊重死者家人,还提醒英国人不要亵渎自己的领导人,说很少有英国领导人能像撒切尔夫人这样受到全球的哀悼和缅怀。如果撒切尔夫人是个普通人,估计英国人会遵守某些体面地规矩,不对死者说三道四。但撒切尔夫人是个极具争议的公共人物,而且她一意孤行地用政治权力使英国社会产生严重的分裂,她的决定影响到世界亿万人口的命运,这时候试图阻止人们在她身后讨论其政治遗产,就不是体面不体面那么简单。

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还积极影响过2003年侵略伊拉克的决定。她曾经谴责曼德拉及南非国民大会,说他们是恐怖分子。当然这是在曼德拉被西方接受之前,曼德拉后来已经成为被西方利用的软化反殖斗争的象征。撒切尔任内同智利法西斯独裁者皮诺切特,后来被美国人打掉的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印尼独裁者苏哈托关系密切。她说苏哈托“是英国最好、最有价值的朋友”。

撒切尔夫人在英国大搞私有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差距和不公平,鼓励贪婪,制造社会裂痕,为许多英国人憎恶。我就亲自见过工人家庭,兄弟,父子,多少年后仍然不相往来,就是因为当初撒切尔夫人镇压工人罢工,一家人里面,有人坚持罢工,艰辛度日,有人为了维持生计,委曲求全,突破纠察线,跟亲人撕破脸皮去上工。

呼吁人们表现体面的西方政客可能忘了他们在委内瑞拉领导人查韦斯逝世后是如何高兴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对查韦斯进行恶毒攻击。更不用说利比亚领导人卡扎非被西方支持的反叛用私刑处死后,美国政客欣喜若狂的丑态。对上述死者,还有之前被亲美政权绞死的萨达姆,以及后来被美军刺杀的本拉登,西方媒体的集体表现,从那些欣喜若狂,幸灾乐祸,西方喜欢标榜的“普遍人性”早被抛到九霄云外。

撒切尔夫人的同龄人,死去多年的英国保守党政客阿兰克拉克是英国政界的奇葩,因为他喜欢直言不讳。此人算得上中国公知推崇的“名门之后”,“血统高贵”,他们家可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就做生意发了财。他在英国住城堡,到处搞女人玩艳遇,喜欢古典车,算是半个军事历史专家,担任过撒切尔政府国防部的采购部长。

阿兰克拉克在回忆录中直言撒切尔夫人令他倾倒,还说他特别喜欢撒切尔夫人“纤细的脚踝”。但他也承认撒切尔夫人对他的吸引力,也并非让“我想扑上去”那种。那种喜欢,用他的话说,是另外一种,“(撒切尔夫人)她不是在那里让你喜欢的人,而是一种天然的力量。”

撒切尔夫人逝世后,我看了一段邓小平在人们大会堂用手指指点点,和撒切尔夫人会谈的录像。邓小平操四川话,用手指着撒切尔夫人,对翻译说:告诉她,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谈判可以谈的是哪些,1、2、3、……意思是谈就谈,谈不了我们就采取行动。从录像中几乎可以看到英文翻译的窘相。如何把老邓赤裸裸的谈话,文雅地翻译成外交辞令,确实很难。公知看了这段录像,是否会为风度翩翩的“铁娘子”受到邓矮的粗暴对待抱不平,不得而知,呵呵。

老邓谈判那时候已经是80岁左右的人,过了对女性魅力敏感的岁数,应该说是国家的大幸。想比之下,苏联解体,某种程度上说,可能就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荷尔蒙水平比老邓高了一点点,所以受了撒切尔夫人的蛊惑。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比老邓血气多一点的紫阳真人那时候如果大权独揽,跟撒切尔夫人坐一起,万一也迷恋夫人的“脚踝”,夯港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命运了。

国内网络流传了不少关于哈佛,斯坦佛,牛津,剑桥,伊顿这类西方高贵学校的段子,说人家多“低调”,“艰苦”….不知道得一看,还以为是说过去的知青呢。这种虚构一个西方去膜拜的现象,像是病入膏肓的集体精神病。

上面说过的阿兰克拉克这位英国政坛的浪荡哥儿,其玩世不恭和直言不讳,往往使他能一针见血地戳穿英国的许多装B现象。对于名过其实的牛津,这位老哥的评价是:“浪费时间和汽油的地方”(A waste of time and petrol)。对中国有钱人趋之若鹜的贵族学校伊顿:“让孩子很早接触人类残酷、背叛和极度体力艰辛的地方。”(An early introduction to human cruelty, treachery and extreme physical hardship.)

关键词(Tags): #英国#邓小平#撒切尔夫人#西方#公知通宝推:武侯大道,caj306,小河妖,hwd99,石狼,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