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史记》之太史公家谱 -- 天煞穆珏
看《史记》诸篇都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只要看《陈涉世家》,绝大多数人都会问:太史公为何给陈胜作传记,而且还给予他世家的待遇?
很多人可能在问这个问题之时,心里都有一个前提假设:陈胜不过是个农民,而太史公则是个贵族,以他的眼光,居然会为一个农民立传,为什么?
为什么?不用乱猜也不用事后诸葛亮的假设,太史公已经在《太史公自序》当中说得很清楚,他之所以为陈胜立传,就是因为:
《陈涉世家》最先一句索隐也是这样说:
索隐的话解释说来就是:陈胜为王数月就死了,他没有后代,却还是把他称为‘世家’,是因为亡秦都是由于他的发难而起的。
估计如果陈胜能有后代,太史公会把他写入‘本纪’当中。当然这只是本人的猜测,历史事实则是:太史公为陈胜立传,在世家。
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关于‘陈胜’的解读,就看到有人张嘴便说陈胜是雇农,肯定不识字,是文盲,所以他肯定不会说出什么‘鸿鹄之志’这样的话。
是吗?真的是这样吗?不如从太史公所记来分析一下,陈胜到底是什么身份?
考考大家,刘邦字什么?萧何、韩信可有字?
在《史记》里,在太史公笔下,可知刘邦是没有字的,甚至刚开始的时候连名都没有,因为他排行第三,就叫刘季而已,而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个人当中,只有张良有字,叫‘子房’,张良为何有字?因为他是韩国贵族。
太史公在这篇文章当中起首就说:
也就是说:陈胜,字涉,又叫陈涉,是故楚国阳城人。吴广,字叔,又叫吴叔,是阳夏人(现河南太康)。战国时河南为魏韩两国占据。秦灭六国的顺序是这样的:前230年灭韩,前228年攻占赵都邯郸,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赵;前221年灭齐,秦王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陈胜是什么是时候起义的?是在公元前209年。以秦灭魏的时间算,公元前225年到公元前209年,中间有16年的时间。以秦灭楚的时间算,公元前223年到公元前209年,中间也过了14年。《陈涉世家》并无记载陈涉的具体生年,但从太史公所记陈涉所行之事可以推测他起事之时性格经已相当成熟,假设陈胜在楚亡之时大约16岁,14年后起兵反秦,约30岁。
太史公说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尝与人佣耕,就是说曾经做过雇佣农民,但是曾经做过雇佣农民,不等于一直是雇佣农民,也不等于他不识字。他为何会‘怅恨久之’?没有文化,不会思考的人是不会‘怅恨久之’的,就像那些嘲笑陈胜的其他佣工一样,不懂得思考自己的命运,也不懂得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很显然陈涉在年少之时就思考过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陈涉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结合太史公起首的记录来看,大概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陈涉纵然不是像张良这样的贵族世家,但他的家族在楚国还存在的时侯,多半也不会是像刘邦,韩信,樊哙那样的社会底层人士。如果再考虑到中国古代有着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资格有名有字有氏,至少可以推测陈涉的家族最起码是‘士’这个阶级。这样的家族背景,能让他接受完整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能让他在楚国灭亡之后,家道中落之后,依然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特质。
这种特质就是他会对同是佣工的人说:“苟富贵,无相忘。”
而当其他佣工则只会嘲笑他:“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他会长叹息地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不得不说,在所有人都自贱为屌丝的时候,在所有人都自嘲不可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有一个人却有勇气站起来,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这个人真的很牛逼。而陈涉更牛逼的是,他不但说了,而且真的去做了,甚至是不做则已,一做惊人。
太史公书写故事能力之强,之引人入胜可谓举世无双。他在这里记录陈胜大泽乡起义之前,装神弄鬼糊弄手下的士卒,那么想一想刘邦在起事之前‘斩白蛇’那一段,不就也一目了然吗?
陈胜,吴广起义之前,有一个人非常诡异的出现了。就是陈胜,吴广去求占卜算命的卜者。从后面二人在鱼腹中置书,吴广夜里装狐狸鸣叫的行为来看,两人明显并没有神助,只怕也不相信有什么神助,那么为何还要去卜卦呢?看来陈吴二人不过是求个借口和支持。那时候的人去算命太正常了,但不正常的是这个卜者居然知道两人的心意,而且还鼓动他们去做造反的事。难道秦王朝已经危难到这种地步,随便两个人去算命,那卜者就叫人造反?很巧,刘邦在当亭长的时候,也曾经有一个老父诡异的出现过,说刘邦面相贵不可言。还说刘邦‘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搞得都神怪得很。不过,除去神怪的部分,从陈涉到刘邦这些巧合,其实很能够看到一些反秦人士把自己装扮成先知,天使,神仙,四处串联寻找义士,英雄,鼓动他们推翻秦王朝的画面。
看看,吴广故意激怒秦军将尉,导致将尉被杀,两人起事之前所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是有‘神助’的,都是故意布置,故意挑衅做成的。对比着看太史公记‘刘邦匿藏,头顶有云气’之整蛊做怪,真的很有喜剧感。陈胜在帮吴广杀掉两名将尉之后,就向徒属发出起义的号召了。从陈胜讲话的内容看,这人说话是很有煽动性的,天生具有领袖气质。
据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来看,秦律规定“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就是说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而且如果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原文“水雨,除兴”。
如果秦律规定是这样的,那么陈涉为什么还对徒属说‘失期当斩’呢?可能是这样的几种情况:
一:陈涉本人也不太清楚秦王朝的律令到底是那条管那样。都是道听途说。
二:秦朝法令朝令夕改,尤其是二世登基后,由于法令的推行有一个过程和时间段,导致天下人无所适从。
三:当时天下已乱,法不成法,可能有的地方出现官吏不遵守法律,利用残酷的手段镇压徒属的事情。
刘邦之所以解散那些徒属,是因为他觉得就算能去到郦山,可能在路上这些人也都死光光,没有人送到郦山,他肯定会被处罚的啊,所以干脆不去了。并没有什么‘失期当斩’这样的事情。
不过刘邦是送人去修郦山,陈胜他们是当兵去守渔阳,当兵和做工的处罚应该不一样,而且肯定会更重。所以他这段话其实也只是‘猜测’失期拍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而已。所以陈胜也没有肯定的说‘失期一定当斩’,而是说‘就算不被斩首,但到了那个地方去当兵,也会死得个七七八八。然后他就说出了这段千百年来无出其右的励志名言来:
这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有种乎’到底应该怎么解释才贴切呢?
说实话,不知道。
不过陈涉整段话所说的意思应该人人都能看得懂吧:男人不死则已,死也要青史留名,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只有那些人能做吗?我们也一样能成为王侯将相。
这个忽悠太有诱惑力了,而且实际上在大汉王朝立国之后,确实有很多平民甚至囚犯凭借各种战功文治封候拜将。
相类似的话,东晋大司马桓温也说过。桓温说‘既不能流芳后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只不过比之陈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论气势和语境都相差甚远啊。
陈涉的这番话显然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他们诈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起义,一路过关斩将,到了陈县这个地方,当时陈县的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只有留守的郡丞领兵与起义军在城门下作战。结果郡丞兵败身死,于是起义军就进入城中占领了陈县。这个郡丞值得尊敬啊,身死忠秦。陈涉就在陈县听从地方上的老人和豪杰所言,在陈县称王,号‘张楚’。
这个时候的秦天下的形势,已经有如多米诺骨牌,一推即全倒。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想想千年之后的辛亥革命,也是在武昌打响第一枪,然后清王朝分封各地的地方长官纷纷扯掉顶戴花翎,剪了辫子,高呼着‘共和’摇身一变成为革命军。
从这时候的记载起,一直到最后陈涉死亡,看着就是一团乱哄哄的景象。毕竟是乌合之众,虽然起义攻打小县小城可以,但是一遇到正规军就不行了。首场比较像样的大战是吴广攻打荥阳,遇着李斯的儿子李由,却就打不下来。
周文为之贤人,但是贤人遇着正规的军人便毫无用处,被章邯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周文只能自杀了事,他收兵数十万也都散掉了。
陈涉自立为楚王,其他人也都心思蠢动。武臣就在邯郸自立为赵王,而且不听陈涉的号令,自己打算攻取燕地,做为扩大地盘的本钱。但是他能自立为王,别人也一样可以立啊,所以当武臣派韩广攻打燕地的时候,就有燕国故贵族豪杰唆使韩广自立为燕王了:
此时楚,赵,燕复立,周市奉陈涉之命北上攻城到狄县,正好有狄人田儋自立为齐王,双方打了一仗,周市失败了,只好回到魏地。周市就想立魏国的后代宁陵君咎作魏王,但这个时候宁陵君在楚国陈涉那里,周市的手下都想拥立他做魏王,周市却不干,这样五次往返交涉,陈涉终于答应送宁陵君到魏地,周市就做了魏国的丞相。
战国七雄,除秦之外,到此又重新立起五个国家。
才立国不久就开始内乱,很快就显示出乌合之众的短处来。田臧久攻荥阳不下,却就因为吴广不懂军事,为人骄横就把他杀了。结果自己的计策也不见得有用,到最后不但自己被章邯杀死,围困荥阳的李归也被章邯击败杀死。
陈涉起兵,转眼就将帅离心,自立的自立,失败的失败,被杀的被杀,治国领军毫无章法,章邯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把他打败了,可见当时秦王朝的军事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而陈涉这边很明显除了开头起义之时有些计划之外,其后的六个月完全是一团乱麻,邓说失败回陈县,陈涉就杀了他。陈涉派武平君领兵,结果部下秦嘉又杀了武平君,章邯军队兵临陈县,上柱国房君蔡战死,这个时候陈涉才出来监战,但是随着将军张贺战死,陈涉也无力再战,败走之时被他的马夫杀死,马夫投降了秦朝。而他则被葬在了砀。砀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南芒砀山。
陈涉自立为楚王后,没有一场战斗是他亲自打的,这未免过于幼稚和单纯。书生意气重,缺少战略眼光。不知刘邦是不是得了教训,所以自起兵之后,一直是自己在前线领兵作战,由此打下大汉江山。
陈涉应该是由吕臣安葬的,还杀了庄贾,算是为他报了仇。吕臣进入陈县后,复立楚国。
跟着陈涉起义的其他将领也没什么好结果,宋留降秦,被车裂。秦朝应该是想杀一儆百。
在曾经的战友们死的死,亡的亡的时候,杀了武平君的秦嘉想趁机联齐攻秦,派了使者去游说。但这个齐王田儋却只想着争坐带头大哥,还杀了楚国的使者公孙庆。这样的人除了乱天下之外,毫无用处。也难怪就算楚汉灭秦,诸侯割据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吕臣在陈县被秦军击败,败逃后跟黥布的军队合在了一起,复击秦军,又夺回了陈县,又复以陈为楚,一个陈县,攻来夺去,真是有些无语。当秦军把目光瞄着陈县的时候,人家项梁却已经立了楚怀王的孙子心为楚王了,另一只抗秦力量起来了。
太史公说陈涉之所以失败,原因之一是他杀了故旧,导致亲朋故交都离开了他,没有了亲近的人。另一个原因是他任用的两个官员又太苛责将领,因而失败。其实这都不过是表像,陈涉之所以失败,想来就两个原因。一个是起事太快,前后不过六个月,转眼间就已成燎原之势,没来得及冷静下来分析真正的敌我形势。第二个就是陈涉过早称王,更不应该留守陈县。不过这样的决定客观上不能怪他,只能怪思维定式了。
刘邦得了天下之后,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按时祭祀。其实刘邦完全没必要这样做,祭祀的理由是陈涉首事抗秦,但这个理由蛮空泛的。总不至于刘邦那时候就已经如新中国那些历史学家,已经有了‘人民’的观念,觉得陈涉真是人民起义领袖吧。再说他应该不认识陈涉,也不像他与项羽曾经是对手,更不像秦始皇曾经是一代帝王,再说陈涉称王不过六个月,应该也没有什么威望留存于世。不祭祀他,根本不会有人说什么。不知道刘邦到底是以什么理由去祭祀他的。
在这之后的文字都不是太史公写的,不过有一句话倒是很好的:
虽然这样的评论不错,说秦之所以灭亡是因为秦统一天下后,不施仁义,也不明白攻守势异的道理。但是正所谓文人动动嘴,干活的人要跑断腿啊。秦统一天下之后,他的政策真的能那么容易调整吗?调整政策之后,所需要推行政策的时间又真的足够吗?这样想一想,秦的灭亡和陈涉的失败倒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DEL 艾卡特 字0 2013-05-27 10:30:19
🙂这些都是军事上的成就啊,太史公也并没有 1 天煞穆珏 字156 2013-05-24 10:30:51
🙂ok,求同存异吧 青色水 字0 2013-05-24 15:54:21
🙂【原创】【史记】:陈涉世家
🙂刘邦是有字的 3 任爱杰 字363 2013-04-03 21:21:38
🙂按索隐所推论,其实是可疑的 1 天煞穆珏 字155 2013-04-04 09:32:00
🙂那吴广的字是“叔”又怎么说呢? 任爱杰 字332 2013-04-05 00:38:52
🙂刘氏,字季;吴广者,字叔。这里面还是能看出细微的差别吧。 天煞穆珏 字324 2013-04-08 07:45:49